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陈克希先生撰写的书话文章《有刺的蔷薇》,笔意洗炼是陈先生行文的风格,以极简的文字为我们讲明书的情况,以及作者的生平,书的内容怎样,读者买来打开自是能分清好坏,但毕竟年久尘厚,如若对卢剑波先生有兴趣,不妨去上海图书馆架上寻来细读,这里我想单说说该书的标题《有刺的蔷薇》。“世上有有刺有花的蔷薇,也有无花有刺的蔷薇。但是有花有刺的蔷薇,人皆乐为种植,偶然被刺,皮破血流,总因爱其花之美丽而怜惜之。唯有无花的蔷薇,满枝是刺,虽然也有雄赳赳革命之势,且刺伤人是旁人可以顾而乐之,但因终究不见开花,看刺到底不能过瘾,结果必连根带干拔而除之。”这种以蔷薇喻文章风格的借喻和点题手法,还真是能起到提纲契领的揭示作用。 英国现代作家西格里夫·萨松在1920年左右写了一首诗歌,其中有一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汉语译为“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蔷薇带刺,因而人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之形容书中收录的作者卢剑波杂感、日记、书信等三十五篇,似也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