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④ | 飞驰的高铁青春的城

“奋斗之城”美文分享④ | 飞驰的高铁青春的城

00:00
07:25

奋斗之城,为时代而歌。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飞驰的高铁青春的城》,作者袁甲清。

袁甲清,湖南邵阳人,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龙华区作协理事。出版有散文集《历史的侧影》等,获散文奖、文艺评论、新闻奖若干。




作品节选


2008年3月,深圳北站正式破土动工,由此拉开改变深圳在全国交通版图的高铁枢纽建设序幕。

小山被推平,田土被整饬,建设范围内的房屋被整备征拆,偌大的工地上只见上百台挖掘机在不停转动,打桩机声声震耳,机器隆隆,工人忙碌,遍地是开挖的黄土,散着新土的味道。巨大的基坑下,上百米长的输送管道源源不断地将混凝土输入其下,很是壮观。
其时,每逢重大工程建设节点,我们都会组织媒体前往工地采访报道,向市民报告工程进展,以重大工程建设成就鼓舞人心。建设单位综合部负责人梁璞负责对接媒体,我们密切配合,领着我们深入工地的每一个角落,记录下了工人们挥汗如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每一个工程中的经典影像,直至北站全部建成。

记得2010年9月的一天,我再一次来到北站建设工地。铺站台、吊钢架、测高程……机器轰鸣,电花四溅,挥汗如雨,百余台大型机器运转不息,三千名建设者昼夜奋战,一派令人血脉沸腾的热火朝天。整个工程正按计划进度次第展开,一一坐实,到此时已有八九分规模气象。占地18万平方米、最大跨度86米的全钢结构国铁站房正在紧张装修,巨大的波浪形屋顶漆成了漂亮的白色,建成后将是一个巨大的透明体,屋外是青山流云,穿梭的地铁、高铁,人潮人涌,尽收旅客眼底。

伫立工地,雄伟、巨大、力量、粗粝,这些崇高范畴的美学震撼呼啸而来,让人猝不及防。
深圳北站超前的设计理念,现代化的功能造型,使它有了追求“一百年”不落伍的底气。北站占地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59万平方米,总投资72亿元。深圳北站衔接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赣深铁路三条高铁,是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及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当前国内接驳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所有旅客“足不出站”即可实现“零换乘”,并首次在全国实现“上进上出”的人流组织方式。这种换乘组织方式,大大避开了传统火车站的弊端,为车站和城市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12月26日,深圳北站高铁正式运营。目前,深圳北站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香港、西安、重庆、武汉、杭州、南昌、厦门、南宁、贵州等多条线路,可以通达全国18个省(直辖市),每天开行列车260对。

深圳北站的建成,标志着深圳终于有了与自身城市实力相匹配的火车站。深圳自此进入了高铁时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施工队而言,他们是一只流动的队伍,任务完成了,也就预示着该离场了,又要赶着奔赴另一个工地。

要走那天,梁璞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们共话三年多的默契配合,忆起每一次采访活动的组织。我们相拥告别,拍拍各自的肩膀。人生真是奇妙,原本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一座火车站接连在一起。

深圳北站的建成,二线拓展区的开发建设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因为山峦的阻隔,深圳的发展历来呈东西带状走向,整个城市就匍匐在沿海延伸的一处狭窄平原上。

深圳在地理上毗邻香港,反映到城市漂移的路向,三个口岸的兴建和繁荣清晰地表达了深圳城市发展的脉络:第一个十年,以罗湖口岸的兴起为标志,罗湖成为深圳发展的中心;第二个十年,以皇岗口岸的兴起与CBD的落定和市民中心的建设为标志,福田成为发展的中心;第三个十年,城市中心开始向西突进,以深圳湾口岸开通为标志,包括后海、前海、宝安中心区等正在迅速崛起。

北部大片的空阔似乎只是深圳30年历程的巨大背影。

它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以十年为期的时机。

2010年代,伴随着深圳第四个十年启程,深圳北站的突起,如同空虚背影下打出一缕真实的阳光,它打破深圳东西长条形的发展惯性,使城市向北扩展成为新现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