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殷墟(四):殷墟不仅只有妇好墓

88 殷墟(四):殷墟不仅只有妇好墓

00:00
08:51

【知识笔记】


1. 除了有举世闻名的妇好墓,殷墟遗址还有哪些重要发现?


(1)较为少见和令人瞩目的墓葬中大规模的殉人现象;


(2)存在类黑人或类高加索人的人类骨骼遗存;


(3)以花园庄54号墓为代表的商王朝贵族墓葬;


(4)和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大量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


(5)多处铸造铜礼容器作坊。


这些发现都极大地丰富了考古学者们对殷商王朝都邑和墓葬文化的认识。


2. 花园庄54号墓的发现经历了哪些曲折历程?


(1)盗墓者在后来被考古学者发现的花园庄54号墓一带地区活动,但钻探中可能因碰到了「享堂」类的墓上建筑遗存,因而误判此处没有大型墓葬,便撤离此地,这座大墓由此得以幸免于难。


(2)安阳考古队得知此消息后,便立刻在此处进行了复探发掘,确认该地确实有一座夯土建筑,再由此前发现的妇好墓其上也有一座夯土建筑,因此推测此处下方可能也有大型墓葬。


(3)考古队继续钻探后,果然发现一座大墓,于是迅速上报,虽然时值隆冬时节,但担心夜长梦多,考古队在春节期间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住此墓;当时以杜金鹏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学者及整个安阳工作队的队员们,一直坚守在工地上进行发掘,才使得花园庄54号墓得以安全完好地发掘,目前,此墓的发掘报告也已出版。


3. 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高峰期的杰作之一,司母戊鼎如何被铸造出来?


(1)据学者推测:铸造司母戊鼎时,最初应先绘制蓝图,甚至做出一个小模型,再据此蓝图或模型进行大鼎的制作。


(2)据学者分析,制作时,工匠们应是通过分铸形式先制作司母戊鼎的不同的部位,再将它们一一按照图纸或模型进行焊接成型。


(3)由蓝图、到做模型、做泥范,到各个不同的岗位的工匠们将不同部位,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拼接而形成一个完整器物,再到最后对它进行整体细部打磨,整套工序需要二三百人,遑论后勤保障、统一指挥管理等方面所需的人员,由此可见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庞大规模和严密工序。


4. 「司母戊鼎」改名了吗?


事实上,「司母戊鼎」的改名风波至今学界未有定论。


(1)许宏老师等学者认为,「司母戊鼎」被称为「后母戊鼎」并非正名,而只是一次易名,并未在学界形成共识,这样的改名可能不太合适,原因在于将未有定论的学术问题引到公共场域,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讨论,或许不太妥当。


(2)在许宏老师看来,称为「司母戊鼎」较合适,因为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或可以在「司母戊鼎」后加括号「后母戊鼎」来进行信息补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5378008

  • 听友195378008

  • 1330026ljvx

    是是是,我本来也想到这个名字呢!真是,太草率了,老师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