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184. 和珅纪晓岚

中国历史真相 | 184. 和珅纪晓岚

00:00
26:02

【小助手】枫落白衣老师的《中国史话》结集出版了!书名为《细说五千年:写给普通人的中国史》,全套四本,首批推出的是限量精装签名版,有重磅福利,京东、天猫、当当等网店都有售,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枫落白衣讲历史“,到橱窗购买。



本期内容:

1. 清朝打败廓尔喀,制定了十八条西藏治理准则,规定了选活佛的金瓶掣签制度。

2. 和坤、纪晓岚、刘墉是否真的互斗得厉害?他们各自的能力、上升轨迹、权势官位有些什么差别?

3. 《四库全书》是怎样编纂出来的,怎么评价?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公元1791年,西藏的班禅活佛被人从日喀则赶了出来,而且老家札什伦布寺也被洗劫一空。谁干的呢?答案是一群来自今天尼泊尔的家伙,当时清朝管他们叫廓尔喀人,实际上,这个廓尔喀只是尼泊尔众多部落其中的一个,当时正好处于统治地位,然后这口大黑锅就扣在了他们身上,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廓尔喀人干的,我们也不太清楚。


不过别管是谁干的,乾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那是勃然大怒,因为班禅额尔德尼是他爷爷康熙封的,驻守在日喀则也是清朝的指派,现在被人赶了出来,等于是啪啪地抽乾隆的脸,face这玩意必须得要啊,于是,他派出了福康安和海兰察两位大将,远征西藏。


                                  一


整个远征的过程很是艰辛,既有环境的艰险,也有朝廷里面政敌的设计陷害,甚至大将海兰察还因为水土不服得病身亡,但结局还是美好的,1792年,入侵者投降,撤出了后藏,并且归还了抢劫的所有金银珠宝,从此之后是年年向清朝进贡,一直到1908年,这个尼泊尔还在进贡,它也是清朝的最后一个藩属国,因为三年之后,大清就没了。


福康安在胜利班师回朝之前,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制定了十八条西藏治理准则,名字叫《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此章程之上,还给西藏的活佛们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我们说以前西藏活佛转世的时候,都是有名望的巫师说了算,在这个过程里,有权有势的大家族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巫师,就等于是控制了活佛的选择权,这中间的腐败和残酷竞争而产生的血腥活动几乎达到了公开的地步。


现在乾隆和福康安说了,巫师们都靠边站,你们没有资格选活佛。那谁来选?答案是让活佛自己来选。具体地说,就是活佛圆寂之后,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小孩,然后把名字放在一个大金瓶子里,摇啊摇,啪嗒一声,掉出来的那个,就是新的活佛。


有人可能问了,如果找啊找,就是找不出几个小孩,只找出来一个,咋整?乾隆的回答是,少来这套,你就是找出来一个,也要弄几个空白的纸条一起摇啊摇,啪嗒一声,掉出来的如果是没有名字的那个纸条,说明你们这些活着的家伙没找对人,只能继续去找。


这个金瓶掣签制度可以说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防止了活佛转世可能出现的腐败,而且无人敢反对,为啥?因为只要你反对,你就等于说,活佛不是无所不能的,甚至愚蠢到连自己转世之后是谁都不知道,那这样一来,你的这种‘无知’而且大胆的言辞,也许让你就要马上考虑自己的转世问题了。


金瓶掣签这件事既抑制了藏区的混乱和腐败,还让众多既得利益者无话可说,这确实验证了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那方法永远都比问题多。


言归正传,随着福康安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官儿也越来越大,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大将军等职,并且历任陕甘、闽浙、两广、四川和云贵总督,可以说凡是有权有势的官帽子,他都戴过。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有政敌,刚刚说过,这哥们在打廓尔喀的时候,就被人陷害,史书上说,“欲绝其饷,以令其自毙”,也就是朝廷上居然有人想不给他运输军粮,让福康安和军队活活饿死,那么,是谁有这么大本事,有这个能力,还有这个胆子,和福老爷掰手腕子呢?拜电视剧所赐,这个人的名字今天可谓是如雷贯耳,他叫和珅。


                               二


提起和珅,就不得不提另外两个人,这倒不是讲历史的需要,而是现在的电视剧和流行文化强行地把那两个人和和珅捆绑在了一起,买一送二,还不打折,他们就是刘罗锅和纪晓岚。无论是《宰相刘罗锅》,还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电视剧有一件事说的是对的,那就是和珅、纪晓岚和刘罗锅三个人都是乾隆朝的官员,不过至于其他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东西,我不好意思说它瞎白话,但基本上,全是错的。


刘罗锅的本名叫刘墉,民间传说这家伙天生一个驼背,所以外号刘罗锅,这很明显是一个谣言,因为只要参加过科举考试,就知道古代有“身言书判”的当官标准,这个前面介绍过了,如果刘墉天生驼背,那他根本就走不上官场,过不了“身”这一关,对不起,俺们大清官场不缺背锅的。


之所以有刘墉驼背这么一个谣言,是因为这家伙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拄着拐杖弓着腰在官场上混,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有时候开玩笑叫他“刘驼子”,但人家年轻和壮年的时候可不是驼背。


刘墉的出生很不简单,他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但老爹是宰相,他可不是,这哥们做过的最大的官是只不过是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清史稿》上说的很明确,“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作为一个连军机处都没进入的官员,他是没有任何资格和和珅这样当过20年军机大臣的人物斗法的,甚至两个人连交集都没有几次,和大人在路上正眼看刘墉一下,刘大人都得赶紧行礼,表示感谢。史书上也记载了,“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也就是这个外号刘罗锅的家伙,在和珅面前,只能以插科打诨来博得和珅一笑。


那为啥我们今天叫刘墉为宰相呢?原因是此人爱好书法,是清代的书法大家,《清史稿》上说“墉工书,有名于时”,所以,当时就有人称呼他为“浓墨宰相”,这四个字的真实意思是书法这个领域的宰相,但后人往往都把它翻译为擅长书法的宰相,这样一来,民间以讹传讹,甚至到了今天,有一个电视剧公然叫做《宰相刘罗锅》,刘墉如果地下有知,只能苦笑摇头,俺没当过宰相,背也不驼,你们演的这是谁啊?


那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民间为啥传说他和和珅斗得不亦乐乎呢?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来嘉庆皇帝清算和珅的时候,刘墉是主审官之一。对于这件事,史书上也记载得清清楚楚,四个字,“奉旨查办”,他就是一个办事员,真正的大boss是嘉庆,这事儿我们一会儿再说,再来看看纪晓岚。


纪晓岚的本名叫做纪昀,晓岚是他的字,相比于只大他四岁的刘墉,纪晓岚的出身就不咋样了,他爹是云南一个偏远地区的地级市市长,姚安知府。三十岁的时候,纪晓岚中了进士,混到四十四岁,也仅仅是翰林院侍读,虽然说离皇族很近,但说穿了,也就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且就在他当上这个官的两个月之后,就因为给犯了罪的亲家通风报信,而被剥夺了一切官职,流放到乌鲁木齐,史书上说“漏言夺职”。


也正是因为这次犯罪,主审这个案子的刘统勋,刘墉的老爹,看中了纪晓岚的才华,四年之后,公元1773年,当乾隆新成立一个部门的时候,刘统勋推荐了纪晓岚。这个新部门的名字叫做四库全书馆,纪晓岚新的职务是总纂官,“总理编书之事”。


我们说乾隆这个皇帝,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往文化人这个标签上靠拢,什么书,画,诗词,啥都弄,而且是大张旗鼓地弄,今天紫禁城宫殿内绝大部分的匾额、楹联都出自他的手,不过让他在地下郁闷的是,一直到今天,也没人承认他是书法家,甚至还一脸嫌弃,有很多古代的书画,乾隆一旦看中,就拽过来,在上面题诗,然后劈里啪啦地盖章,一般是四个章,什么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等等,可是就是这些他盖过章的古画,现在都贬了值,大家说这是被乾隆糟蹋过的,你说让他郁闷不?


更郁闷的是这哥们的诗词,我们说皇帝们一般来说都写诗,连朱元璋那个没上过学的,都有几首诗流传于世。乾隆在这方面绝对是当仁不让,古往今来,他是最高产的诗人,有人专门统计过,他一生写过38630首诗,从他从娘胎里出来算起,一直到他闭眼,每天要写1.2首,可是神奇的是,他写的三万多首诗,没有一句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货。原因很简单,这哥们在诗词上一点儿天赋也没有,写的玩意只能说是平平之作,几万首诗,挑不出任何一句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不过呢,我们必须说一句题外话,今天很多人还真没有资格笑话乾隆的诗作,因为至少,人家写的那个是符合格律的。比如说他85岁那一年,怀念死去多年的媳妇之作,全诗是“本欲驱车过,矫情亦未安。三杯不妨酹,四岁又云寒。松种老鳞长,云开碧宇宽。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虽然同样是凑字数,但比起今天很多人凑够了七个字就说自己写了七言律诗,那乾隆皇帝还是要强很多。


对于这样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很自然地,盛世编书就是他的一个梦想,明朝的那个朱老四编了一本《永乐大典》,我爱新觉罗弘历也是老四,俺爷爷还编了一本《康熙词典》,我咋就不能整出一本传世之作来呢?必须滴啊,而且要超过《永乐大典》。


于是,就这样,四库全书馆就此成立,这个馆里面的所有人就干一件事,编纂《四库全书》,而纪晓岚在刘罗锅的爹推荐之下,做了整部书的总编,那绝对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三


所谓四库,指的就是经史子集,和当年的朱老四一样,乾隆的目的也是“搜集和保存古今之图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化人。前前后后在四库书馆工作过的学者达到了360多人,而这,还没算上一直在里面抄书的3800多名普通工作者。


这部大丛书总共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清朝乾隆以前2000多年以来的重要书籍3500多种。包括了古代所有的重要著作和科学技术成就,甚至还有来自西方的建筑学、天文学等科学图书,很自然地,也包括了明朝朱老四编的那本《永乐大典》。


可是包虽然是包了,但必须要通过审查,啥审查?首先明末清初那些骂东北银的书,绝对是不能包括进来的,比如夏允彝《幸存录》,夏完淳《续幸存录》这类强烈反清的书,那是一定要被禁的;其次就是那些和儒家唱反调的书,比如宋朝人王柏《诗疑》《书疑》,因质疑儒家经典《诗经》《书经》内容,被四库书馆里的学究们指责为“师心杜撰,窜乱圣经”,直接给封杀了。


这两类禁止收入的书,就被称为四库禁书,合起来大概有2800多种。上面说过,四库全书一共才3500多种,禁止的书和发行的书种类就差了700种而已。但我们这里也要实事求是地说一句,这些书虽然被禁止了,但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被焚毁了,绝大多数还是被保存在皇宫里,只是禁止流通和誊抄而已,而且就像是《剑桥中国史》说的那样,朝廷颁布了禁书列表,结果是民间老百姓反其道而行,觉得这些被禁的书有特殊价值,从而小心地保存下来。《剑桥中国史》上的结论是“禁令实际上是最有效的广告形式”,这话一直到今天,还是很有道理的,值得各大公司宣传部门好好研究一下。


除了禁书,《四库全书》在编撰过程中,还有一个地方是最被后人诟病的,那就是这些清朝的学者肆意地修改古书。


在说这件事之前,我们要来说一下《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区别,有一些人可能知道,《永乐大典》叫做类书,《四库全书》称为丛书。


那么,啥叫类书,什么又是丛书呢?所谓类书,就是按照内容分类的大型百科全书,比如说在这本书里,某一个目录是“猴子”,那就把古书上所有提到猴子的内容,都摘录下来,放到这一章节的下面,至于说这本古书上其他内容,可能被摘抄到另一个目录下,也可能就此不要了,这就是类书,《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


可是《四库全书》不是,它叫做丛书,意思是我只分为四大类,经史子集,所有书都是全文归类,绝不分割,比如说《旧唐书》,因为它就是史书类的,全文照抄到《四库全书》的史部,内容不再分割。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四库全书》是全书照抄,为啥还需要360多个饱学鸿儒,在纪晓岚的带领之下,干了十年,才整出这么一本?原因特别简单,因为这些家伙没干人事,他们在篡改古书,为啥要修改?也很简单,因为满清这帮统治者心虚,或者说自卑,凡是古书里提到蛮夷、胡虏、狄戎这样的字眼,全都要改。


我只要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这个修改工作有多么地艰巨了,岳飞岳鹏举有一首著名的《满江红》,原作上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四库全书》里也收录了这首词,但是改成了“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改的是不伦不类,而且出律了,也就是和原词的音律不符,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段应该不是纪晓岚这个大才子改的。


就因为四库禁书和胡乱修改这两件事,导致了后来的知识分子对《四库全书》是骂声不绝,鲁迅和吴晗说过一句一模一样的话:“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但我们这里也必须说一句公道话,《四库全书》虽然禁毁和修改了很多古书,但是它也抢救整理了很多失传了的古书,比如说《旧五代史》。这本我们多次引用过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史书,乾隆年间本来已经失传了,最后就是四库馆臣们抢救出来的。他们抢救的方法,现在称之为“辑佚”。辑就是整理,佚就是失传的古书,辑佚的过程就是在浩如烟海的古书里面,寻找所有引用过《旧五代史》这本书内容的片段,然后编辑整理,还原这本书。


从这个角度上说,《四库全书》的修订,当然是一件大好事,著名学者梁启超评论《四库全书》:“实开辑佚之先声……虽复片鳞碎羽,而受赐则既多矣!”这话相当地客观,也算是为纪晓岚等人正了一次名。


公元1784年,《四库全书》初稿完成,一共抄写了七部,乾隆老爷子把它们放在了七个地方,分别是北京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四部因为在北方,称为北四阁。南方的有三个地方,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还有杭州西湖的文澜阁。到现在为止,这七部书还剩下三部半,三部完整的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北京国家图书馆和甘肃图书馆,远在欧洲的法国人手里还有一部残缺的,像宝贝一样藏在枫丹白露宫,不知道这些家伙是咋弄过去的,反正不是偷,骗,就是抢。


                          四


前面我们说了,刘墉刘罗锅在历史上并没有与和珅正面硬刚,反而是“委蛇其间”,比较低调。纪晓岚纪总编辑在和珅面前,那就更加顺从了,你甚至可以说他是和珅的忘年交,甚至死党,但绝对不是对手的关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和珅和大人比这两位的地位高得实在太多了。


现在电视剧里,把和珅、刘罗锅、纪晓岚和乾隆整的好像是一个年代的人,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说如果张国立演纪晓岚,那就应该让谢霆锋来演和珅,因为在历史上,和珅就是比纪晓岚和刘墉小了25~6岁,比乾隆更是小了将近40岁,完全不是一个年龄段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和珅超级帅,属于男女通杀的那种帅,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历史上,和珅出身于满族正红旗一个副都统常保的家里,本来这也算是一个官二代,可惜的是,他三岁死了娘,九岁爹也没了,家道中衰不说,他和他同母弟弟因为既没有了爹,也没了妈,被整个家族欺负,幸好有个老管家刘全照顾他们哥俩,才没被饿死,后来靠着自己争气,考上了官学,虽然说人很聪明,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学会了满汉蒙藏俄多种语言,可是常言说得好,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因为经常交不上学费,在学校里也是备受欺凌,一直到某一天,一个人看见了他的长相。


此人叫作冯英廉,当时的职务是直隶总督,在清朝的官场上,一共有九个地方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两广,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云贵和东三省,都是威风凛凛的封疆大吏,而这九个人里,又以直隶总督最为尊贵,因为他管理的是天子脚下,地盘虽小,但官帽子却大,所以这个冯英廉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冯老爷子偶然之间看见和珅,觉得这小伙子长得也太帅了,叫过来一问,原来是家道中落的官二代,学问还不错。马上就问,我有个孙女,嫁给你怎么样?和珅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然是不会放过,马上跪下,岳父大人在上,今晚我就可以洞房。


就这样,18岁的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从此进入了官场。22岁的时候,当上了三等侍卫,也是很偶然地,被乾隆看见了,他也和冯英廉一样,觉得和珅这小伙太帅了,就随便聊了两句,这一下子,就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帅哥还精通《四书》《五经》,绝对的人才啊。从此之后,和珅开启了开挂的人生,下面是他升迁的记录。


公元1775年,25岁的和珅升为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兼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公元1776年,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上行走,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

公元1778年,任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御前大臣。

公元1779年,兼任兵部尚书。

公元1782年,兼任吏部尚书。


到了这个地步,他相当于是今天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军委常委,这一连串的头衔之下,是这小子那张32岁的,帅帅的小脸蛋。


《清史稿》里对和珅的升官速度,写了这样四个字“骎骎向用”,骎骎是快马奋力奔跑的意思,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人家升官的速度像坐火箭一样。


前面说的纪晓岚,这时候正在四库全书馆里埋头苦干,忠心耿耿地为乾隆编书,可是你要知道,纪大才子的职位是四库全书馆总编,但在和珅众多的兼职里,有一个是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啥意思?也就是,即便不算其他官帽子,就在四库全书馆这个地头儿上,和大人一进来,纪晓岚也必须马上起身行礼,问一句大人有何贵干?那么,请问一句,纪晓岚拿什么和和珅和大人斗呢?


那这里我们就要问一句,和珅为啥升官这么快?首先我们要说和珅的满洲正红旗都统家庭的出身,帅气的长相,多面的才华和直隶总督的老丈人,这些都是他升官的先决条件,也确实帮了他不少,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和珅恰恰是乾隆当时最需要的人。


你也别想歪了,乾隆老爷子需要的不是和珅的帅。1780年的时候,乾隆快70岁了,这个皇帝已经干了45年了,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经疲惫不堪,不想干了,可是自己干不动,还不想交给儿子,为啥?他怕万一那小兔崽子不听话,到时候自己这个太上皇当得就没啥滋味了,这是乾隆的第一个心事,干不动,但还不放心交权;


还有第二个心事,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皇帝,可以这样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大排场,大场面,大奢华,无论干啥,都必须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就拿他几次下江南来说,每一次的名义都是“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可是每到一处,往往都是建造行宫,铺桥修路,走陆路,人马以万人计数;走水路,大小船只数以千只。吃穿用行这些的花费,可以说需要老鼻子钱了。据说乾隆六次下江南,花了大概2000万两白银。康熙也曾经六下江南巡视,但只花了不到200万两,因为他每次只带300名侍卫,乾隆这个孙子和爷爷康熙一比,那简直就是败家子。可是你要是说,这个败家子花的是国家的钱,那是不对的,整个清朝,皇上的花销很少动用国库,都是内帑,也就是皇帝自己的私房钱,由内务府负责。乾隆皇帝这么大的开销,内帑的钱肯定不够花,咋整?这就是他的第二个心事,因为奢华生活,不仅手头拮据,还经常欠债。


我们这里顺便说一句,清朝皇帝,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没有微服私访的毛病,肯定也不会有人问他们,“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带着一个小太监,就敢去江湖上厮混的,那是朱元璋朱大皇帝。现在电视剧上说清朝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是因为大家喜欢看,仅此而已。


言归正传,说完了乾隆的两个心事,你应该明白乾隆这时候最需要什么样的人,那就是一个忠心耿耿,有政治才能,在朝廷上无党无派,只听自己一个人的,并且一定要会理财,能替自己的内帑增加大量收入的家伙。


那我们说和珅是一个这样的人吗?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耳闻目睹脑死亡

    和珅这个有才无德的家伙,把未婚妻的爷爷叫岳父大人!乾隆一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重用信赖和珅就是乾隆朝的转折点。贪污受贿都算小毛病,张居正可能也贪污受贿,但是和珅居然要把在外打仗的将领和官兵活活饿死!

    听友226492270 回复 @耳闻目睹脑死亡: 和珅称呼岳祖父为岳父应该是白衣先生写high了,笔误😁

  • 十七画_pe

    委蛇(yi二声,读错两次了我忍不了难受呢!抱歉了老师强迫症)

    枫落白衣 回复 @十七画_pe: 是的,你说得对,应该谢谢你的

  • 疯神演戏

    沙发沙发沙发大沙发

  • 外滩王熙凤

    委蛇(移)

  • 小鱼儿_i7v

  • 渡渡不是鸟

    长的帅从来就是好事

  • 董大ye

    来了

  • zaze_rm

  • 王莫莉

    🩷🩷🩷❤️❤️❤️🧡🧡🧡💛💛💛💚💚💚🩵🩵🩵💙💙💙💜💜💜🖤🖤🖤🩶🩶🩶🤎🤎🤎

  • Mzh_Zh

    电视剧乾隆王朝,比较还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