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心思安静,天下也会太平。
我们要介绍《庄子‧应帝王》的第三章,这一章就是虚拟了两个人对话,一个叫天根,就是天的根;一个是无名人,就是没有名字的人。这两个虚拟的人物在谈什么呢?也是谈怎么样治理天下。但是无名人显然是代表老师的身分,天根向他请教,可以分两段来看。
第一段所说的是:无名人很不喜欢天根向他提问题。治理天下这种事情,对于悟道的人来说,变成一个包袱了,他实在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因为你可能越治就越乱;第二段:天根再度请教的时候,无名人还是说了,说了一个你自己怎么样修养的方法。
我们先看第一段,庄子怎么写。
“天根去殷山南面游玩,走到蓼水岸边,刚好碰见无名人,就问他说:“请教你治理天下的方法。”无名人说:“走开!你真是鄙陋的人啊,怎么会提出这么不愉快的问题呢?我正要与造物者作伴同游,满意了之后,再乘着虚无飘渺的鸟,飞出天地四方之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处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中。你又何必用治理天下这种事来扰乱我的心思呢?”“
这回答很适合庄子的风格,天根显然是一个人间的统治者,所以见到无名人就请教他怎么治理天下,将来还会看到很多帝王身分的人,请教一些他认为是悟道的人,如何治理天下。
这个人叫无名人,就好像今天讲无名氏一样,名字都不让你知道,他怎么会在乎是不是以后留下好的名声这些,对于人间的各种价值的判断,他已经超越了。所以无名人就先说一段,他说,你这种问题很让人不愉快,我正在与造物者作伴同游;“造物者”又出现了,这是第五次出现。每一次出现我们都会强调,因为在第七次,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天下篇〉。讲到庄子自己“往上与造物者做朋友”,这太重要了。
既然学《庄子》,就要学到庄子真正的思想的境界“造物者”。有时候你会想说,造物者为什么很像一个具体的主宰一样呢?事实上“造物者”就是一个形容词,形容道是万物的来源,万物从道而来,这没有什么不对。我们又不要把它想成宗教里面的上帝,这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这只是一种合乎哲学思维的一种想法,宇宙万物充满变化,代表有开始有结束。今天这一切的开始,当然值得我们的怀疑。为什么前面(〈齐物论2.8〉)提到古人的智慧达到最高的层次,也就是领悟了四个字“未始有物”,根本不曾有万物存在。
既然这样讲,为什么现在又存在?是“道”让它存在的。所以就这意义来说,“道是造物者”。你把造物者提出来之后,等于是我要回到万物还没有出现的最早的一种境界。后面连续几句话,原文叫做“莽眇之鸟,六极之外,无何有之乡,圹埌(kuàng làng)之野”。连续四句话都不是你在人间可以想象到的。
这边特别提到“六极之外”,六极就是上下四方,统称六极,也称作六合。我们以前也看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些(〈齐物论2.10〉),庄子使用文字非常的潇洒,前面是六合,这边是六极。至于说无极、太极这些词,都是庄子首先用的,他除了北极还有西极、还有天极,这些都是别的地方不容易看到的词。
那么,特别提到“无何有之乡”,这常常出现,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因为它是精神的境界。尤其是第一句“我正在与造物者作伴同游”,简直是庄子自己的化身啊!因为庄子“上与造物者游”,在这个时候,我怎么会以治天下来让我烦恼呢?这是第一大段。
第二段就很简单了,我们继续看。
“天根又再问了一次,无名人说:“你让心思安静下来,让精神无动于衷,然后顺着万物本来的样子,不去妄自作为,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也就是我们这一集所说的:心思安静,天下也会太平。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天根又再问了一次。庄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庄子本来是不太愿意谈这些问题的,但你再问的话,他还是心肠很热的。所以我们常常强调庄子是脑袋很冷静,心肠很热心的,总是关心人间嘛!因为你活在人的世界,看到其他人的情况,人间各种复杂的恩怨情仇,庄子当然希望也帮一点忙啊!
所以,你再问了一次,这在宗教里面也是类似的情况。像耶稣也说过:“你敲门,就给你开。”你要有那个诚意去追寻、去探讨,就可以得到答案。这是在道家的智慧也是一样,儒家更不要说了,你只要认真请教,孔子一定给你他的心得。
无名人最后怎么说呢?心思要安静,精神要无动于衷,原文叫做“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这里提到了“淡”跟“漠”,“淡”就是淡淡的,就好像你不要涉入太深,不要把它太当一回事,不要太计较得失成败;“漠”就是保持一点距离,大家客客气气的,不是很好吗?
“心”跟“气”,这里用两个词,翻译上就有问题了,“心”比较简单,“心”就是心思、认知能力,跟“心”可以连在一起;“气”的话可以指具体的身体。我这边是把气跟精神连在一起,就好像我们前面(〈齐物论2.1-2.2〉)讲天籁的时候,不要用耳朵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把气想成一种比较具体的物质性的气,不太适合;想成一种精神境界,反而比较适合。
为什么要用“气”?因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掌握到的第一点:遍在一切地方;第二点:无形可见,不会给人任何压力的,那就是“气”;甚至可以说“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用这个来描写具体的生命的存在跟消失。所以,它这边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像这些特别念出来的词句,都值得把它记下来。记下来放在心里慢慢体会,有一天可能忽然觉得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确实是一种心跟身的状态,也可以说成是心跟精神的状态都适用的。重点在于下一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就是要随顺着万物本来的样子。
《庄子》书里面用“自然”这两个字,我们还是回到老子那里,把它说成“自己本来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庄子》书里面,用“天”这个字用太多了,我们把天翻译成自然界或自然万物,这个时候,它的“自然”两个字最好还是回到自己的样子,本来的样子,不要去妄自作为,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我们简单把这一章总结一下:人的世界需要合作才能够生存发展,合作一定需要有统治者以及广大的百姓。那你就要问了,统治的目标是什么?让大家平安愉快;统治的方法呢?最好是无心而为,因为无心而为,人人都可以做到。
以帝王来说的话“帝王无为,大臣有为”,百姓就可以过一个比较平常、安定的生活。最怕你自作聪明,分出许多是非善恶,要求各种仁义礼乐这些,然后呢?变成是越治越乱了。所以治理天下的秘诀是:顺其自然而没有私心。但是,历史也不可能倒退啊!
在后面一再会提到:到底是越治越乱,还是本来乱了所以需要治?这一点是我们将来进展到外篇的时候,常常碰到的题材;在内篇里面,还是代表庄子原本的思想,希望说明你怎么样做比较适合。
下一集就会特别谈到:明王治理的秘诀。明王就是有智慧、真正聪明的帝王,他怎么治理呢?
这一集,我们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耶稣也说过:“你敲门,就给你开。” 印光法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至诚心求道最重要,至诚心与道相应。谢老师赐教!
居官的以国家为天命,家庭为宿命,本身为阴命。行道人以天下为天命,国家为宿命,家庭为阴命。担负天下责任的人,把命舍到众人身上,他的命就成为众人那样大,有多大容量,天命才能多大。真知天命的,看天生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多用了都损命。有着这样一颗心还有治理不好的天下?谢谢老师
傅老师讲的太好了!
在“人治”的社会里,人人往往忘记了治理天下的目的何在呢? “统治的目标是什么?让大家平安愉快;统治的方法呢?最好是无心而为,因为无心而为,人人都可以做到。”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天根”属于世间的人,无名人是悟道的人,思想境界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第一次请教,无名人不愿回答,他觉得“天根”根本听不懂。 “天根”再次请教,说明有诚心,悟道者无名人就告诉天根(代表统治者):“你让心思安静下来,让精神无动于衷,然后顺着万物本来的样子,不去妄自作为,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感恩老师
顺其自然而没有私心
坐忘再高一点就是气
👍👍
乘物游心 游心于淡 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 无容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