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问问题时,孔子多数时间会根据学生的毛病或不足来针对性的回答,以便对提问者有最大的帮助。比如在这一节,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就回答他 “明就是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子张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导致夫子会这么回答呢?快听听张讲师的精彩解读吧。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徹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存的好的话,足以长养我们的性命,可以开阔我们的法身,养吾浩然之正气。要立起万物之灵千秋万载的生命的本质,唯有赖这个信字而已,就是不失本性本心里面的那一份纯真,所以才叫做民无信不立。】信就是本性本心里面的那份纯真,唯有赖这个“信”才能不本真。感恩讲师!
守信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重要的,有了守信的国民,规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才是夫子的治政之要。就是因为“信”是我们的本心和本性,内在的真推到外在的真就是信,我们要长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就是要长存自己的信。
孔子在告诫我们,有时我们空有一副热心肠,却被一堆谮言给欺蒙了,又被一副凄苦的表情,给蒙蔽了,给收买了。 这对于我很有警醒作用,我有时候会有同情心,但是空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所谓智仁勇三达德。智者不惑,看事情能一眼看到本质。这篇更加激励我自己好好学习经典,跟古圣先贤学习处理事情的原则与方法,不做滥好人。
文质彬彬,驷马难追,这集很开心对这两个成语理解更深了
【一个人的外在跟内在它是有关联的,他并不是要我们注重外在,他是说文犹质,质犹文,对不对?他是说两个都重要。例如保持好的举止行为,也常能够陶冶出好的心性,若是外在的行为,常常粗野狂放,久了内在的心性也会产生偏差。】 确实如此,一个坏的习性练习多了,就那个不屑的眼神,经常练习,对心性产生的偏差是巨大的,所以外面的举止也非常重要,行住坐卧都要注意,实时陶养我们的心性,感恩讲师!
所谓的信用是内在的真推演到外在。内在的信更美~ 【信】其实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圆满无缺的本质。 【信】字是《中庸》的【诚】 《金刚经》的【实相】 《心经》的【自在】 《道经》的【本真】 万教一理, 儒家用一个【信】简单来表彰。 【信】存养好足以长养我们的性命,开阔我们的法身,感恩主播帮我们厘清概念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12.7~9》
智、仁、勇三达德,明智的重点是多读经典,跟圣贤做朋友,天天受圣贤的智慧熏陶。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