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介绍。殷勇表示,2024年要着力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北京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首善之都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北京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好自身优势,并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这次发布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北京优势,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三是发挥好“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这五个方面的总结,主要指向两个维度。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层面。众所周知,不同于传统生产力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等发展要素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更多依靠的是先进技术,尤其是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而这方面,无论是创新人才、创新平台,还是创新环境、创新投入等,北京都具有突出优势。
数据显示,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在全国居首位;研发投入强度多年保持在6%左右;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占到全国总量的43%左右……
毫无疑问,这些创新人才、平台、环境、投入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雄厚的创新资源基础,也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形成了有力的托举。
第二个维度,是创新产业。当前,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同时,北京已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此外,北京还锚定六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这样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靠的现代化产业支撑。
当然,要把相关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多措并举为各类创新资源的转化、为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的释放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激励机制。
目前,北京已明确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着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能够更好协同;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的权益;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政府不干预日常活动等。
在营商环境方面,北京还提出要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这些措施都利于各项创新资源的加速聚集,有助于激发人才、企业创新的动力,为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扫清障碍、提供支持。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把各项优势发挥好,既是北京推动新质生产力率先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底气,也是展现首都北京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中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
相信只要秉持开放精神,锚定全球创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北京就一定能不负使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贡献首都之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