第4讲 | 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是顾客心智

第4讲 | 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是顾客心智

00:00
14:51

你好! 我是冯卫东。欢迎来到我的定位实战课堂。
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定位理论三大贡献之一——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通过前面三讲,我们从界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入手,建立了关于品牌的基础知识。从本讲开始,我将向你展开定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定位理论的两位创始人创作了22本相关书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知识体系。
 
但作为实践者需要运用二八原则,其实只要掌握定位理论的三大贡献,就可以享受定位理论80%的成果。这三大贡献分别是: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品牌,品牌是品类及其特性的代表。


今天我们先学习定位理论的第一大贡献——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有个旅游者的行李被偷了,现在身无分文,幸好他手上还戴着一块名贵的劳力士手表。于是他就站在路边向来来往往的游客兜售这块手表,结果他悲伤的发现,自己花了2万美元买来的劳力士手表,现在叫200美元也卖不出去。
 
为什么游客不愿意买这块手表?因为没有旅客相信这块手表是真的劳力士。显然,决定顾客买不买这块手表的关键因素,不是这块手表事实上是真还是假,而是顾客认为它是真还是假。这就是定位所说的认知大于事实。真正决定顾客行为的是顾客的认知,发现这一规律是定位理论的第一大贡献: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是由他的认知决定的,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自己在干啥,那这个人就是一个精神病人,不再是正常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顾客的认知从何而来?这位行李被盗的不幸游客,当初为什么会花2万美元买这块劳力士手表呢?当初决定他购买行为的认知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可以根据常识推断,当初他是被劳力士手表的宣传影响,在繁华购物中心奢华的劳力士专卖店里购买了自己最喜爱的款式。也就是说,决定他购买行为的认知,依然直接和间接的来源于被他所感知的某些事实。
 
这一分析让我们建立了商业竞争的战场全景: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但企业不能凭空改变潜在顾客的心智,企业只能在产品、渠道和媒介三大物理战场上构建某些事实,从而影响、操控顾客的心智,在心智战场上产生有利于企业的认知变化。
 
心智战场和三大物理战场,构成了商业竞争地图的大致轮廓。心智战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物理战场上所有行动的终极归宿,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物理战场行动和心智战场变化的因果关系,否则就会做出大量无效行动,浪费宝贵的机会和大量的资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产品战场。


产品战场的准确定义包括了把产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运营活动,但不包括把产品销售出去的活动。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可感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顾客的认知,所以即使在购物中心劳力专卖店售卖的劳力士表也必须做工精致,服务周到,否则就不符合顾客对奢侈品牌手表的预期,顾客就不会买账。
 
如果因为某个品类的生产力不足导致产品供不应求,那么产品战场上的巨大胜利可以轻松导致渠道、媒介和心智战场的胜利。
 
比如,在太空发射领域,马斯克发明的可回收式猎鹰火箭,把太空发射成本降低了10倍,这种压倒性的胜利,使得顾客自动找上门来,订单排到了30个月之后,兵不血刃就取得了渠道战场的胜利;而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免费报道猎鹰火箭的每次发射,媒介战场也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最后,连与太空发射市场无关的我们都知道了猎鹰火箭,所以它在心智战场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其实世界上还有其它企业也在做可回收式火箭,但媒体只关注第一不关注第二,所以后来者如果不在媒介上做大量投入,就会默默无闻。
 
当年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彩电是供不应求的商品,军工企业长虹能够生产彩电,成了军转民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经销商要托关系批条子才能拿到更多货源,这也是产品战场的压倒性胜利导致的其它战场胜利的例子。1990年代,长虹股票被称为“中国A股永远的旗帜”。当时我在成都工作,一个喜欢炒股的同事说他把每个月工资节余都买成了长虹股票,准备将来给女儿做嫁妆。后来长虹因为缺乏正确的战略理论指导,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错再错,使“中国A股永远的旗帜”成了笑谈,从此媒体再也不敢封哪只股票为“永远的旗帜”;我也替当年同事担心了一下,不知他现在做了岳父没有。


在市场经济中,供不应求的品类非常少,绝大部分品类都是供求平衡的,这时物理战场的重心就可能变成了渠道,比如瓶装水的竞争。这个品类的早期有两个代表性品牌,一个是娃哈哈,一个是乐百氏。从产品来看,乐百氏比娃哈哈的包装设计更洋气,一看就是国际范儿对乡土范儿,但娃哈哈通过渠道创新,建立了供销联合体,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娃哈哈的产品到达了更多零售终端。据报导,娃哈哈进入的全国零售终端超过500万个,从而在竞争中胜过了乐百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也曾经三次问鼎中国首富。在那个时代,市场上充斥着终端制胜、渠道为王的说法。
 
那么,企业在渠道战场上的行动是如何影响、操控顾客心智的呢?首先,顾客会从品牌出现在什么渠道来判断品牌的档次,所以,当某品牌手表出现在旅游摊贩这种渠道里的时候,顾客就会认为它是个低档品牌,就算是劳力士出现在这种渠道里,顾客也会认为是假货;而出现在豪华购物中心时,顾客就愿意相信它是奢侈品牌或真货。同样,当顾客主要是在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商业中心看见周黑鸭门店时,那么顾客就会觉得周黑鸭是一个高端的卤鸭脖品牌,因为其它卤鸭脖品牌大多是街边小店、夫妻店。
 
其次,当品牌覆盖的渠道非常广泛,从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到超市和便利店,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都能看到某个品牌,那么顾客会觉得这是一个全国性大品牌,从而更愿意购买。比如百果园在全国3000多家门店,这种高能见度,就让顾客觉得它是一个全国性大品牌,同等条件下就会优先选择它。


品牌除了通过产品和渠道影响顾客心智,更多时候还需要通过媒介来与顾客沟通,影响和操控顾客心智。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参与竞争的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不同品牌在产品实力和渠道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时候媒介战场上的行动很可能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砝码。从电梯广告就可以感受到媒介战场的激烈程度,比如二手车交易领域,我们可以看到瓜子二手车、人人车、优信二手车等几个品牌挥金如土的广告,更不用说互联网媒体上竞争品牌间的相互攻击。
 
企业在媒介战场上的行动对顾客心智的影响和操控非常直接,但很多企业的竞争地图上没有心智战场,于是传播缺乏目的,结果传播本身成了目的,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和大量资源。
 
比如,万众瞩目的小米-格力10亿赌局中,董明珠对媒体说的是,格力空调年销售额1400亿,领先第二名500亿,有8000名工程师,14000项专利。虽然她把小米和美的说成小偷集团大失风度,但读者却记住了格力是空调第一品牌而且技术先进。可以想见,格力品牌通过媒体的免费报道实现了心智预售。
 
反观雷军,说的是小米的业务比较复杂,做了很多智能硬件,要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虽然雷军在这场论战中很有绅士风度,但却在模糊小米作为智能手机专家品牌的认知,让顾客觉得小米不是专业做手机的,而是什么都做。结果就是,原本风光无限的小米手机在接下来几年中频频遭遇市场危机,国内销量排名从第一滑到了第五。这就是传播缺乏目的而把传播本身当成目的的表现。


所以,三大物理战场上的所有行动都要服从于心智战场的需要,向心智战场协调一致的精准的投射力量,操控顾客的认知。如果看不到心智战场的存在,不懂心智战场的规律,那么企业在物理战场上的行动必然像没头苍蝇,即使取得成功也是误打误撞,难以持续。
 
就拿前面提到的娃哈哈公司来说,它曾经推出过非常可口,借助它庞大的终端体系,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70多亿元,要是按照房价来调整这个10多年前的销售额,其阶段性成功程度远超近年的王老吉凉茶。但是,随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并且渠道不断下沉,非常可乐以及其它山寨可乐就被这两大美国可乐品牌(俗称“两乐”)不费吹灰之力的收割了。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消费者被美国的文化输出所影响,通过电影、电视、体育比赛、商业广告等媒介早就知道了正宗可乐是可口可乐,是美国货,也知道可口可乐最大竞争对手是百事可乐。因此,中国消费者早就想喝上正宗可乐,但买不到怎么办,那就先尝尝山寨可乐吧。
 
所以非常可乐、汾湟可乐、天府可乐、银鹭可乐等一众山寨可乐,虽然一时风光,但都是在帮“两乐”培养中国的可乐消费市场,最终命运是等着“两乐”来收割。现在,这些山寨可乐已经踪影难觅。有一次我的一个学员从偏远的黑龙江小县城伊春发来一张照片,兴奋的说“老师,我在这里发现了非常可乐”。
 
如果娃哈哈知道心智战场的规律,知道强大的品牌需要在心智战场上有强大的定位根据地,那么,非常可乐就不应该叫非常可乐,而应该叫非常气泡茶。茶是中国人心智中最强大的根据地,在这个根据地中构筑气泡茶这么一座城池,就能够有效的抵御“两乐”的进攻。
 
可以想见,当中国消费者喝惯了非常气泡茶,再喝到可口可乐时,就会说,这不就和非常气泡茶差不多嘛,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岂是老外能比的。


回顾一下,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但企业只能通过产品、渠道、媒介三大物理战场上的行动来影响、操控潜在顾客的心智。表面上看,企业的经营行为都发生在物理战场上,但有的企业家脑袋里有心智战场的概念,并且掌握了物理战场与心智战场的因果关系,所以他们成了商业竞争的魔术师,游刃有余的操控着顾客认知,让顾客优先选择自己的品牌,取得了丰厚的经营成果。
 
但多数企业管理者还不知道这些商业规律,盲人瞎马,误打误撞,即使暂时成功也不可持续,甚至为他人做嫁衣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