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冬奥会上,不仅中国美食收获各种好评,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同样快速出圈。这个餐厅到底多“智能”?今天的“科创最头条”,马上解答。
一走进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就能看到一块醒目的立式指示牌,上面除了有中西餐和老北京特色烤鸭外,还有多种以“智能”命名的餐饮服务。央视记者李晶晶说,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自动化”。
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在智能炒菜区域,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
在她提到的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会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 ,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除了智能炒菜,这个餐厅还提供智能饺子、麻辣烫、汉堡等,满足不同的口味需求。众所周知,中餐素来以烹调方法多样、操作程序极为复杂闻名于世。那么,煎、炒、烹、炸、煮这些工艺,智能机器人“大厨”真的都能完成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全宏表示。“从技术角度看,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中餐烹饪的标准化。”
他说,通过将厨师的烹饪过程全部数字化,包括食材的准备、调味料的选择、火候的控制、翻炒动作及投料时序等,并对应地用炒菜机器人的动作进行对比复制,就可以还原出与厨师手工烹饪相同的品质和口味。
另外一项颇见厨师功力的技术——颠勺,也能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量化复制。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副研究员闫维新经过多年研究,成功让机器人学会“大翻”。
在中餐烹饪中,为了对食材进行均匀加热,厨师操作锅具做近似抛物线的变速运动,让食材上抛、翻转、下落,这就是所谓的“大翻”。闫维新经过仿真函数分析,让锅具机器人在两个自由度运动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大翻”效果——物料既能出锅飞行并翻转,落点又不会在锅外。
资深连锁专家文志宏表示,目前炒菜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为团餐和快餐。“冬奥会餐饮具备团餐的某些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炒菜机器人能够较好发挥自身优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