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1).aac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1).aac

00:00
04:45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1)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译文】黄帝说道:阴阳,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所有变化的来源,是生长和死亡的根本,是主宰万物生息的大本营。所以医治疾病,必须遵从阴阳变化的根本。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主静,阳主动;阳主生发,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气,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飧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水气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人体的阴阳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之气发泄于腠理,浊阴之气内注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浊阴之气内走于六腑。
水性润下故为阴,火性炎上故为阳,天供给人属阳的五气(无形的寒、热、温、凉、平),地供给人属阴的五味(有形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入胃滋养形体,形体外现人的精气,人的精气滋养依靠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由五味化生,水谷精微滋养人的精气,人的形体由五味供养,人的精气由水谷精微化生,人的精气外化于形体。如果饮食不节反能损伤形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以使人的精气耗伤,人的精气由水谷精微化生,水谷精微可以因为五味不周而受到损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