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克己复礼为仁

101. 克己复礼为仁

00:00
16:1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克己是去恶,复礼是存善,克己复礼就是超越自己的私欲,返回性内自然的次序,就是涵养仁的办法。自性中生生不息的机能就叫做仁,求仁者,必须先恢复那个次序,扰乱那个性的秩序的是谁?是欲望,所以必先克己。欲知详解且听讲师解析。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们现在讲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篇名呢没有意思,篇名就是取这一章里面很多小章节的前两个字,就做篇名。因为孔子的一生的言论这么多,要把某些言论一样的,全部挑成一章有困难,因为范围太广,同一类的话题也未必足以编为一章,对不对?所以呢就有很多不同话题就大略相同排在一块,但这一章又不尽相同,所以没有办法说每一篇取一个适合的名字,那就用这整篇里面的前两个字把它抓出来,就作为篇名。这个二十章的篇名是这样来的。我们先看这一章。


颜渊问仁。颜渊问说:“仁到底是怎么样?仁到底要什么办法,怎么样养仁啦?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个,胜过叫做克,超越也叫做克。克己,克己是什么?克制自己,但这又不太符合它的意,我们必须解释一下啊。这个名词,跟圣贤要表达的实际的意涵,有时候会有距离,因为有时候我们会找不到恰当的词呀,来去形容他要表达的意境,那勉强用克己。克己的确实功夫是什么呢?就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观察内在、内心的微微的活动,跟内在能量、内心的能量、内心的气血之间的关系,是否攀着一个物、一个相、一个对待取舍,也就是《金刚经》离一切相的功夫,就是这个《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的功夫。


诚意正心是你的心把它看成实相了,你已经找到了一个纯净的实相,而后上面还要盖起大楼来,就像一个地基嘛,地基你把垃圾都清光了的时候,它的价值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这个没有垃圾的地基、干净的地基、坚实的地基终于可以盖大楼,各位对不对?所以你的内心光像《金刚经》的不断地观实相,应作如是观,这样是不够的。像《心经》的观自在,只是这样观,五蕴皆空只是这样空,这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它少一个积极面的价值,心内的纯善没有出来。所以诚意正心讲的就是,你的心存一切的善,这个善在上面,能够在干净的基础上建立起,盖起来高高的大楼,这个就是诚意正心的功夫。这些步骤。


这个克己,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它是有确实步骤,这并不是口头禅。克己复礼我们常常是这样念过,然后你就想到说要克制自己,“光光要我克制自己,不要吃麦当劳就很困难”,我们就常常会这样想,“不要喝汽水”,这太苦了!对吧?克己已经失去它的意思,但其实它是有步骤的,这正是目前我们黄庭禅所教的内容。观照实相只是在格物跟致知,而后呢,还要来教你怎么存心。不过格物致知没有达到离一切相呢,上面还不能盖东西,垃圾没清完还不能盖东西。


克己复礼的,礼就是道理的,道理的理是什么意思啊?各位如果今天道理的理这个字叫你解释,你怎么解释呀?你说理就是理呀,什么是理呢?自然之序也。自自然然大自然就有这个次序存在,违反这个次序,这个事情就不能成功。


自然的序,你种一个小小的树啊,还是菜啊,你都得翻翻土;然后呢,松土完了,把它种上去;然后给它浇浇水,这才有用啊!也不去松土,就把种子种上去,次序错了,同样是种,次序错了,然后等它种子已经死了烂了,再来浇水,有用吗?不然再来翻土,你把这三个次序已经搞错了,你就不会成功,对不对?


按照自然的办法呢,它有一个次序,顺着那个次序,事情就会成功,那个叫做理。我们常常讲说“这个人讲话有道理,那个人讲话没道理”,各位你用什么判断有道理没道理呀?就是会不会成功啦,对不对?这就是理。所以礼节的礼就是道理的理,就是自然的次序。


那么,这个次序在天,大自然之间是阴阳造化,它有一个次序,它很妙,不好讲,那个次序就是先天八卦,加了一点杂质就变后天八卦。好!那个就是次序。卦更厉害,把它的次序,有什么次序之后产生什么变化,如果次序变了之后又将如何?它写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所谓的卦。


那么这个次序在人呢?在我们身中,眼睛闭上往内观照,是本性造化的自然的次序,哪边有能量在发生,哪边有起,哪边有落,哪边有热,哪边有冷,身体的这个气血是怎么循环,我们现在比较粗糙的讲说,我们人的血液的循环子时到哪里,丑时到哪里,有没有?然后我们里面的五脏六腑都会循环完,那就是它的次序。可不可以有一天乱了呢?那是不行的,那就生病了。


那个是讲肉体,本性是一个气,气里面的那个特质,它还有一个自然的造化秩序。同样的,气的次序在天叫做道,在人叫做性,显现于最末端则是待人接物的次序。见面啦,然后先行个礼,然后说明来意,然后拿出个什么东西,有没有?这都要有个次序呀!这个呢,就是这个字的意思。


国家总有一些典章制度,你要办一件事情,你要向谁报告,你向谁负责,那是不是次序?那就是次序。先办哪一件,再办哪一件?那就是次序,这一些都算是礼的范围。所以礼呀,千万不要解释成礼貌,有没有?礼貌是对,那是末端的末端,最末端处。


颜渊问涵养仁的办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能够超越自己的私欲叫克己,欲是不可能不在的,可以超越它,不被它控制。欲,只要是人有这个色身啦,吃五谷杂粮就会有他的需求,它是不可能不存在的。但你如何在正常的这个范围内,不受它的控制,说克己复礼,超越自己的私欲,返还性分内那个自然的秩序,就是涵养仁的办法。


这个字不好懂,但我因为讲《论语》已经现在到第十二章,前面已经详细讲过,对不对?另外,我们还有录《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到底是什么?五常什么关系?我讲了五六个小时,就是五个字,一个字刚好讲一个多小时啦。仁是什么?等各位听《五常》的CD仁的那一篇,这样我们比较清楚,因为它实在是不好讲。这个像个真种一样,性里面那个生生不息的机能,那个就是仁。因为生生不息这个是它最主要的意思,所以它的特质是希望万物都能够得生,就像我们希望小孩子快快长大,我们就有那种慈爱的感觉。我们想保护谁,我们想让他更好,我们内心就有一种想保护他的感觉,各位对不对?那个感觉就被翻译成爱人,所以仁,仁爱的这个字,如果叫我们国中生、小学生去翻译,说仁是什么意思?他会直接写什么?爱人。对吧?可是爱人是为了生,生命的生、生活的生、生长的那个生,里面的生生不息,次序如果对了,他就会生生不息。次序如果乱了呢?各位,你九点应该睡觉,然后你偏偏搞到晚上三点才睡觉,你的次序已经开始乱了,那个生生不息的生就生不出来了,那个仁就不见了。


所以养仁的办法就在于一种次序,什么次序?性内的次序,气血的循环里面有一个次序,那个次序对了,那个生生不息的机能就养出来。但是我们的私欲会去扰乱它,所以能够超越私欲,从内在的气机的变化里面、充满欲望里面,透过观照它的实相,把知见拿下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克去这个私欲,返还性分内的自然秩序,这是修养的第一步,就足以养仁。仁是性的真机,性只是一种规则,这个规则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那一个真、那一个点,那才是叫做仁。性之真机即是生啊!说这个道啊,道之大德曰生啊!生生不息,希望万物都生生不息。这个生生不息呢,自性中生生不息的那个机能啊,我们就叫做仁,仁爱的仁。这在《五常》的CD里面呢,会有哦!各位再听就可以啦!


礼呢,则是道的次序的显现,亦是性的次序的显现。因为在天叫道,在人叫做什么?叫做性。都是那个次序,在天也是气,在人也是气,讲气呢,就都一致。不过呢,在人身上的那一小块,跟天地这么大一块,要一个名称来区分,一个叫道,一个叫性。所以求仁者,必须先恢复性的那个次序,所以要先复礼。而复礼者,扰乱那个性的次序的是谁呢?是欲,欲望,所以必先克己,这个道理其实跟佛家的明心见性的道理是一致的。明了心就是克了己,超越了那个欲,而后性分内的次序,气血的运行有一个天然的次序,有了那个天然的次序,造化就有一个特质,那个叫做性,这是明心见性的意义,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解克己复礼,从外面来说,克己是克去他的恶,他的恶,复礼是存他的善,不好的拿掉了、克去了,好的留下了,树立起来了,复礼!所以呢,这个修行哦,不能够只是说观察你的心,观察实相,这样就了了,不是这样。那个观察实相就像个自了汉。完美的修行,深入的修行,除了有消极的那一面的固守,还有积极面,积极面里面就是人的纯善是什么?有意义的、有帮助的是什么?那一部分要立起来。从外面来说,克己是去恶,复礼是存善。从里面来说,克己是离一切相,观照你内心一方寸的实相,是明心的功夫,复礼是周身造化,气机的自然次序的显现,也就是佛家的见性,那也是儒家存其诚的功夫。儒家是这样说:闲邪存其诚就是栅栏,闲邪就是克己,邪就是邪恶的邪,把这个邪恶的事情把它关起来。闲邪存其诚,存了它什么?诚还要在。所以不能够只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实相,这是还不够,还要再建立一个诚,这便是克己复礼。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什么意思呢?不是这个地球这个意思,天下是指身内的小天下,这毕竟是修行的事,要往身内来讲。并且呢,这个天下归仁焉,兼指先后天来说的。那先天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说:那个先天的,那个后天的。先天是指无形界,无形的性,无形的灵是先天。后天指有形的身。如果你在修行这个领域里面听到先天后天,大略就是这个意思。无形的归为先天,有形的呢,归为后天。那天下归仁,兼指先天、后天。就是说有形的色身的部分呢,也复于礼、归于仁;无形的性灵,心、性、命的部分呢,也归于这个仁,复于这个礼,归于这个仁。说一旦,一日就是一旦,一旦能够超越自己的私欲,返回性分内自然的次序,周身造化这个小天下,周身的造化就能够回归于本性的天然规则,叫做归仁。归于那个生生不息的特质,显现出来了。我们台南有个归仁乡,对不对?取名字很好,那肯定会出个不一样的人物。


我们看《修真捷径》这一段:克复归仁,即太上所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是《道德经》所说的。克复归仁就是常德不离,那个对的事情啊,不要离开了。复归于婴儿,那个纯然的本真已经显现了,生生不息的特质就在里面,造化就开始了。一旦克己复礼,功夫成熟,则礼隆性见,先后天同时收圆。收圆就是比喻呀,已经破散的东西重新再圆满,就叫做收圆。先天也收圆,后天也收圆。先天是指内在的灵性开始收圆,后天是指我们的身体开始健康。睡到十二点都还睡不饱,站起来都还晕晕乎乎的,有没有?开始修炼之后,四五点爬起来,眼睛炯炯有神,不知道要干吗,那个就是先后天开始在收圆。


《中庸》说啊,性之德合外内之道。说修行不能只空谈性灵,因为肉体落到一个程度,性灵没有办法修。所以内也要收圆,外也要收圆,先天要收圆,后天要收圆,这就是所谓克己复礼,有形的这个层面跟无形的这个层面都在内。


    孔子的克己复礼归仁正是《清静经》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能常清静,是克己之后存其诚,清净不再妄想。天地悉皆归,那个小天地里面的造化之妙,浮现出来了,佛家叫见性,《清静经》叫天地悉皆归实际上它是同一件事情,不是天地都给你哦,不是这个意思,是内在的这个小天地。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个涵养仁的功夫全在自己身上来下功夫,难道在别人身上吗?所以古人说:打铁不离砧,打铁一定要在这个砧上啊!拿到土上就不能打了,打不漂亮,不能离开这个砧,那个很大的铁块做底板,对不对?讲道不离身啦,不论他字上怎么写,写天下写到哪里去?总是这些字不能够离开你自己的身体来解释,讲道不离身。所以为仁由己,仁这个字呀,不是从外面的事业、事貌、功业来衡量,是在自己的身上的那个次序,那个生生不息的那个真种到底发生了没?从这里来检验。通常修行修的不好,常会怪罪在周遭的人、事、物上。所以孔子特指出,是在自己的身上,成败由不得别人来决定。仁能不能成功?纯然是你的存心的问题,不是外人决定的。因为那个气血在你自己的身上循环,能够影响那个内在的天然的次序的,只有你自己,所以怪不得别人的。我们就会常常说啦,“因为他怎样,因为他怎样,因为公司怎样,家庭怎样,先生怎样,太太又怎样,所以我又修不好,那都要怪他”,有没有?其实不是,为仁由谁呀?由自己,不是由别人。


颜渊说:请问其目?那这个很重要,然后讲起来要很长,我们恐怕得下一堂课才能够再解。总而言之,克己复礼就是明心见性。不过,他所谈到的更为宽广,因为它还有更积极所要树立的那一面。那么他所谈到的呢,也不仅仅只是性灵的问题,还有谈到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肉体色身,跟这整个的层面,还有谈到外在的待人接物的这一些层面,都必须要同时建立。实际上,它所包含的范围呢,非常广,但怎么样能够用简单的方式去具体去落实它?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条文?它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我们到下一堂课再来解这个条目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郝梅

    克己,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它是有确实步骤的,这并不是口头禅。 求仁者,必须先恢复性的那个次序,所以要先复礼,而复礼者,扰乱那个性的次序的是谁呢?是欲,欲望,所以必先克己。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030

  • 子静_天津

    克己复礼,原来这么深,这么重要,以前把它看小了。谢谢讲师的讲解。

  • 小鹿_31

    颜渊不问,一问当老师的就答的这么直了圆满,如果没有讲师的一番阐释像我这样的对克己复礼只能作个浅鄙观。感恩戴德啊

  • 沙漠绿洲_kp

    克己是去恶,复礼是存善,克己是观照实相明心的功夫,复礼是见性的功夫。

  • 素食阿给

    知道有次序即可,老天爷自有精妙安排,继续反观觉照,心即理,简单洒脱。

    素食阿给 回复 @素食阿给: 讲师这么说是要把学说讲圆满,成人成己,避免堕入自私自利的弊病里。

  • 晓_春

    复礼,礼即理,就是次序,失去次序不能成事,走了那么多弯路,原来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道理啊!

  • jingjing无为而治

    养“仁”不仅仅是要存着为他人好的心,还要克己复礼,私欲不可能不存在的,你要超越它,不被它控制,这也是涵养“仁”的方法。

  • 吉平2010

    养仁的办法是次序,依照老天给的本性,安心依礼而行。

  • 月婳如痕202011

    感恩张讲师,不是这样详细的开示真是没有理解的这么深刻,小看论语了,其实圣人传的道理这么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