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翊鸣曾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单板进入‘1800’时代。”他说到做到,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拿出了2个完美的“1800”,又一次刷新了历史。今天的“科创最头条”,我们就来聊聊他的夺金一跳到底有多强。
苏翊鸣夺金的1800,意味着他从高达五十多米、约等于17层楼的高度往下滑,冲上大跳台,在空中旋转整整5周,随后稳稳着陆,滑到终点。
要做出这个难度,首先你得克服人类对于高处的本能恐惧,然后在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70公里的短短几秒下滑时间内,抓住最佳时机,主动起跳。
完成滑行和跳跃,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旋转。在惯性基础上,双腿找准时机发力、上半身在空中先旋转,这样能尽可能增加角动量,为有限的空中时间争取更多旋转可能。抓板动作和旋转中的身体调整都得靠腰腹力量带动全身肌肉完成,时机、力量、技巧完美结合,才能造就完美一跳。
你可能会问,空中连续旋转,运动员不会晕么?当然会。苏翊鸣此前接受采访时就说过“练得太多头会很晕”。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完美,运动员只能通过大量训练让自己习惯头晕,这在医学上叫“前庭习服法”——人体中,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负责维持复杂运动中协调和平衡。研究者发现,经过长时间训练,运动员前庭系统逐渐习惯了头部的空间变化刺激,因此,他们更不容易头晕,可以顺利实现高水平的姿势和平衡控制。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落地。大跳台运动员的腾空高度可以达到7米多。从这么高的地方往下降,光是冲击力就已经超乎想象。为了稳定落地,运动员需要强大的腿部力量和核心力量控制身体。
更令人惊叹的是,苏翊鸣能够达到的难度不止于1800。今年1月,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苏翊鸣是全球第一个做出1980的单板运动员,空中旋转整整五周半。拿下金牌后,他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场决赛意义非凡,已经做好用1980动作冲击金牌的准备。
在最后,苏翊鸣总结:“可能不仅对我、对所有人、对单板滑雪历史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遗忘的瞬间,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好,可以说特别不容易赢得了比赛。如果第三轮我的成绩不够拿得冠军的话,我一定会去尝试这个动作,因为我在平时的训练,包括公开训练,我都尝试了很多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