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课,申论不发愁!

上好思政课,申论不发愁!

00:00
11:01

          如果一个人,既了解形势与政策,又熟悉党史和国史,那她/他一定不会为申论发愁。如果你还有机会,那么请一定不要错过思政课;如果你已经毕业了,那么请一定不要错过公考隔壁班王老师(一个不收学费,每天在线更新的思政老师)

          ⭐️ ⭐️ ⭐️ ⭐️ ⭐️

          这里是公考隔壁班王老师独创的“每天半小时 申论80分”抄写团,欢迎加入我们!

                                          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在北京大学,有一门思政课堪称“爆款”:授课地点有2000个座位却场场爆满,选课需要靠“抢”;每堂课持续至少2小时,学生全程沉浸其中……这门课的名字叫做“形势与政策”,每节课都会邀请知名专家授课。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一段,开头引入。思想政治课,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上,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也能成为公考话题之一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把握:第一,“思政课”的话题,可以关联体现很多公考的高频考点,比如:青年、价值观、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等内容。第二,反过来看,思政课也同样可以作为这些话题很好的写作素材,比如我们大家在写申论时,遇到要写青年、奋斗、精神境界、思想政治素养等内容时,因为要写的是“意识”方面,那就往往容易遇到打不开思路、论述比较空洞的问题,此时,今天这篇思政课的范文,也是一个非常好解决思路。第三,虽然我们从小都学“思政课”,但很多老师都讲的很枯燥,导致大家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印象不深,不太爱学,那么——如何针对 我们自己都不爱学的主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第一段,作者先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在北京大学思政课很受欢迎。在这个事例中,我们重点注意两组数字对比:一是2000个座位却爆满、需要抢课,二是2小时的课却座无虚席。其中,2000是强调座位很多,两个小时则是强调课时很长,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都很爱听——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开头事例,但短短的一句话中却构思精巧、暗藏玄机。

          同时,第一段作者只是用一个例子作为引入,因此我们大家就要注意,如果你在开头引入时,也是单纯用了一个事例,那么这个例子一定要尽量短,也必须精炼,否则开头就会显得特别啰嗦,就失去了效果。】

          教室满满当当、上课聚精会神,体现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课上“点头率”的提高、作业中的深入思考,彰显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成效。近年来,随着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成为校园里的“爆款”课程。比如,在复旦大学,原本只有120个名额的选修课“中国共产党历史”吸引了400多名学生报名。火爆的思政课,在很多学校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反映了学生们对高质量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二段,论点段。在第一段我们用了一个事例,说明思政课吸引人。那么到了本段,就进一步论述了思政课是为什么吸引人的。比如文中提到的“课上‘点头率’的提高”“作业中的深入思考”以及“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这里的内容就比第一段的简单描述又深了一层。把两段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所采取的论述方式是“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的。不过,对于具体内容的论述,还没有展开,这里都还只是点到为止,因为在后文的三个分论点中,还是要继续深入论述的。因此在简单阐述原因、用复旦大学思政课的事例说明之后,话锋一转,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们对高质量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

          思政课成为“爆款”,源自“向外拓展”。所谓“向外拓展”,就是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这有助于推动课堂成为认识社会的窗口。讲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请来知名经济学者;阐释文化自信,邀请博物院院长走上讲台;介绍外交政策,请相关部门同志答疑解惑……在思维的激荡、情感的共鸣中,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学所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思政课成为“爆款”,源自“向外拓展”。本段主要讲思政课需要创新形式和讲授方式,也就是文中所用的“向外拓展”。这一点咱们大家都非常有体会,因为从小到大,凡是讲课讲的不好的政治老师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拿着书从头念到尾,最多再划划重点,听着都困,更别说让高校学生感兴趣了。那该怎么改革?怎么创新呢?文中作者举了几个非常典型、鲜活的事例: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自信以及介绍外交政策过程中,分别请来知名的专家学者部门以及部门同志,这样就更直观、更有实操性、更让学生有兴趣,也就是文章中所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这里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如果我们自己要提对策、要讲创新方式方法时,也同样可以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同志来讲解,这不仅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常用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此在本段中,我们不仅要学思政课怎么创新,也要掌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个重要内容。】

          思政课成为“爆款”,也源自“向内深耕”。所谓“向内深耕”,就是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将科学理论与认知规律紧密对接。课堂上,学生们踊跃提问,老师鼓励交流,希望多提问。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能创造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思政课成为“爆款”,也源自“向内深耕”。说完了“向外”,转换一下思路,接下来就该说“向内”了。其实这个思考角度,也是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我们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的“内因和外因”,那这个理论还可以用在我们的解题中,即:上一段我们主要说“形式的创新”也就是外因,那么本段我们就注重写“理论知识提升”也就是内因——毕竟作为思政课而言,讲清楚理论,让学生学懂弄通才是根本。同时,本段我们重点注意这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将科学理论与认知规律紧密对接”以及“老师鼓励交流,希望多提问。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两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老师的水平够好、素养够深,那么自然就更能够打动学生,让学生爱听。只不过,原文的表述让做法更细、更实。

          其实,再插一句题外话,我们在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在刚刚接触申论、面试以及一些政策理论性内容的时候,往往都会觉得很枯燥,提不起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宁肯多做一会行测,而对申论却总提不起兴趣,我当年备考时也是这样。不过理论的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是有它自己的魅力的,看的久了,做的久了,慢慢就能扎进去。我当年不断抄写文章、整理重点,记忆关键词句……久而久之,不仅能体会到乐趣,分数也提高特别快。因此放平心态、慢慢坚持、逐渐深入,我们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思政课成为“爆款”,还需“内外结合”。思政课除了形式的改变、方法的创新,还需要将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因此,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解疑释惑,也要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一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研讨课上,专家和扶贫干部深入交流;在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学生们走进青稞地,体会劳动的价值意义,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才能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思政课成为“爆款”,还需“内外结合”。既然分论点一讲了“外因”,分论点二讲了“内因”,那分论点三就讲“内因和外因要结合在一起”,这就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老师要解疑释惑”,学生们也要“学思践悟”。同时,还列举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好例子:在脱贫攻坚课上和扶贫干部深入交流,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而这两个事例不仅可以作为思政课的好例子,也可以作为青年、学生、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好素材。】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积极拓展课堂渠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这里先注意第一句:“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句话除了用在本文结尾之外,还可以拆分开来使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可以放在几乎所有主题的结尾段,表达展望、信心、继续奋斗之意,而且话很短,也很好记。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则可以作为“青少年”主题的专用句式,与我们曾经讲过的“少年强则国强”效果是一样的。其实,对每一类重点的主题,我们在抄写的同时,都可以记下来一两句名言警句,考场上用起来,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3日第05版,《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974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胜687

    老师您好,请问范文电子版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