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第80集-明王治理的秘诀

【应帝王】第80集-明王治理的秘诀

00:00
10:1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明王治理的秘诀。


我们要介绍〈应帝王〉篇的第四章,我们强调〈应帝王〉是有关治理天下的,在这一章是阳子居请教老聃有关“明王”。什么叫“明王”?“明”就是光明的“明”,“王”就是帝王,一般人都可以用这样的词。就是有一个帝王非常有智慧成为明王,他就请教:有一个人有哪些本事,表现如何,能不能把他比为明王呢?


老聃就说,那差太远了!他就提到圣人如何;别人问“明王”,你特别提到圣人,后面再说什么“明王”是怎么治理百姓的。所以这里面就要分两个段落来说:你听到明王的问题,而得到的回答是圣人如何,就要想到将来一个词叫做“内圣外王”。好像我修练我的德行、能力、智慧成为圣人,表现出来是一个统治天下最好的帝王,所以从明王推到圣人也是合理的。


而在这个地方,特别会想到在老子的思想里面“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庄子并没有忽略这个线索,他也会强调面对百姓的时候,怎么治理他们,让大家过一个真正理想的生活,这里就谈这样的问题。


在内容方面分两段来看:首先是阳子居请教老聃,老聃跟他说,你所想像的那个情况太差了,圣人是怎么样呢?怎么做的?第二段就是老聃特别就“明王”怎么治理百姓来说,大概这样分两段。


我们先看第一段,庄子怎么写。


“阳子居去见老聃,说:“如果有一个人,行事敏捷果断,辨理透彻明达,学道孜孜不倦。这样的人可以与明王相比吗?”老聃说:“与圣人比起来,这种人是知识上没有定见、肢体上受到束缚,落得形体劳累、心神不安罢了。再说,虎豹因为身上的花纹,招来了猎人;猿猴因为行动的敏捷,被人套上绳索。像这样的人,能与明王相比吗?”“


这就是第一段,阳子居这个人很好学的,将来在杂篇的〈寓言〉篇里面,他又再度请教老聃。在《庄子》里面,同一个人向老聃请教两次,是相当醒目的。阳子居就是我们一般人,他看到有一个人行事敏捷果断,辨理透彻明达,学道孜孜不倦。什么意思?


第一个就是能力很强,第二,就是智慧也满高的,这智慧是指人间的这种处世的智慧;第三个是德行也不错,孜孜不倦,不断在学“道”。能力、智慧、德行,我们过去讲《易经》的时候,常常强调学《易经》除了占卦之外,就要培养自己这三方面的条件。所以阳子居说有一个人三方面都很强,他能不能够跟明王相比呢?


老聃怎么回答?他说,跟圣人相比的话,你看!从明王转到圣人,转得很自然啊,你刚刚提的这种人:知识上没有定见、肢体上受到束缚,形体劳累、心神不安。的确,人间的很多统治者不就是形体劳累、心神不安吗?


接着就说他们是什么情况呢?把他比拟为虎豹跟猿猴,虎豹就是因为牠的皮毛太漂亮了,所以猎人要去抓牠;猿猴因为身手矫捷,可以在古代表演猴戏的,所以就要把牠抓走。代表什么?你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智慧,他们只是在人间看起来非常的杰出,能够做很多事情,等于是能力很强。那你就好好做事吧!累得要命,完全放不下也看不开。所以,老聃马上就强调说,这样跟明王怎么去比?这是第一大段。


接着,阳子居再继续请教,要老聃继续回答。我们看庄子怎么写。


“阳子居脸色尴尬,说:“请问明王是怎样治理的?”老聃说:“明王治理时,功劳广被天下,却好像与自己无关;教化普施万物,而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拥有一切但不能描述,使万物可以自得而喜;立足于神妙不测的地位,遨游于虚空无有之境。”“


这一段话听起来就好像是神人、至人他们的表现。当然,悟道的人很容易如此:我功劳广被天下,跟我无关。好像老百姓本来就会这样子,我何必刻意去有为;我教化普施万物,就是对百姓都教得很好,百姓也不觉得要依赖我。像这些都是《庄子》书中一向的描述,能够悟道的话,对于人间的这种忙得很累、很辛苦,整天在烦恼该怎么照顾百姓,那就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了。


在〈应帝王〉里面出现这样一章,我们就特别了解,跟《老子‧道德经》里面的思想要接起来。换句话说,老子的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因为他悟道,所以在教化百姓的时候,我们常常记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道德经10》),刚刚讲到明王之治,至少仗到什么?为而不恃。我做了很多事情,但不仗恃自己的力量,跟自己无关;长而不宰:我教化百姓,百姓也不觉得要依赖我,这都是从老子的思想接过来。


庄子再进一步,说到最后:你立足于神妙不测的地位,再遨游于虚空无有之境。所以,庄子的特色就是比老子再进一步。老子能够不执着,就是圣人是悟道的,能够悟道就能化解自我的执着。


庄子进一步要“游”,原文说“游于无有者也”,这是结论;“无有”,什么都没有。我在这里反而可以遨游,我们看过太多类似的话:无穷,遨游于世俗之外、天地之外、四海之外这些。这就是庄子比老子再进一步的地方,等于是把老子思想接着讲,而不再只是重复老子那种基本的观念,从虚静到悟道到统治百姓如何。


到庄子的时候,希望你能够成为悟道的个人;到个人的时候,你同时也可以有圣人治理百姓的效果,让百姓觉得没有任何压力。所有的一切都做好了,“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道德经17》,百姓都说:我们是自己如此的。这是最高明的一个境界。


这个统治者,就是所谓的明王也好、圣人也好,他根本是什么都没做,但什么都做好了,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整个思想,就是不再用传统的像儒家、墨家、其他各学派他们所坚持的,我们统治者要很辛苦、劳心劳力来治理百姓,不再有那样的一种观念。


道家的智慧就在于说,我跳开人间的世界,我们也学过是“游于方之外”(〈大宗师6.9〉)。“方”就是人间,我游于人间之外。所以,我们也一再强调,所有的学派都是在人间寻找人类问题的解答,只有道家。它跳开人类的世界,也不再拘限于自然界,而是要回到做为根源的道。从道的角度,也就是所谓“2+1”的“1”来看前面的2,自然界跟人类都充满变化。


你呢,现在可以不再有各种人间的困扰;你可以与万物同化、同游。这就是庄子所能展示的高明的境界。


下一集,就会谈到一个很有趣的看相的故事。
它的主题是:算命看相都有局限。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庄子反观了从上古一直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一路走过来已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思索肯定在哪里出了问题?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他们都悟出了“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庄子更进一步说“未始有物”,并提出了是悟道的个人,已完全跳开了人间的世界,他“立足于神妙不测的地位,再遨游于虚空无有之境。”,“内圣外王”,到达这种境界无论是治理天下,还是个人的“神妙”逍遥都没有问题了。 因为你已经可以与万物同化、同游。这就是庄子的境界。

  • 偏倚否

    简介不见了

  • J之大盗

    佛世界的人不思而得,神世界的人思则得之,人世界的人劳则得之,因果世界的人争则得之。“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在人界里。谢谢老师

  • 听友104028122

    666

  • 听友240997361

    外婆家这辈子理没讲通,下辈子还会见,难怪我不提问题,学习也不用功

  • Lucykwon

    👍👍

  • heart1965

    与道同游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庄子接着老子写,再进一步。)

  • 容容读故事

    陈事述功百姓皆为我自然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还要生要为要长

  • wwww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