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旭1月21日报道:近期,上海苏州河畔的网红地标“天安千树”附近的“航拍风”引发舆论关注。多家媒体报道,商场开业以来附近小区上空常有无人机出现,其飞行高度与高层窗口几乎持平,极有可能拍摄到居民隐私。对此,市人大代表、上海头桥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政事务部副经理徐晓贇建议加强系统监管,把微型无人机纳入用户信息库,细化区域管控,并强化普法宣传。
“ 民用无人机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规制处于空白状态,民航局对无人机的监管侧重于无人机的航行安全问题”。徐晓贇介绍,目前的管理规定的制定基本是针对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和经济需求,对涉及隐私内容的规定相对宽松。在行政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无人机侵害个人隐私的问题转向私权救济,但民用无人机打破了传统隐私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界限,导致了社会治理的难题。
在与其他人大代表的沟通中,徐晓贇的建议逐渐成型。她建议首先要加强系统监管,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微型无人机纳入用户信息库。同时允许被侵权人根据飞行时间、路径到管理部门查询该无人机的具体信息,再按照正常诉讼程序保护自己的权利。
其次是细化区域管控。目前绝大多数的民用无人机,都属于微型、轻型,主要是在视域内飞行。建议在完善的管理规定指导下,结合居委、物业、业委会等多方面力量,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手段,未经允许下,禁止无人机在居住小区,公共道路上空飞行。
此外,徐晓贇认为强化普法宣传也很重要。鉴于很多市民对空域管理、民用无人机侵犯隐私的概念和相关法规相当陌生。她建议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告示等手段,帮助市民建立相应意识。微型民用无人机的隐私监管难题需要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努力,也要分步骤来,但徐晓贇很确定“是时候开始探索了”。
自己先动手,挨打了发视频就发对方打自己的
建议:社保企事业并轨,全国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