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印钱催生论”之后,经济学家对生育政策又出奇论。
近日,某高校教授提出一个设想与建议的方向——在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应该与生育情况相挂钩,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生育一个小孩的,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依此类推,设置分级。
当然,该设想对生育的关注值得肯定,但这个药方开得甚至比“印钱催生”还要离谱。
养老金“缴得多,拿得多”是共识
先说操作性。
尽管中国养老金的制度设计十分之复杂,但在老龄化社会的冲击下,养老金面临匮乏之忧,一个基本的理念是要鼓励公众多参保,延长缴费年限。
但如果按照该设想的改革方案,势必模糊养老金制度的政策预期,对公众参保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挫伤,进一步恶化养老金的收支状况。
毕竟,无论养老金的具体制度设计是怎样的,在公众的朴素认知中,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主要是应由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共同决定的,即“缴得多,拿得多”。
如果突然多了一个“养老金与生育挂钩”,缴费人很可能对缴纳养老金产生疑虑甚至某种抵触情绪,按照经济学常识,政策预期不清晰总是会影响“市场情绪”的。
只有强化“缴得多,拿得多”的共识,在做实个人账户上下功夫,而不是给养老金发放设障,才能够提高公众参保的积极性。
更何况,养老金改革目前的重点是呼之欲出的“延迟退休政策”,退一万步说,即使方案有一定合理性,猝然出台,也会影响延退政策的未来实施。说白了,延退政策已经有一些争议了,再叠加一个更有争议的“养老金与生育挂钩”, 争议加争议,养老金改革还怎么顺畅推进?
在某种意义上,养老金改革(延迟退休)与鼓励生育同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两大发力方向,但如果为了后者而影响到前者,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养老金与生育挂钩”对鼓励生育的效果难以预测,但这对养老金改革的冲击却几乎是明确的。
“生得多养老金就多”是在惩罚不生育?
再说理念。
在中国生育率日趋下滑的当下,鼓励生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算是一个中国社会的共识。
但是,鼓励生育是共识,不等于说惩罚不生育甚至少生育是共识。
该设想中,或多或少包含了“惩罚不生育”的理念。
从社交媒体的反馈来看,公众对此设想的主流声音是:因为我不生或生得少,所以就要遭受养老金被克扣的惩罚吗?
该设想的的初衷或许不是这样的,但作为一个公共政策,更多要看公众的理解和反馈。
鼓励生育还是要拿出“真金白银”
当然,即使最近个别人提出的“鼓励生育”方案漏洞百出,我还是认同思考问题的一个大方向:要拿出真金白银来鼓励生育。
因为,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目前生育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养孩子成本太高,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前几天一篇文章指出:“假使我不生娃,也不愿意催生,只是有人想生,但他们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我是很愿意把自己纳税(也许是通胀税)的一部分用在帮他们解决困难上的。这是在造福我自己的未来。”
说到底,鼓励生育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总是需要有人要承担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过于高蹈和不切实际,光说一些“生育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此类的漂亮话,而不想考虑任何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不想站出来承担成本,不仅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也是一种空谈误国。
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动辄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脑袋一拍,怪论一发,便将鼓励生育的成本随意安在某个群体身上。
那不买养老金又怎么样呢?
那不生育就少交点!
脑残的大学教授出的什么馊主意,这种人能教出好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