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身心健康之四
从挨饿到望饭兴叹
我1953年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挨饿的过程。印象最深是1960年到1962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老家在农村,能吃的吃了,不能吃的也吃了。野菜、柳芽、榆树钱,都是好东西。记忆最深的是:玉米皮用石灰水浸泡,用石磨来磨,将那少的可怜的淀粉挤压出来,沉淀后形成粉状,与玉米面掺在一起蒸窝头吃。散的拿不起来,用手捧着吃,满嘴的石灰涩味。
那时,国家对粮食实行定量管理,城市居民每月发粮票。我参加工作以后,定量为当时行业最高的每月34斤。但,20岁左右的小伙子,每天没有1斤半粮食,根本吃不饱啊。所以,直到1975年我22岁那年,才感觉肚子吃饱了。
改革开放以后,主食、副食、肉食、蔬菜,应有尽有。母亲多次说过:原来想吃,没有的吃;现在,吃什么有什么,但吃不下去了。是啊!如今,我也进入了“望饭兴叹”的年岁。夫妻两人,做米饭一顿只用150克大米。否则,一定会浪费。
看看今天的社会,吃,成为人的一大难题。我很庆幸自己吃不动了,而不会吃则造成很多“富贵病”。过量的脂肪、糖分等,使得国人发福者越来越多。肥胖症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从自身健康水平的下降,到医疗的沉重负担,根源都是“吃”出来。西医,科学的象征,但没有能“管住”人的嘴。到美国看看,满大街都是大胖子。我们,换中医思路试一试:
《黄帝内经》说:“食饮有节”,民以食为天,饮食之道是生命健康的首要。关键在于如何调节食物的数量和结构,杜冰老师概括为“五个点”:少一点,不要营养过剩;粗一点,调整食物结构;简单一点,复杂就会多,就会过剩;清淡一点,少摄入脂肪;均衡一点,各种营养元素合理搭配。
道理真的不难懂,做到真的不容易。很多人,进入壮年、老年以后,各类疾病找上门来。几乎,每一个家庭都遇到饮食的烦恼。其中,现代生活的一条拦路虎——吃外卖,不仅影响了人的口味,而且给上班族,甚至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学会吃什么?怎么吃?已经成为现代人新的功课。中华美食确实很吸引人,今天更需要讲究科学,更需要学习古人的智慧。
您做的如何?请一起来分享!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