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⑪ | 深圳北站

“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⑪ | 深圳北站

00:00
07:11

奋斗之城,为时代而歌。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获奖作品《深圳北站》,作者张艳丽,笔名张喆。作品见《十月》《诗潮》《四川文学》《人民文学.增刊》《语文导报》《星火》《滇池》《鸭绿江》《羊城晚报》《南方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征文比赛奖。





作品节选


灼热的痛疼回忆,把我拉回1998年的春节。举足艰难的车箱,过道里都站满了人,人踩人人挤人,大人吵小孩子哭。车箱里无水、脏乱、各种气味混在一起,就连上个厕所也是难上加难,由于沿途缺水冲,厕纸与大便堆到便池周边,一个不小心,就能踩到脚上。那情形,现在想起来,真是恍如一梦。

......

那时,我们下车的火车站,其实是深圳西站,也叫南头火车站。对于它的早期记忆,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是灰色的,又脏又破,到处灰尘仆仆似的,地面坑坑洼洼,绿化带树荫也很少。看起来,仿佛是很久远的车站,我记得还有蓝色的铁皮棚子。而且站前的广场很小,侧边除了大巴,还停着各式各样的社会车辆,其中也不乏拉人的黑车混在其中。为了找到一辆去公明镇的大巴,我们往往要等上半天时间。


这跟我想像中的深圳大相径庭。可以这么说,那时的深圳虽处于改革在建中,一切还没来得及华丽转身。一如那时的我们,天天三点一线,天天奔波在铁皮棚的工业区,加班加点,青春与活力日复一日在流水线消磨着,工人们面容憔悴,脸色菜青。对于明天,我们一边茫然着,一边也在各自的命运轨道里勤奋地忙碌着。


2007年,龙华区抓住了高铁再建的机遇,使北站正式走进了开工建设的历史性时刻,它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站房位于轨道上方。

......

整座北站,呈银灰色,远远地望过去,气势庞大壮观,像一只银色的大蝴蝶,张开了翅膀。“深圳北站”几个通红的大字悬挂在主楼上方,南来北往的人很轻易地看到它。侯车大厅里,一眼望过去,白色的空间,一根又一根硕大粗壮的支架,看起来就像一棵棵大树,枝枝桠桠地伸在空中顶住屋顶,是那么惊心动魂令人震撼。

......

2018年初夏,家父摔伤昏迷,我请假回去照顾。返回深圳时,母亲杀了几只鸡,偏巧亲戚又让我给他家的孩子带老家的猪肉猪肉。我的行李箱塞得鼓鼓囊囊。抵达深圳北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我老公正在出货柜,无暇来接我,让我自行坐出租车。

......

沿途灯火白如昼,树木葱茏。一个城市的繁华在夜间得到最好的诠释。仰望身边闪过的大厦林立,秋枫,绿化芒,樟树耸立其中,紫红的,白色的木棉朵朵点缀绿道两旁,丛林掩映下的城市,还有红似火的紫荆花夹杂其中。


司机的服务非常贴心,他不仅帮我把行李箱提到后备厢,就连到了工厂门口,也主动下车帮我提下行李。


这些美好的瞬间点滴,凝聚成了一个美好的深圳。

......

每次站在北站面前,我就感概万千。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即将甩掉绿皮火车,甩掉过去的慢生活。它的出现,把深圳推上了与外界相连的新特区高度。在深圳上班的人,不管是关内还是关外,转换不同的地铁线,来去有条不紊,踏着“深圳速度”的步伐,快捷地走向各自的岗位,为深圳的发展添砖加瓦。


交通便利了,外来人员更加安心地工作与生活;交通便利了,高铁短时间内就可以圆了回家的梦想,延长了与亲人相聚的时光;减少了我们一路颠簸劳顿之苦。安全平稳地坐在封闭的车箱,我们一人一座,即可以闭目养神,也能静静地听听音乐;不再受嘈杂聒噪之苦,不再受贱踏拥挤之累;随时有热水可喝随时有厕所可去,它永远不会发生堵车,安全及时地把乘客送达目地的。


深圳北站,给了我们一个高速时代高速生活,让我们从南到北“飞” 到家中;家,变得近在咫尺,触手可摸。我们的乡愁,在不知不觉中跑到九宵云外。


我们的生活,跟着深圳北站的速度,在命运的河流中,也飞快地向前运转着快乐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