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第60集-内心稳住可以化解难题

【德充符】第60集-内心稳住可以化解难题

00:00
11:2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内心稳住可以化解各种难题。


我们要介绍〈德充符〉的第六章,前面的第五章跟这一章是完整的一篇故事。前面是鲁哀公描写他认识的一位长得丑陋的人,叫做哀骀它,后来非常的欣赏他、信任他。他还是不懂这里面的道理,请教孔子。


这一章是孔子的回答,内容非常的丰富,我所谓的丰富就是很多概念第一次看到,需要解释,解释的时候要反复地去思考才能了解。


这一章,分三段来说。第一段是孔子说明为什么哀骀它不说什么话,就能让别人信任;没有立什么功劳,就能让别人亲近。别人把国事交给他,还唯恐他不接受。孔子是说明这个道理。


第二段就是新的概念出来了,什么叫做“才全”?第三段就讲什么叫做“德不形”?这两个词“才全”、“德不形”,都是孔子回答的时候最后出现的,所以鲁哀公就会接着问。这些新的概念都很有特色,也是比较不容易说清楚的,要特别仔细的去分辨。



先看第一段。

“孔子说:“我曾经到楚国去,碰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吸奶,过了一会儿突然惊慌起来,全都离开母猪跑走了。这是因为小猪觉得母猪不像原来的样子,与自己不是同类的东西了。小猪爱母猪,不是爱母猪的形体,而是爱那使形体活动的内在力量。战死沙场的人,不用武器上的装饰品陪葬;被砍断脚的人,没有理由爱惜他的鞋子;这些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


侍奉天子的女人,不剪指甲,不穿耳洞;娶妻的男人只能在外服役,不能再侍奉天子。形体完整的人,已经有如此的殊遇,何况是保持完整德行的人呢!现在哀骀它不说话就能让人信任,不立功就能让人亲近,别人委托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全而德不形的人。”


这是第一段,前面举了好多例子,从小猪跟母猪的关系开始。的确,小猪爱母猪,是爱母猪的活力、生命力,如果母猪已经死了,牠很快就发现跟我不同类了,这是从外表上去观察生物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们也没有做实验,只能去做参考。重要的是,他强调那个使形体活动的内在力量,后面就举了三种例子。


第一个,在战场上死亡的人,他不用武器上的装饰品陪葬,这我们也不太了解。


第二个就比较容易,被砍断脚的人没有理由爱惜他的鞋子。我的脚被砍断了,我还继续买鞋子不是很奇怪吗?少了根本啊!有脚才需要鞋子,没有脚的话,鞋子毫无用处!一个是本一个是末。所以,在这边说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


第三种情况就真的不太了解了,说侍奉天子的话,女人不剪指甲,不穿耳洞;不能有任何一点点残缺,连剪指甲、穿耳洞也算。如果男人娶妻就不能够直接侍奉天子,代表天子身边要形体完整的人才可以。何况是保持德行完整的人呢!


这边强调什么?什么叫做保持德行的完整?学《庄子》的困难之一,就在“德”这个字。“德”这个字表面上看是德行,是好人好事。但是在道家里面,这个“德”主要的意思是“保存了本性跟禀赋”。哀骀它当然是保持完整的德行了,他是一个完整的一个人的性格,没有受到人间世俗的各种价值观的影响或是污染。


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你只要想象小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就知道他不会对别人大小眼、势利眼这些;他不会嫌贫爱富等等,这叫做保持你完整的本性;这叫做德行!后面结论说,他这个人就是才全而德不形。


接着看第二段,就要说明什么叫“才全”。


庄子继续写着。“哀公问:“什么叫做『才全』?”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命运的流转。就像白天黑夜在我们眼前交替出现,而我们的智力无法测知其缘由。所以,一切遭遇都不足以扰乱和谐,也不能进入内在的世界,要使内心保持愉悦,通达万物而不失其真实。无论日夜,时时刻刻都与万物相推移,相互配合好像四时源于心中一样,这就叫做『才全』。””


实在是满复杂的,说得清楚一点:“才全”就是保持真实的能力,一句话。一般讲“才”就指能力;“全”代表什么?一个人完整的自我。“才全”就是保持真实的能力。


这一来会有什么情况?所有的遭遇像前面说过好多,死生、存亡、穷达、贫富,所有的遭遇都不会进入我心中,我跟万物可以直接通达而不会失去它的真实。与物为春,春天的“春”,好像四季春夏秋冬源自于我的心中一样。


在这里就知道:“『才全』就是保持真实的能力,叫做『才全』。”哀骀它有这个条件。他没有任何外在的条件,但他有丰富的、完整的内在的条件,保持一个人真实的这种能力是他具备的。


再看最后一段。“哀公接着问“什么是『德不形』呢?”孔子说:“平,是水静止时的完美状态。它可以做为测量标准,内在持守而外表不动荡。德,就是保持和谐的那种修养。有德而不表露于外,万物自然不能离他而去。”


哀公过几天把这番话告诉告闵子骞,然后说:“从前我以国君之位治理天下,执掌法纪而忧虑百姓的生死,我自以为最懂治理之道。现在我听到至人的言论,才担心自己没有真实的修养,会轻举妄动使国家陷于灭亡。我与孔子,不是君臣,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啊!”


最后的结论,他把孔子推为至人。他不再是君,孔子也不见得是臣,而是以德相交。看到这边,当然知道这是哀公抬举自己,但不管怎么样,“德不形”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德”?在这里就知道了,“德”是一种保持和谐的修养叫做“德”。


这边问题来了,我们简单说明一下。前面讲“才全”是保持真实的能力;后面讲“德不形”就是“德”不要表现出来,叫做“德不形”。“德”就是保持和谐的修养。


你说,“德”是保持和谐的修养,怎么理解?我只好再把以前讲老子《道德经》的时候,一个结论加以说明。


人的“德”是怎么回事?首先,生下来就具备的就是“德”,但这种德在人身上,不可能完全保持说我完全不动它,一辈子跟婴儿时期一样,不可能!具体来说,“德”就是认知能力;有认知能力,后面就有各种复杂的问题出现。


道家讲修德,有三个概念:保存就是修养;修养就是回归。这三个词请牢牢记得,我保存我的德,就是要修养我的德;修养我的德,就是回归我本来的德。你说,有这么复杂吗?


没办法!保存就是修养;修养就是回归。人生就是要走这个路,我生下来具有德,有认知能力。我怎么样从把认知做为区分,提升到避难,最后达到启明的境界。所以,保存就是修养,修养什么?要把区分修养到避难,再修养到启明。


启明就是回归啊!回归于道,回归于道就是我们的德,本来的出发点。这三个词看起来不是很连贯,保存就要修养;为什么不说保存就是保持不动呢?不行!保存就是要修养;修养就是要回归,不是向外去图谋任何东西,而是要回到你原来的样子。


但是不要忘记,你真的回归到“道”层次的时候,跟你出发点那个保存又不一样了。因为认知已经从区分到避难到启明。所以,我讲道家的思想,这个把“知”做为区分、避难、启明,是最明显的一个“人的生命发展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把这个了解之后就知道,原来什么叫做“才全”?什么叫做“德不形”?还有过去总总提到说“万物为一”,一个人看透生死如何如何,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线索。


这一集这样的思想,很值得我们特别去了解。

下一集的主题是:为什么别人的脖子都太细长了?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31242383

    请问老师详解庄子有出书吗?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听友331242383: 以前出过《逍遥之乐-傅佩荣讲庄子》 在喜马拉雅上讲的庄子还没出

  • 听友376468418

    学庄子挑战人理解力的极限。谢老师教诲,先记下:“保存就是要修养;修养就是要回归,不是向外去图谋任何东西,而是要回到你原来的样子。”慢慢去体会与践行。

  • 蒙以养正YJ

    保存就是修养,修养什么?要把区分修养到避难,再修养到启明。

  • 君悦读

    保存就是修养,修养就是回归。德。

  • 容容读故事

    原来德充符是讲德、回归、修养、保存、本性和禀赋、认知区分避难启明 悟道修道行道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

  • J之大盗

    人的认知是揆度不到命运的十六种变化的,所以死、生、得、失、穷、达、贫、富、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足以扰乱我们本性的平和,侵入我们的心灵。最难能可贵的是人有反躬自省和知耻而恬的能力,疗愈、宽慰、解脱、救赎…心灵经过洗涤变得纯粹,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境界。这才是可圈可点的一生。谢谢老师

  • 自牧南山人

    人的认知能力,如果不修养,很难保存住那种完整的能力(不受外在的世俗的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保存的过程就是修养(保存就是修养)。修养的目的就是回归,明白都在“道”里面,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修养就是回归)。悟道之人与道悠游。

  • 一生平安_04e

    战死的人因为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本领还陪葬武器饰品有什么用

  • 君悦读

    认知能力。区分、避难、启明。回归德的过程。佛家叫回家,涅槃。道家叫回到道中。其实人一直就没有离开道,是认知出了问题。

  • 摩羯同学读经典

    保真 和谐 德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