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殷墟(八):殷墟出土文物:中国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

92 殷墟(八):殷墟出土文物:中国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

00:00
13:23

【知识笔记】


1. 司母戊鼎到底有多大?


(1)最新数据显示,司母戊大鼎的口部长是大约1.16米,宽0.79米,通高达到了1.33米,总重量是832.84公斤,相比上个世纪50年代所测的875公斤,减重了四十多公斤。有学者推断大鼎的原来重量应该在1吨以上。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重到现在的体量。


(2)据学者释读判断,司母戊鼎应该是用作祭祀先妣,先妣指的父母,为祭祀做器者的母亲而铸造,做器者应该是一代商王。


(3)大鼎的年代被推定为殷墟文化的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与妇好墓的年代比较相近。甚至有人认为它的主人和妇好都应该是商王武丁的固定配偶,这个大鼎从器身纹饰来看,应是一件王室重器。


2. 司母戊鼎是如何铸造而成的?


虽然关于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各界专家都做出了各有不同的推断,但是还是可以勾勒出一幅司母戊方鼎生产铸造的复原图景。


(1)准备:殷墟都邑之内的铸铜作坊,一般都位于小屯宫殿区的周边,而且临近洹水,面积一般在1万平方米到5万平方米,这里生活着由数以百计的工匠组成的生产群体。这些群体按照等级分为管理者、高级工匠、一般工匠。他们在管理者的督导下,按照程序来完成生产任务。


(2)设计:做蓝图、预先制作缩小版模型,制模制范。首先由土工来取土,这些土应该是进行水洗、过滤、沉淀、添加掺料,然后准备制作陶范或者是熔铜的浇铸用具。接下来就是由铸形陶工用范土为这个大鼎用「块范法」制作模范。 成型的陶范经过修整、晾干和焙烧。关于大鼎的用范究竟是用多少块范,推论不一,但一般认为是从20块范到52块范才能制成这个大鼎。


(3) 铸造:将铸型合成型腔,从足部浇入铜液。铸工在铸造场地附近修筑熔铜炉,制作熔铜和浇铸的器具,在铸铜场地上备有冶炼好的铜、锡、铅等等金属料,按照铸件的性质配制和熔炼合金,添加木炭,鼓风。大鼎经过主体铸型、浇铸,再补铸这个足的底部,等到铜液冷却凝固之后,再把这个外范去掉,脱离内芯,然后在口沿上再加铸鼎耳,打磨清理之后,最终完成铸造。


整个大鼎的制作过程用工可能超过二三百人,场面也十分壮观,这一过程体现出的高超的复合范青铜铸造技术,精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与其背后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息息相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司母戊大方鼎也是中国青铜时代进入鼎盛期的标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5378008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