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我们眼里究竟意味着什么?保险、法庭如何界定一个孩子的价值?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维维安娜·泽利泽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社会学家。
作为20世纪经济社会学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作者认为市场的金钱交易法则取代不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情感,甚至金钱和市场总是受到一些社会的、道德的或神圣的价值所左右。作者透过大量文献资料,发现19世纪到20世纪儿童社会价值的变迁过程中,情感价值因素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案例很好地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同时,这一反传统经济学的视角,也让本书在1985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美国社会学界的最高奖项——赖特·米尔斯奖。
一、为什么说儿童是“有用”的?
19世纪的美国公众在传统道德上认可儿童参与劳动的行为,赋予了童工的正当性;而资本主义市场对童工的需求和劳工阶级家庭的经济需求,促使雇佣童工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作者将这个时期的儿童概括为“有用”的儿童。
另外,受这种观念的影响,19世纪照看失依儿童的方式附加了“儿童有用性”的前提。孤儿、贫困家庭或父母准备抛弃的儿童中,年龄稍大、具备劳动力的孩子更受领养家庭的青睐,而年龄较小的婴儿则成为无良代养者向孩子父母索取利润的工具。
然而,到了20世纪儿童逐渐脱离劳动力的角色,童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照看失依儿童的新制度中,领养家庭接受一个孩子不再以获取劳动力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得情感慰藉。作者称20世纪的儿童为“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
二、“有用”的儿童如何变成了“无价”的儿童?
过去的研究者主要将20世纪出现“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儿童归因于经济因素。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劳动力威胁到了成人劳动力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业资本主义和技术的发展减弱了对儿童劳动力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儿童的价值变迁是父母理性决策的结果。但作者否认了这三种观点,并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
公众对儿童生命态度的转变,赋予了儿童情感上的无价性
19世纪儿童的“有用性”加深了人们的面对失去孩子时的痛苦,人们越发强烈地表达出这种情绪,并且开始注重为不幸去世的孩子举办一个体面的葬礼,“丧子之痛”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
20世纪美国政府关于保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公共政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政策从更深层次赋予了儿童生命至高无上的属性。
在一些改革者的推动下,政府针对儿童疾病问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天花和白喉这类主要的传染性疾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为了防止交通事故造成儿童死亡,政府不仅建立大量的游乐场,还积极推进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还为死于交通事故的孩子建立纪念碑,并专门组织纪念活动。
通过这些公共政策,保卫儿童的生命上升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众对儿童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得到加深。
有关童工的立法,让儿童摆脱劳动力的角色
由于公众对儿童的情感化和神圣化处理,20世纪初,童工开始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捍卫儿童生命价值在人们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一些政客开始发起童工立法的倡议,但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不仅仅是儿童是否应该工作,还要区分哪种工作是合法的,立法之路困难重重。所以,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形成禁止使用童工的全国性法律。
1933年的《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和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案》中有关童工的规定,标志着全国性童工法律的确立。在推出这类法律的过程中,一方面大部分的儿童工作被禁止,另一方面又豁免了一些人们认为适合儿童的职业,比如家务劳动、送报纸或者儿童演员,因为人们认为这类工作是出于一种教育性目的。
有关童工的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始终都掺杂着情感因素,但其结果是让20世纪的儿童从市场中剥离,成为“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儿童。
三种相关制度的转变,反观儿童情感价值的重要作用力
20世纪的儿童虽然经济上无用,但他们深刻影响着经济市场的规则,儿童保险、民事法律判卷、儿童代养三个与儿童相关的制度转变,呈现出儿童情感上的无价给经济价值大大加码的结果。
1、儿童保险。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儿童保险始终伴随着反对的声音,但到了20世纪,随着保险行业的营销理念转变,加上法律逐步解除了对儿童保险的大部分限制条款,人们渐渐接受了儿童保险,并认为这是一种父母之爱的表达。
2、民事法律判卷。针对因交通事故等原因死亡儿童的赔偿金,19世纪美国法庭一般用孩子死亡到他成年可能创造的劳动收入,减去他这段时间维持生活的费用,依据这个公式判决赔偿金;20世纪的法庭则是依据父母的情感损失,并酌情考虑肇事者的经济状况和判决结果的社会影响。从判决过程来看,20世纪的法庭将儿童界定为父母的情感资产,从判决结果来看赔偿金要远高于19世纪。
3、儿童代养。20世纪由政府或福利机构向领养家庭支付补贴的膳宿之家取代了19世纪的劳动之家,领养父母接纳陌生的孩子主要希望借此获得情感慰藉,年龄越小、越投眼缘的孩子越容易被领养。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更难建立情感联结,代理机构很难为6岁以上的儿童找到可安置的家庭,19世纪那些靠帮人处理婴儿赚钱的代养者,在20世纪逐步被淘汰。另一方面,由于很少有人愿意卖掉自己的孩子,20世纪的黑市中孩子成了稀缺而昂贵的商品,折射出了儿童的情感价值胜过经济价值的事实。
书名: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作者:[美] 维维安娜·泽利泽
主讲人:黄杰
主讲人简介:人类学硕士,自由撰稿人,喜马拉雅签约作者
播音:路琨
策划编辑:左宓
总编辑:徐苑
新年第一更
对儿童都这样压榨剥削,残忍无比,真是无语了,美国就是一个强盗国家!
吞金兽哈哈
听了很受益
经济价值、情感价值。虽然人的价值应该不仅限于书本所说的这两种,但是不同价值此消彼涨,就导致生育、抚养观念的变迁,最终体现的就是人口数量和政策的变化
听了,真不错
那评论很有争议吗?为啥被删了?
首席医官
xoe8iea1sbu04a2gcj1e 回复 @xoe8iea1sbu04a2gcj1e: 阿陈说书,首席医官,
吞金兽进化史
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