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波动率|高频交易“造富神话”的真相是什么?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李路。欢迎来到我的《高频交易15讲》。
你或许听过这样的讲法,金融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这里的“天”是指市场行情,当市场大涨时:皆大欢喜,当市场下跌时:无一幸免。那么,高频交易是不是可以摆脱市场行情这个“天”、凭自己的本领吃饭呢?还是说,高频交易会有自己需要依赖的“天”?
通常情况,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普通的散户,还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大家都非常恐惧市场行情的巨幅波动,因为常常辛苦一年的收益在几天内就可以波动殆尽。然而,高频交易正好相反,他非常喜欢市场行情的波动,波动越大越好,如果说流动性决定了高频交易的“温饱”,那么波动率可以决定高频交易的“富裕”程度,他所谓的“造富神话”正是来自于波动率。为什么高频交易会和其他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完全不一样呢?
我们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在海边生活的人经常能见到龙卷风,龙卷风经过的地方一片狼藉,但老人却会告诉你,龙卷风的中心反而风力没有那么大、常常是平静的。这是因为中心的气压比较低,因此,我们不能把龙卷风看作一个有很大破坏力的帷幕在移动,而是一个急速旋转的圆筒在移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龙卷风常常到不了中心点。
这里的风力好比波动率,他的确能够摧毁很多距离波动率比较远的投资者的收益,但却影响不了距离市场波动中心最近的投资者。谁在市场波动中心呢?正是高频交易。
因为高频交易的持仓时间非常短,常常只有几秒,而且他是基于订单簿这个“新战场”,订单簿是市场价格产生的来源,自然也是市场波动产生的中心。所以,无论市场波动有多大,深入到订单簿里面去观察,反而是平静的。更有趣的是,当市场波动增大的时候,订单簿上展现出来的短期的买卖力量对比会更加清楚,也就是说,随着波动率增加,订单簿短期变化方向、即短期的市场价格走势会更加明显、易于判断。因此,高频交易非常欢迎市场波动,不仅自身收益不会减少,还能更加清楚的判断订单簿的短期变化趋势,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最典型的案例是,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巨幅震荡,波动率急剧上升,但很多高频交易却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也有部分高频交易主动关闭了自己的交易,他们基于价值判断认为不应该发所谓的“国难财”。
上述我为你讲述的市场波动是来自宏观层面的波动率,它的来源是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者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市场所有的投资者;还有一种市场波动是来自微观层面的波动率,它的来源是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这也是可以影响高频交易“造富神话”的一种波动率。
微观层面的波动率来源之一是T+1或T+0交易机制。
以股票为例,T+1是指你今天买的股票,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卖出;T+0是指你今天买的股票,今天就可以卖出。目前,全球绝大部分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而中国股票市场是T+1交易机制,期货和期权市场是T+0交易机制。对于高频交易而言,“高频”意味着持仓时间很短、不停地买入和卖出,所以T+0自然是高频交易的首选,那么,中国股票市场的T+1会阻挡住高频交易的脚步吗?
答案是否定的。高频交易可以通过第一天买入股票,第二天卖出第一天买入的股票,第二天再买进新的股票,来实现变相的T+0交易。所以,中国股票市场的T+1交易机制并没有阻挡住高频交易的进攻步伐,他还是实现了T+0交易。
那么,以高频交易的视角来看,实行T+1的市场真的会比实行T+0的市场的波动率低吗?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T+1交易机制只不过让日内的波动率降低,但却增加了日间波动率,最后总体的波动率反而可能增加,似乎对高频交易更具有吸引力。这是源于:实行T+1交易机制时,买方没有当日卖出的权力,信息无法相对充分地反映在价格中,所以价格上下振动幅度受阻,日内波动率降低;但是,价格的波动被拖延到了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而且像水面后浪推前浪一样,波动的持续性在增加;因此,T+1交易机制的信息没有及时释放,让日间波动率增加,最后总体的波动率可能反而增加。
微观层面的波动率来源之二是最小变动价位。
最小变动价位好比城市交通的红绿灯,它可以控制整个市场的交易节奏和价格区间。类似于交通灯,如果其变换颜色的时间缩短,那么在降低等待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等待的次数;反之,则增加了等待时间,减少了等待次数;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车辆拥堵和通行不畅,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变化颜色时间。
那么,对于高频交易而言:较小的最小变动价位,有益于降低高频交易的交易成本,但使得部分高频交易能够以较小成本抢先成交,增加了波动率、消耗了市场流动性;较大的最小变动价位,会增加高频交易的交易成本,但也提高了部分高频交易抢先成交的成本,减少了波动率、保护了市场流动性。从而,最小变动价位是影响高频交易的交易节奏的重要因素,高频交易需要在波动率高低和流动性好坏之间做出权衡下,实现盈利最大化。
因此,来自宏观市场层面和微观机制层面的波动率共同组成了制约高频交易赚钱多少的决定性因素。在波动率小的时候,高频交易的盈利可能性大幅降低,只有波动率大的时候,高频交易才有可能“发家致富”。有趣的是,随着近些年美国市场波动率降低,中国市场波动率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的高频交易转战进入中国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频交易也不是完全靠本领吃饭,他需要看“波动率”这个“天”。
上述我为你分析的是基于高频交易在市场交易量占比不大,波动率对高频交易的影响;然而,当全球市场交易量有70%来自高频交易时,市场演变成了机器之间的对决,高频交易反过来就会对波动率本身产生影响。此时,原本处在龙卷风中心的高频交易,开始能够左右龙卷风的走向。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现在用的一定是智能手机,比如:苹果,要知道大概十年前大多数人用的是老式手机,比如:诺基亚。那么,在用苹果手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划不开屏幕、还特别担心手机摔碎了,可是我们在用诺基亚的时候,戏称这是一款“石头”手机,因为它似乎从不怕摔打、也极少出现什么差错。这说明什么呢?信息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快捷、多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稳定性降低,即“脆弱性”增加,越是高端的技术设备,这类问题越多。
因此,人类发现,当投资者结构演变成机器为主时,不得不出台“保护机制”来克服极端情况时高频交易带来的流动性缺失和波动率增大的问题。最著名的抑制高频交易带来高波动率的保护机制是——熔断制度,又称断路器制度,是由于价格急剧波动而触发的暂停交易措施。
例如,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闪电崩盘当日14点45分28秒时,即市场急跌的最低点,启动了熔断制度,用于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平衡。在14点45分33秒之后,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得到了迅速改善,买卖指令趋于平衡,随后市场出现了快速反转,大盘指数也开始快速回复正常。5月6日中,所有的股指期货合约都能够在盘中及时恢复正常交易,并在盘后顺利完成合约的结算和交割。
最后,我为你总结本讲。一方面,来自宏观市场和微观交易机制层面的波动率会决定高频交易的“富裕”程度,另一方面,高频交易本身也会对波动率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高频交易也不是单纯靠技术吃饭,也需要看“天”吃饭,这里的“天”就是波动率。
谢谢你的收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