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漫录】第十七期 《造型美术》好风骨

【书林漫录】第十七期 《造型美术》好风骨

00:00
08:07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小雨
【书林漫录】之 《造型美术》好风骨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各位听友大家好,这里是《书林漫录》,我是闪艳芳,欢迎您收听。最近因为接受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和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联合主办的“2021国粹艺韵——全国书画印名家邀请展”委托,为其主笔电视专题栏目【国粹艺韵】名家作品解读,以及浦东新区科协和浦东作家协会合作的一部反映浦东科研领军人物先进事迹报告文学作品的部分采写工作,耽误了《书林漫录》节目的录制,影响了大家收听,在这里表示歉意。今天是周六,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我们搞文字工作,有时也和农人一样,抢季节播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继续播讲著名版本鉴定专家陈克希先生的《旧书鬼闲话》,今天的书话文章题目是:《造型美术》好风骨。
1923年4月,北京大学成立了颇有影响的造型美术研究会。翌年6月24日,该会又创办了《造型美术》杂志。
北大造型美术研究会会长由校长蔡元培自任,蒋梦麟为代理会长,副会长是钱稻孙,聘陈华、姚华、马衡、沈伊默、刘广钰、胡佩衡等为导师。会员为台静农、陈友勤等九十七人。《造型美术》由胡佩衡任主编。办刊宗旨为:发表本社同人的主张;提起国人研究美术的兴趣,又鉴于近年来美术出版物之寂寞,故该杂志取绝对的开放主义,为美术界公共发表言论之机关。事实上,此刊的确另有一种风骨。
该刊为16开本,白色封皮,上方深蓝双线粗框的中央有细红线条勾勒的维纳斯,左右各对称两朵浅蓝细线条喇叭花图案,下方为红色空心字刊名。封面仅用红蓝两种颜色,设计简洁明快,朴实无华。书前有16页铜版纸,首页乃1924年4月23日所摄的北大造型美术研究会一周年纪念集体照,其他图片为陈师曾遗墨,贺履之、齐白石、金拱北、萧谦中、盛伯宣、刘子泉、林琴南、胡佩衡等人的国画,徐菊人、沈伊默、吴北江、贺孔才等人的书法,陈启明、郭志云、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贺孔才等人的印存及胡祥臻的水彩画和马叔平所藏的汉甘陵相残碑。
该刊置《译述》、《评坛》、《论坛》、《讲演录》和《绘画图片》等专栏,不仅有理论性的艺术研讨,而且还有指导性的绘画、书法、篆刻等实用技巧和各种流派的艺术特点。如陈师曾的《篆刻小识》、贺孔才的《篆刻字》、姚华的《中国图谱源流考》、胡佩衡的《中国山水画的点苔法》、徐养吾的《论竹绝句》、兴襄的《书法启蒙》、陈汝翼的《画学随笔》、张伯英的《宝颜室书跋》、乌以峰的《美术杂话》和钱稻孙译作——法国戴英的《美术哲学》等。这些文章,对当时的美育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刊末附有国立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校外会员简章,乌以峰等负责具体事务人员的名单。此刊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不言而喻。美中不足的是,《造型美术》仅出一期,留了遗憾,但仍不失为研究五四运动后绘画领域发生变化革新的可贵史料。

本期书话文章中,陈克希先生推介的老期刊《造型美术》,乃是北京大学1923年4月成立的造型美术研究会会刊。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众所周知是近现代“巨匠”级文化人物,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及时代影响载入中国大型文化纪录片《先生》和《百年巨匠》第二季教育篇中。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他重视美育,强调美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他从教育方针的层次上,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他把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使之激发陶冶和完美人的高尚性感情,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统一。蔡元培先生认为,人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即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有探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所以主张科学与美术并重,认为两者是有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的,同为新教育之要纲。他针对时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的进步主张,在今天看来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蔡元培先生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今年是其逝世81周年。

漫步书林,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这里是《书林漫录》,我是闪艳芳,感谢您收听,下一期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08620499

    感恩您的分享,受益良多。

    闪艳芳 回复 @听友308620499: 谢谢听友308620499,你的收听就是对我的肯定。让我们共同领略中国文字之美,中国文人思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