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⑫ | 手 . 工

“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⑫ | 手 . 工

00:00
07:25

奋斗之城,为时代而歌。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获奖作品《手·工》,作者虞霄,现居深圳。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人社厅作家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龙岗区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龙岗区红棉文学院会长。有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作品》《中国文化报》等,出版散文集《越人城记》《岭南岭北.清平记》等。有作品获广东省作协抗疫主题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九江龙杯”散文奖等。现为《龙岗文艺》执行主编。





作品节选


位于回龙铺市场斜对面的这家“精致改衣”门店,我是它的常客。老板娘吴姐是位潮汕大姐,手巧得很,我那一堆差点被抛弃的旧衣物,经这位大姐的巧手,收一寸,放两寸,裁一截,加一截,改一改,熨一熨,又被赋予新的生命,让我再次把它们重新挂进衣柜里,重新搭配,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重新爱上它们。


中国自古讲男耕女织,我觉得这个词特别适合描述粤东平原的那个族群。潮汕男人大多在家耕种,或出外经商求学,女人在家做潮绣,做裁缝,个个心灵手巧,坚韧隐忍。印象中,大学同学里就有几位潮汕女同学的服饰大多裁剪得华丽和典雅,除了裙子上、衣袖上的刺绣,就是加了很多花边的,穿上身,总是那么温婉动人。


吴姐这家改衣店不大,约30平米,呈长方形。店内几无任何装修,地板是老式的花瓷砖,天花板是年代久远的石灰板,墙面挂满了待售的各色衣服,都是些中老年样式的服装,套裙、旗袍、丝绒连衣裙、蕾丝上衣、西裤、休闲裤、收腹内衣裤、裤袜、保险裤,颜色多为深绿、深红、枣红、黑灰、驼黄、藏蓝,一眼看去,颜色浓烈,大红大紫大绿,一看都是出自小城镇里小服装厂的货,全部不挂牌子。但细看,这些衣裙手工扎实,腰身也收得紧,这让我相信,这些服装是出自一群潮汕女工之手的。吴姐说,如今老家普宁的大街小巷大多是服装厂。做服装的多为普宁人,做潮绣的多为潮州人。


店里摆了几部制衣机器,吴姐一一介绍,这部叫冚车,这部叫平车,这部叫锁边车,这部叫挑角车,这么多跟裁缝有关的车,在我这个外行人来看都差不多。老板娘说功能不一样,它们分别用于过线、锁边、扎线、缝线。一旁的筐子里、架子上,堆满了一摞摞红、灰、黑、白、绿、黄色的扎线,台上一个老式熨斗。靠墙处一张一米六左右长的布艺沙发,沙发看来有些年份,只够一个人蜷着身子躺下,坐上去,感觉挺结实,吴姐说中午会在这里休憩一会儿。靠墙有两个全身镜,一个半身镜,墙上挂满了客人待改的衣服和改好的衣服,以及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布袋。厨房里有一个双门冰箱,灶台上放置了几个锅,叠了几个碗碟。旁边一个洗手间,那种不带任何装修的简陋洗手间。


我八卦地问店租,吴姐说每月3000元。我说很抵啊,看着很宽敞,吴姐说是的不贵不贵,已经做了八年了。房东厚道,这几年都没怎么加我的租。


吴姐属于那种大脸型的女人,厚嘴唇,头发浓密,留着短发,中等身材。我问她家住哪儿,她说住南联那边,晚上回去。老板娘跟我一样,也是70后,生于普宁。她自嘲因自小不善读书,只喜欢做衣服,只对裁缝感兴趣,所以十五六岁时自己买了布料自己动手做衣服,1993年从老家来到龙岗龙东村开服装厂。


吴姐的语言能力超强,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普通话,样样溜,我估计把吴姐送上火星或月球不出三个月,铁定会讲一口流利的火星语或月球语,可以在火星隔空喊话嫦娥吴刚。吴姐性格随和,语言频道能自由切换,跟街坊邻居混得熟,生意做的都是熟客,晚上七八点了,前来改衣服的客人还络绎不绝。这天在店里,来了几位客人,一个老年女士给一件上衣加里布的,有一个年轻女士改短裤子的。我也是来改一条裤子的,放大两寸裤头。


吴姐改衣的收费中等偏上,改裤头收费30-50,改裤脚30,腰身放大或缩小50-80,加里布80-100,布料另计。有人嫌贵,打算拿走不改,但犹豫了一下,又回头了。难怪市场有句话:一分钱一分货,人家值得。


做手工的人,既是孤寂的,也是自由的。一个人,守着这家改衣店。这么多年,我没见过吴姐的家人出现过。我也不便问她,她总是一个人,偶尔关门,说是回老家了。她的快乐、寂寞、愉悦、静默、悲伤,我无从探究。


而吴姐,总是用她的大嗓门,她的爽朗笑声,她的高超手艺,给我带来旧衣换新颜的喜悦心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