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对话而非对抗,谋求和平与发展 | 新京报社论

坚持对话而非对抗,谋求和平与发展 | 新京报社论

00:00
04:20

据新华社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7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王毅表示,“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这样的共识在当下依然弥足珍贵。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加动荡不安?这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面对新变局,中国发出了和平、团结、开放、合作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而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维护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局面,既是中国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所在。

世界处于加速发展之中,技术创新、产业迭代、社会变迁、思潮涌动、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打破和冲击了世界现有格局和秩序。在分歧日显的世界里,努力创造和平局面的行为愈显珍贵。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和平的珍视是根植于血液的,没有和平,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都无从谈起。也因此,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明白:和平的获得和维持需要交流互动,只有共赢、多赢,才能让和平更加持久。

全球化潮流涌动,已经形成了越来越绵密的交往网络,但遗憾的是,世界的安全结构并没有与之相应地“成长”与完善。因此,只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才能构建和夯实与全球化相适应的全球安全结构。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独自守,自成一体。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是主权国家“团结”的基础。因此,只有坚定地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各国才能共同发展。

尤需注意的是,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各国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搞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开放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各方携手合作,更重要的是一种相互启发和借鉴。要知道,任何文明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的――面对挑战、迎接挑战,进而化危为机,而在封闭环境下的文明与社会则容易陷入僵化、保守和萎缩。

当下世界面临的是系统性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新冠疫情等,没有一个问题可以限定在一两个国家之内,只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系统性的危机和挑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于合作,而纵观人类社会的演变,那些能够进行合作的人群最终也会成为赢家。

当然,这需要各国建立起可以促进合作的制度,搭建起可以促进合作的平台。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合作与发展的倡议,不仅将中国与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推动了合作伙伴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理念以及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等合作平台,都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合作网络的地位和影响力。

也因此,面对不安定的世界,唯有坚持和平、团结、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对话、协商与妥协,才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此去看,处于同一“命运之船”的人类,有必要坚守那条共识――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