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人之学。怎么样的人叫做大人?
《周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周易》是体,《大学》是用。所以我们在用上讲《大学》的时候,要常常引用到体上的事情。但体上这个《周易》太难了,比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就觉得这离我们的生活好遥远,这个就是我们在读传统经典的时候的一个先天障碍。这些不亲切,所以我们需要把它翻译成今天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来说。所谓亲切,就是跟我有关系了,所谓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人书相应。否则,书是书,人是人,永远用不上。
与天地合其德,我们抬头看到天,地上踩到地,天天见他,但非常不熟悉,天地有个特点:
《道德经》里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天不会因为你长得好看一些,天就特别照顾你,我长得丑,他就不管我,没有这回事;也不会因为你有钱,不会因为你身体好,不会因为你气质好,就特别照顾你,天无私覆,都是一样的。地无私载,没有因为长得好看他才载,长得不好的他就不要了。所以,天和地最大的特点,简单来讲:无私。所以,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第一句就是教我们无私,把自己放下,就叫做无私。老是想着别人,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
与天地合其德,在《论语》里叫仁,仁者爱人。仁的写法,人字旁,右面一个二。不只是想到自己,想到另外一个人,这就是仁,这就是无私。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大学》,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要考虑到别人,这就叫与天地合其德,这就叫仁。当然了,在最开始练习的时候,发现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的“我执”是最难断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以我字开头的,我要怎么样,我有什么,我爱谁,我讨厌什么,都是一个我开头。所以这个“我执”最难断,但正因为难断,所以圣人设教都是先让我们把这个破除掉。那怎么样破除掉?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各家有各家的法门。但儒家的最平实: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有差等,也就是说,我应该先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再推广到别的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爱有差等,因为这个才符合人性。我们先从自己周围最亲近的人开始,比如说从父母开始,从子女开始。别人我们很难想到,但是父母、子女、夫妻这个比较容易想到,所以先把自己的这颗心推广到我们周围的这几个人,慢慢的再往外面推广,有可能是我们的同事、朋友、客户,然后也可能推广到陌生人,推广到敌人,因为仁者无敌。我们过去理解这一句话,很多人说仁者就是世上的人都打不过他,其实这是解错了。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仁者没有任何的敌对的情绪。
《论语·里仁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还有,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就是真正一个仁德的人,他内心当中是无恶的,没有恶的意见,没有恶的情绪,没有恶(wù),没有厌恶,没有讨厌的人,没有看不顺眼的人和事。所以我们要学儒家,首先要学:顺眼法,顺耳法,顺心法。
第一,顺眼法。过去看不顺眼的事情,看不顺眼的人,慢慢的要学会看顺眼了。只要你把过去看不顺眼的人和事现在能看顺眼,这就是进步了,这就是境界提升了,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所以,再有看不顺眼的人和事的时候,就心里想,我这境界太低了。因为,看不惯这些人和事,就表示你跟他的境界是一样的,如果你境界超过了他,就肯定不会看不顺眼了,正是因为你跟他在一个段位上,所以你看不顺眼。比如,你看到某个同事、朋友就讨厌,可是你不知道,你在别人的眼里跟你讨厌的那个人差不多。我们常常讲一句话,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他的朋友,可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很重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敌人,看他跟什么东西敌对,大概就了解他了。所以第一步,先把看不顺眼的人和事,把它调顺了,这就是进步。
第二,顺耳法。过去听到有一些话,老是觉得不顺耳,或者是朋友讲的,或者是夫妻之间讲的,或者是爸妈讲的这些话,老是觉得不顺耳,怎么他们就不能够更懂道理呢,怎么他们就不能够讲得更好听一点呢,要知道不是他们的问题。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自己境界不够,所以老是觉得不顺耳。
第三,顺心法。我们常常觉得不顺心,所谓不顺心就是障碍住了,就跟路上一样的,车多了就堵住了,就不通畅了,不通顺了。顺心法的意思:心里通畅了,心里没有容不下的人和事了,这就顺心了,达到这个境界就高了很多了。
从亲亲到仁民,这个“民”里面包括好的人,也包括坏的人,包括我们看的顺眼的人,也包括我们看不顺眼的人。所以到了这个境界,高一些了,但还不够,再往后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还要爱物。不但要爱人,还要爱物。怎么叫做爱物?比如手机、车,这个叫物,我们每天面对很多的物,怎么爱它?首先是爱惜、珍惜他,比如我穿一件衣服,珍惜它,好好用它,不要对不住它,穿了两三天就把它丢掉了,那就是不爱它。因为连惜都没有,谈什么爱呢?还有,一个物用着用着可能坏掉了,坏掉了以后我们修补一下它,这也是爱它的表现。我们中国人讲物的时候,其实里头包括了事,也包括了人,比如人物、事物。所以人也是物,事也是物。所以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爱物。爱物里面包括了爱人,也包括了爱事。所谓爱事,就是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郑重对待他,不要敷衍,不要三心二意想着别的。所以,爱物就是在做事的时候郑重当下,以及具体的一个物,当他坏了的时候,我们要修补。既然物里面可以包括人,那么我们跟人的关系坏掉的时候,也要懂得来修复它,这也是爱物的表现。另外,物里面当然也包括动物,我们对这些动物,甚至于植物,都要爱,这就是推广开来了,境界又往上提升一层。假设我们把自己的仁心,能够推广到人,推广到事,推广到物,这样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
王阳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因为恻隐之心就是人的具体的表现,为什么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举了一个例子,孟子讲,“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有一个小孩子马上要掉到井里面去了,我们替他捏一把汗,生怕他掉下去。换一个比方也是一样的,假设有一天我们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车马上要撞到一个小孩了,我们当然也替他捏把汗马。
孟子讲,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我们之所以替他捏一把汗,不是要跟这个小孩子的爸爸妈妈交朋友,我们也不认得他的爸爸妈妈,但是我们自然的就捏着一把汗。
第二,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我们之所以替他着急,替他担心,替他害怕,不是我们要别人赞叹我们。我们来不及想自然的替他捏一把汗。
第三,非恶其声而然也。那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去,或者被车撞一下,他自然会发出惨叫的声音,我们不是害怕那个声音或者讨厌那个声音才替他捏一把汗,自然而然的都有。
对人是这样,对于动物,我们看到小猫小狗,如果受了伤,或者落难,也觉得余心不忍。这就像孟子里面讲的齐宣王一样,他看到一个牛,要把它杀掉的时候,看到他战栗恐惧,就觉得不忍心,后来就换成了羊。换成了羊以后很多人就笑话他说,你舍不得牛,可是用羊代替,羊不也是害怕的吗?你把羊杀掉了,它不也是一条命吗?所以这是一般人的理解,但孟子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他循循善诱,让齐宣王自己讲出来。齐宣王说,我的确不是小气了,我不是舍不得牛,而把它换成羊,我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头牛当然舍得,但是这个牛我见到了,那个羊我没有见到。有的人就要批评他伪善了,不是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因缘半径,在我的因缘半径里面,正好看到这个牛在那里战栗恐惧的时候不忍心,我当然要解救他了,我要帮助他,但那个羊我没有看到它,那么没有看到,我自然就离得我远一些,这是人之常情。就像我们现在做事情,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要去帮助别人,从哪里帮助?在自己的因缘半径里面帮助,不要去帮助那个非洲的难民,离自己太遥远了,没有感受,可是身边的事情,或者身边的人事,看到了自然就有感受,所以就从身边的人开始,这是符合人性的表现。这是动物,在植物身上我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仁心可以体现出来?当然有的。比如我们看到春天的时候,草在长,花在开,我们不忍心践踏他,我们觉得如果把它砍掉了,或者踩上去于心不忍,这就是怵惕恻隐之心,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这个不忍心。
还有,人、动物有生命,我们不忍心,植物至少没有眼睛、耳朵,我们也还是不忍心。那有没有完全一个死的东西,比如一个杯子,我们会不会不忍心呢?当然也会不忍心。一个杯子放在桌上,突然一下打碎了,我们觉得,这好好的一个东西,怎么就掉下去了,掉下去了以后我们觉得好可惜啊。那么,但凡我们觉得可惜、不忍心它打碎,这个就是爱物了。但凡有这个心,就叫与天地合其德,因为你是无私的,你这个时候想到了别人,想到了别的事,想到了别的物。
所以,与天地合其德,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们读了这一句话以后就知道,原来是要先把自己放一放,多想着其他的人,多想着其他的事,多想着其他的物,看不惯的人和事,都把他能够看惯了,能够看顺眼,能够听顺耳,能够顺了自己的心,这就叫与天地合其德了。
与日月合其明。什么意思?太阳、月亮都有它的光亮,可是你要跟他的光亮合在一起,那怎么合?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起来。太阳下去的时候,我们休息。这个就叫与日月合其明。反过来,假如我们老熬夜,或者早上赖床,这就叫不与日月合其明。所以诸位不要小看了,按时作息就是大人,因为这是与日月合其明。不过,这一点在今天,很多人已经做不到了,深更半夜的不睡觉,大清早的就不起床。你不想起床的时候,心里想,惭愧啊,我是个小人。我为了变成大人,我赶快起床吧。然后到了晚上不想睡的时候,惭愧啊,我又变成了一个小人,赶紧睡吧。十点钟睡觉,你今天就是大人,明天呢,两点钟睡,你就是个小人,这叫与日月合其明。古人讲的这些,他没有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话,但我们把它落实在日用平常当中,发现他是活泼泼的,他一点都不死板了。
与四时合其序。四时是什么?春夏秋冬,春天的时候干春天的事,冬天的时候,干冬天的事。比如,现在我们讲这个话的时候是春天,这个时候万物发陈,万物都往上涨,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上天都是好生的,都是往上走的,结果我们自己做的是往下走的事情,比如说花在开,草在长。可是我们的情绪却很低落,这就是与四时不能合其序,春天花都在开,结果你在那里伤感,说:花马上要掉了。你何苦来栽,那是林黛玉干的事,不是我们该干的事。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应该往上走,有很多方面:
第一个,工作上努力,家庭里面负责。这就是与春天的这个气息啊合拍了,更重要的是在情绪上要跟草木一样往上走,不要使自己低落。与四时合其序,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不要折腾了。因为到了冬天,万物闭藏,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闭藏起来,不要乱跑。
第二条,更重要,把放逸散漫的心抓回来。这也是闭藏。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他说学问只有一件事,就是把那个放逸散漫的心给他抓回来。孟子还打了个比方,他说,我们的小猫小狗跑了的时候都知道在电线杆子上贴一个广告,希望把这个小猫小狗找回来,可是我们的心天天在外面跑来跑去,怎么不晓得把它找回来?所以学问之道,没有其他的,只有这一件事,把放逸散漫的、跑出去的那个心给他抓回来。所以到了冬天的时候,或者在一天的冬天,当然就是晚上了,在晚上的时候,把外面的那个心给抓回来,这就是四时合其序了。所以,他跟我们每个人生活有关系。
与鬼神合其吉凶。首先有一个问题,鬼神我都没见过,甚至怀疑他存不存在,你怎么让我合其吉凶?这是我们有一个误解,鬼和神当然儒家不太谈,比如子路曾经问过老师,我怎么跟鬼神打交道?老师说,你先把人世上的事情做好,这件事情先不要问,你还没到点呢。另外,问关于死的事情,未知生,焉知死。生的事情你都没搞明白,想什么死的问题。所以儒家在这些学问上,他非常的平实。对鬼神的基本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可是,请注意,既然叫敬鬼神而远之,就代表一定有鬼神,他是承认的,如果没有,敬什么?所以他承认,但不细谈,包括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不谈。但不谈不代表他不存在,古人关于鬼的解释:鬼者归也。也就是他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就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因为我们在最开始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最后有一天,又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这个鬼者归也,指的是已经过世了的,他们已经回归了的,我们的祖先,这个就叫做鬼。神,生而正直,死为神。一个人活着的时候非常的正直,他死了以后,就是神,这在儒家讲的非常平实。所以与鬼神合其吉凶,就是跟正直合其吉凶,跟正直的合上了叫做吉。如果跟正直合不上拍,那就叫做凶。至于佛道两家就这个问题谈得更加的深入,但在这里先不展开。等到讲到道家、佛家的时候,再细说。这里,与鬼神合其吉凶,就是与“正”合其吉凶,与“直”合其吉凶。《易经》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跟直方大合拍了,这就叫做吉了,跟这个不合拍那就是凶了。
所以,这几句话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要觉得他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可是,话虽这么讲,能够做到的却非常少,比如说我们现在回头想,这四句虽然息息相关,可是哪几句我们是完全做到的呢?大概很难找出一个完全做到的例子,孔子都说连他自己都见到的都很少,他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大学,大人之学,他说天是最大的,唯天为大。只有谁学到?唯尧则之。则,法则。只有尧法则它,学到了,至于其他的人都没有学到,所以,我们当然也学不到。但是我们讲到这里,就觉得非常的绝望,既然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只有尧学到了,我们这样的人肯定没有机会,如果这么看,就把儒家看得太小气了,未免对我们自己也太不负责任了。所以中国的学问,我们一定要看他的阴阳两面。刚刚我们讲的是阴的一面,因为这个好像比较消极,因为一般的人都做不到,只有尧学到了阴的一面,可是,还有阳的一面: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虽然他说唯尧则之,但另外一方面告诉我们,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你我这样的人都可以做尧舜,为什么?我们跟尧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在有一点上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自足的都有良知、良能、仁义、道德,在《大学》里面叫做明德,或者叫信德,在佛家叫做自信,在道家叫做道,这是我们人人本具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圣人那里没有增加一点,在凡人,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没有减损一点,既然每一个人都有,代表我们都有希望,所以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或者涂之人可以为禹,随便大街上走的一个人都可以做成大禹王那样的人。所以这是儒家最重要的精神,如果他只讲前面的一个部分,那我们放弃算了,我们一辈子没有希望,可是,后面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承圣承贤,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向他学习,向他法则。至于学习、法则到什么程度,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用功所在,就像孔子讲一句话,吾未见力不足者。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力量不足够的人,所以每一个人力量都是足够的,只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做一个大人,这也是儒家为什么首先叫我们立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所谓立志,就是愿意,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立定了志向,所以首先要立志,这是头等的大事,连志向都没有,那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所以我们现在学到这里,也共同的努力,立定一个比较高远的志向。不要只想着,我要多赚钱。赚钱固然重要,可是在格局上,在境界上,我们要知道往上再提升一个层次。我常常说,很多人其实不止在我们的前面,他在我们的上面。在前面,就是你有好车,你有大房子,我向你努力,向你学习,因为这个我没有,你的确在我的前面。可是,还有一些人,在我们的上面,他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的智慧比我们高,但也不妨碍我们往前面看,但是在往前面看的同时我们要偶尔抬头看一看在我们上面的人,在最上面的就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人,所以这就是我们亲近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我们借由他们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冯友兰讲人生的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自然境界。就是吃吃喝喝这些,食色性也。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动物也有的,所以这叫自然境界。
第二个境界,功利境界。就是我办这件事情,给我什么好处,没好处可不干。如果我们这么想问题,这是功利,带来利,带来好处。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一辈子境界就太低了。
往上走,第三个境界,道德境界。就是我做这个事不能只想有什么好处,我要看他善吗?美吗?良吗?好不好?该不该?义所当为吗?这就要道德境界,但道德境界是不是最高的境界?不是。
第四个,最高的境界,天地境界。怎么叫做天地境界?《易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就是天地境界,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往上看。
现在讲回来。但《周易》里面讲的比较繁杂,那有没有更简单的话?王阳明,所谓大人就是大心之人。这一句话点的真好,所以他厉害在这些地方,大心之人就叫做大人。我们是小人,因为我们的心太小了。首先,我们心眼太小了,容不下的人和事太多了。还有,我们想的事情太小了,我们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么样完成业绩,怎么样赚钱,怎么样玩的开心。可是,大人想的是更大的事,他想的是家国天下,他想的是百姓万民,所以他的心量比我们广大的多了,而且刚刚我们只是讲的人间社会,有的人心量大到六合之外,他不只是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点点的世界,他想的更大。佛家有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心量广大到这个程度,所以这个就是最大的大人了,大心之人叫做大人。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大学》,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心量扩大。看不顺眼的,听不顺耳的,心上不顺心的,把这件事情都去除掉,慢慢的让自己的心量广大一些,可以容纳、包容别人,这样就是在学习《大学》了,否则我们只是把这1700个字背会,那怎么叫做学了大学呢?当然这个话到后面,现代新儒家的熊十力(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现代三圣之一),讲了一句更符合现代意义的一句话,感慨大者为大人,感慨小者为小人。我们每天发的感慨都是,这里好痛,那里不舒服,钱又不够花,我要买个大房子,都是这些感慨,感慨太小了,小人。感慨大者为大人,他们的感慨大,他们想的是,社会怎么办,国家怎么办,未来怎么样,他想的是这些问题。当然了,他们不是大而无当,不是他们是随口讲讲的,大而无当,往而不返,《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讲到接舆讲的话,就是这个状态,他们不是没有根据的大,他是有根据的大。所以,他们发出这样大的感慨就是大人。那如果我都没有一个感慨怎么办?熊十力讲得好,无感慨者为禽兽。假设一个人连感慨都没有了,那跟禽兽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在学《大学》之前,首先练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感慨放大,不要小肚鸡肠,不要小心小量,可以先让自己多发一点感慨,但多发一点感慨的前提是心量要扩大,心量扩大了自然感慨就大了,所以我们学《大学》的第一课,先学一件事:先让自己的心量大一些。
感谢何老师,功德无量
何山学长 回复 @听友398295184: 惭愧,共同学习
听何老师讲课醍醐灌顶,曾经听道德经,不舍得都听完,可是下架了。开始跟着何老师学九部经典,感恩
讲的特别好!很喜欢听!如果有字幕就更好了,听到对自己当下特别有益的话,可以方便自己多读几遍在仔细品味
哲兮0733 回复 @汐了个婉: 点开简介,有字幕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兇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天地是没有私心的,无论好坏美丑都会得到天的光照,地的滋养 天地最大的特点是无私 所以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头一句就是教我们无私 无私就是把自己放下,总是心目中有他人。 这也是儒家讲的仁,不只是想到自己,还想到别人就是无私 所以学了大学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这就是仁 练习的时候我执最难断,所以要把这个破除掉 怎么破除,这个仁先从爱自己亲人开始在推广他人
对一个坏人,也要顺眼吗?
感恩何老师!我听得太上头了!你的谦卑心态 让我对您讲的更加有兴趣 希望我自己能跟随您学习下去!很感谢您无私奉献分享!
何山学长 回复 @福欣是福星: 惭愧,共同学习
第二遍听,这次拿着书来听何老师讲
何山学长 回复 @听友319108191: 听完估计就能背了
听很多遍,每听一遍感悟不同,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感恩何老师
何山学长 回复 @yoga姣姣: 惭愧
跟何山老师学9部经典,感谢🥹
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怎么会没有厌恶的人呢???这个请回答一下。没搞错吧?
泓真学堂 回复 @青龙舞莹: 如何理解天地万物一体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