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质量发展之风,加速推进数实融合 | 新京报专栏

乘高质量发展之风,加速推进数实融合 | 新京报专栏

00:00
05:10

3月11日,2022年全国两会正式结束。相比往年,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得到更多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近日,在新京报新京智库举办的“数实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模式”研讨会上,相关专家也提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一个基于事实的准确判断。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入了加速成长阶段,尤其是疫情之后许多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数字化技术,大力加速数字化转型。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之迅猛,令人瞩目。

当下,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进数实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创新驱动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而数字经济的根本属性亦是科技创新。未来中国经济的数实融合,不论是从规模还是深度广度上,都要向更高层次推进,以建立数字化浪潮之下的现代产业体系。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语境下,中国企业参与数实融合浪潮的意愿是强烈的。统计显示,我国重点领域的企业数控化率达到55.4%,数据工具应用达到74%,而70%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者有强烈的数字化转型热情。

不过,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新京智库研讨会上提到的,我国一些重点领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也表示,目前我国的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得还很不尽如人意。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或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这说明,尽管我国数实融合步伐在加速迈进,但融合水平并不高,深度还不够,在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的场域转换中,一些企业的基础与经验还比较薄弱。

探讨数实融合的价值,有必要深刻理解这一事物的本来含义。所谓数实融合,其要义不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简单相加,不是简单联网、运用一些数字软件。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彼此交融、合而为一。这种融合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体的,不是单方面、某个环节的结合,而是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一些企业仅仅引入了一些企业管理软件,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实融合,至少不是工业互联网语境下的融合。

数实融合的本质是一种数字化服务能力,实体企业通过接入数字设施,把技术、数据、设计等资源软件化,让其可移植、可复制、可通用,最终实现一种服务能力的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现实中,很多企业就搭乘着数实融合的便车切实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以实体企业为例,有些服装厂就通过企业微信等数字化工具的“上下游”连接功能,实现了从定布料、车缝、质检、入库与发货等各环节的信息流和业务流打通,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数实融合还帮助不少线下小店找到了生存之道。有些在疫情冲击下原本过得很艰难的小店,利用“收款小账本”小程序之类的小微商户智慧经营工具,低门槛地打造数字化经营模式,最终实现了线下线上生意一起做,改善了经营处境。微信支付“小店”的增长数与交易活跃度,就为此提供了注脚。

本质上,高质量发展就是由那些具体而微的企业,在数实融合中勾画出的现实图景组成,而不是抽象概念。它需要的,是将数实融合的红利辐射到末梢上的一个个企业,避免“数实两张皮”。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数实融合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对实体企业还是中国经济,只有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未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数实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不少企业在此方面已经做出诸多探索,但这还远远不够。我国经济发展的数实融合水平,不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整体智慧服务能力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挑战,更蕴藏着无限机遇,需要各类企业抓紧时机,乘势而上,在数实融合澎湃浪潮中,奏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同调的动人音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