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1. 英国为什么不同意《穿鼻条约》?《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随后又签了哪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2. 如何看待“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鸦片的话,鸦片战争不会打起来”的说法对吗?
3. 如何评价道光皇帝?咸丰是怎样登上皇位的?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奕山和杨芳这俩货打不过英国人,但是一顿瞎白话,骗得道光皇帝以为和英国人的摩擦没事了,万事大吉了。我们说道光端坐在紫禁城,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好糊弄,那为啥英国人也不吱声,难道奕山和杨芳这一对活宝把义律也给忽悠瘸了,连香港也不要了?答案是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一
之所以英国人同意不进入广州城,实际上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奕山和杨芳说按照《穿鼻条约》给义律缴纳600万银元,这在义律看来,那就相当于对方完全同意了《穿鼻条约》,那自然也就包括了割让香港岛。换句话说,双方对给钱这件事的理解方式不一样,但这一条其实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第二个,那就是义律这哥们一直在望眼欲穿地等着英国政府对《穿鼻条约》的回复,伦敦那边不说yes或者no,义律就不敢有下一步的行动,既不敢扩大战争,也不敢撤退,他的期望就是英国总部那边说yes,然后他带着军队去占了香港,然后就可以回家吃汉堡包看小芳了。
可惜的是,这哥们等来的是一纸休书,英国政府直接把他免职了。为啥?因为那个道光皇帝不同意的《穿鼻条约》,英国政府那边更不同意。割让香港岛,还把税收给你们大清?这是割让吗?咋能有这样的好事?还有,就600万银元?你们打发叫花子呢?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英国人认为占的便宜太少了,不够本。
于是,璞鼎查爵士取代了义律,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
这个总司令到任之后,没有和清朝进行任何沟通,直接带兵北上,重新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沿海城市,清朝两江总督裕谦在全军覆没之后选择了自杀。
刚刚歇了一口气,一个补丁还没缝完的道光听说了这件事,气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但同时也是勃然大怒,欺负人,实在是太欺负人了!但一直到这个时候,道光还是没意识到中英两国当时的巨大差距,他依旧相信,凭着清朝的实力,绝对能打败英国这些远道而来的几千人,于是他紧急任命奕经为大将军,带着两万人去收复宁波。
最后的结果让道光大失所望,2万满清精锐,在1000名英国士兵面前不战而溃,别说收复失地,连阻挡一下英军都没做到。英国人拿下上海之后,沿着长江,进入了中国内地,最后更是占领了江苏镇江,切断了运河大动脉,直逼南京城。
到了这一步,道光还能干啥?除了写文章骂人,他啥也干不了,只能派出了大臣耆英,去和英国人和谈。当然,他心里也清楚,这一次,恐怕对方的要价比《穿鼻条约》要高得多了。
果然,最后达成的结果把赔偿改成了白银2100万两,是原来的6倍还多,而且香港必须割让全部主权,这也是中华帝国自元朝以来的第一次割地,让道光心里是无比郁闷。除此之外,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给英国商人,这里必须说一句,在这之前,这几个港口也开放,只是不给英国商人而已,这个我们一会儿总结鸦片战争的时候再详细说。
上面这几条,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出名,而且也是一直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842年8月29日,清朝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英国的璞鼎查爵士在英国军舰汗华丽号上签订的。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很难讲这个条约有多么地屈辱,打败了,割地赔款,很正常,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历来如此。实际上,我们今天说《南京条约》丧权辱国,主要指的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条约,不过那些条约却并不是英国人拿着枪逼清朝签订的,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神奇,或者说莫名其妙的惊喜。
事情是这样的:
《南京条约》不是说要开放五个口岸吗?这叫做五口通商,可是具体地,这个商咋通,两边当时并没有说。英国人办事很认真,就说我们两国必须坐下来,详细商量一下,再拟定一个后续条约。于是乎,耆英这小子和璞鼎查在1843年的十月,分别签署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者又被称为《虎门条约》。
这两个条约里面,除了通商的细节,还规定了下面四点内容:第一,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无论是和自己人之间,还是和中国人之间,发生了任何争执,英国人都不受中国司法管辖,由英国官员自己管理,换句话说,本来是给与主要外交官的领事裁判权,现在每一名英国人都可以享受到了,只要他们高兴,可以在中国土地随便杀人,中国法官是没有权利审判他们的;
第二,英国的军舰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停泊,目标是保护英国公民;
第三,英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盖房子,只要房子盖好了,里面就等同于英国国土,中国官员管不着,这个在后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专有词汇,叫租界;
第四,清朝以后给任何国家任何利益,英国自动获得,这叫利益均沾。
只要稍微具有一点点儿现代国家常识的人,都知道,上面这几条,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丧权辱国。
因为这些都是英国单方面的,片面的要求清朝的,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片面最惠国特权。那么,这些条约是英国人强迫的吗?可以这样说,与其说是强迫,不如说是欺骗。
在与耆英的谈判过程中,英国人发现这位满清贵族对国际事务几乎是一无所知,比如说上面第一条的领事裁判权,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扩大到外国每一名公民的,就连林则徐当年都义正言辞地指责义律,打死林贵喜的五名英国人没有领事裁判权,必须交给我们中国处理。
可是耆英这个东北大老粗哪里知道这个,他的看法是相当地奇葩,英国人的事儿最好由他们自己处理,这样会省了我们很多麻烦,否则万一他们以处理不公为由,再来打我们,那多不划算。基于这个奇葩的认知,耆英简直是兴高采烈地,积极地,迫不及待地把领事裁判权给了每一名在中国的英国人。租界也是基于同样的思维,人家盖了房子,我们不想管,也不应该管人家房子里面的事儿,惹那个麻烦干啥?
耆英的这种二百五思维最后被英国人看穿之后,他们简直乐得要升天,于是,连哄带骗,就拿到了上述的,名字是五口通商,实际内容是出卖大清主权的合约。究其根本,最开始就是几个啥也不懂的清朝官员为了避免麻烦而已。
我在《美国史话》里讲过,《虎门条约》签署之后,英国人占了大便宜这件事,几乎在一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美国人,当时的美国总统泰勒听到居然有这种好事,在第一时间就派了一艘军舰来到广州,公然和清政府叫嚣,俺也要签条约,和英国那个一样的条约,不签就开炮。
耆英看见对方那又粗又大的炮管子,吓得要死,赶紧地,和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内容也是一样的,领事裁判权、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一样都不能少。
法国人一看,美国人一个枪子都没射出去,就得到了和英国一样的待遇,还能这样?马上也开来了一艘军舰,耆英预感到大事不好,签字的那只手仅仅是稍微迟疑了一下,法国马上就说,我们不谈了,现在就去打舟山群岛,然后去天津,和你们皇帝谈。耆英立马就软了下来,双方签署了《黄埔条约》,内容就不必说了。
你可能说了,这等于是输给了三个国家啊,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这就像是赵本山家里公鸡下蛋一样,早就在全世界传开了,豺狼闻到血腥岂能不过来看看?在英、美、法三国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列强都来到了中国,要求签约,多了咱也不带,就只带一艘军舰,炮管子对准天津,然后你看着办。
这些国家分别是瑞典、葡萄牙、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奥匈帝国、丹麦、普鲁士等等,以前大清帝国连正眼都不屑于看对方的,现在统统逼迫清政府签署合约,而合约里必须有一条,“利益均沾”,也就是你给任何一个国家的好处,必须也给我。
我们客观地说,除了耆英这些大臣被吓傻了之外,还有一件事,也促使了清朝和这么多国家签署了条约,那就是中国文化里的对外夷一视同仁。
按照儒家理论,皇帝那是管理天下的,外夷蛮邦,那也是天下之人,既然给了一个藩国这样的待遇,那对于其他藩国,自然是要一体均沾的,否则,这个天子未免有私心了,而这,是儒家道德所不允许的。
这个时候,中国的文人士大夫,还没有人怀疑过儒家的价值和正当性,所以,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这些条约,无论是民间还是朝野,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水花,甚至连议论都很少有人去议论,但条约的后果很快就会展现出来,我们很快就会说到。
二
那么,我们要如何认识这个所谓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呢?你一听我说所谓的,就知道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了,那就是1840年的这场战争,根本就不是什么鸦片战争,前面说过,入侵的一方英国根本就不是以鸦片被销毁做为理由入侵清朝的,并且事后双方在无数个和议里提都没提“鸦片”两个字,甚至到了今天,英国人还是实事求是,非常实在地称其为“通商战争”,也就是为了做生意而打的战争。
那为啥为了通商就一定要打仗呢?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时清朝和世界的贸易是个啥情况?简单地说,清朝上至皇室贵族,下到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买外国的工业品,乾隆皇帝当年对来访的马嘎尔尼说过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这地方,要啥有啥,本来就不需要你们英国的货物,这句话今天成了无数知识分子批判的对象。
但是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一点,站在一个农业帝国的角度来看,乾隆皇帝说的是一点儿都没错,当时的中国自给自足,是真的不需要西方的那些奇技淫巧的工业品。反而是英国人,急需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英国商人只能带着一船又一船的,白花花的银子,来清朝换回去这些东西,长此以往,他们自然就受不了,自己生产的玩意卖不出去,家里的银子像河水一样哗哗地流向了中国,这种长期大量的外贸逆差,搁谁身上,谁都受不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英国人是如何看待第一个问题的,也就是他们认为这种贸易逆差是谁造成的?很不幸,这些家伙认为是清政府,当然,实际上,清政府也确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英国佬的想法是,如果你大清皇帝不是把对我们英国的贸易区域局限在广州这一个地方,并且只能和你们的十三个国企进行交易,那么,我们英国人的商品绝对会走进你们的千家万户。秉持着这种想法,无论是乾隆年间的马嘎尔尼访华,还是嘉庆朝的阿美士德使团访华,英国人一贯的要求就是,让俺们在你们中国多几个地方做生意吧。清政府出于传统和稳定的考虑,就是不同意这种要求,最后导致大英帝国没有了任何其他选项,只能选择对清政府的战争。至于说这种人家不想和你做生意,你就开打的做法是不是符合道德和国际法,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顺便说一句,现在有一种看法,说没有鸦片的话,鸦片战争不会打起来,我个人的看法恰恰相反。如果没有英国商人发现了鸦片可以赚中国人的钱,那么,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可能在道光刚一即位,就打了上来。正因为鸦片生意,让英国佬看到了一种不必深入中国内地,也能大赚特赚的买卖,所以在道光前20年的执政时期,两国才没打起来,而后果就是流入中国的鸦片从每年4000箱,涨到了每年4万多箱。
无论如何,我的个人观点就是,这是一场早晚都会来的战争,就算是清朝可以继续容忍鸦片内流,只要英国人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力,战争也会打起来,因为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穷的,它一定会打到你完全开放为止。
不过有两件事,我这里想多说两句,第一件就是很多人诟病的,乾隆皇帝当年让马嘎尔尼下跪这件事,我个人觉得,除了乾隆对英国实力认识不足,没搞清楚他和维多利亚女王谁是大小王这件事,其他方面他做的,并没有错。
你维多利亚女王留下的很多画像,都是外国使臣跪在你面前,双手捧上贡品,换句话说,你大英帝国也是这一套规矩,为啥别人就不行?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当年拿破仑说的,“觐见中国皇帝却要遵行英国的习俗,这是没有道理的。”
之所以会产生一种当时乾隆错了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后来军事上失败了,从而很多人不自觉地认为,你打仗输了,那就说明你文化上也啥也不是,你做的都是错的,我们说这是一种“以果推因”的评述。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后来指出的那样,科学落后使中国在与西方竞争中处于劣势,他说的是:“……一个英国人杀一个中国人,比一个中国人杀一个英国人要容易,所以我们的文化比中国的更优越,而乾隆则大错特错了,我们在战胜拿破仑之后,就一直在力图证明这个荒谬的命题。”
第二个我要多说两句的事情就是不要无限地解读这场战争,不错,1840年的这场鸦片战争是现在史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开端。按照官方语境,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从这时候起,大概有将近100年的时间,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激烈的变革之中。无数人才都跳出来,说俺行,俺能让国家强盛,又有无数人跳起来,一脚把他踢下去,说你行个毛,还是我行。
这些都是事实,可是有些人却试图强行把另一种解读放上来,说为啥你鸦片战争失败了,因为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黑暗的,落后的,愚昧的,野蛮的,也就是一盆污水,泼到了祖宗身上,甚至后来还有人这样说,他翻开了中国历史,看到的都是“吃人”两个字,我觉得这就是瞎扯淡了。拿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唐宋元明比一下,谁黑暗,谁愚昧,谁更野蛮,是一件欧洲人都很清楚的事情,否则,你认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是傻子吗?
三
言归正传,我们说《南京条约》这一系列屈辱的条约签订之后,道光虽然生气郁闷,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因为这个抠门的皇帝意识到了两件以前想错了的事情,那就是英国人一没有继续占领中国土地的意图,二没有推翻爱新觉罗家族的想法,甚至连清朝朝政他们都懒得搭理。这就让道光和满清朝廷从心里没有发出危机感来,也就没有任何改革的愿望。而且,就在这个时候,他也有更在乎的事情,在他看来,那件事更加重要,那就是谁来当太子的问题。
公元1846年的春天,道光皇帝带着一众大臣,还有他的所有儿子,一起去南苑打猎,皇六子奕䜣张弓搭箭,飕飕飕一顿狂射,干死了很多飞禽。皇四子奕詝却左手拿着弓,右手拿着箭,就是不往一块凑,“未发一矢”,一箭都没射。
道光就很奇怪,说你这小子是不是傻?可是这位奕詝的回答却是:“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春天来了,动物们到了交配的季节,我不忍心打扰他们做爱做的事儿,因为这违背了老天爷的意思。
《清史稿》里记载道,“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道光皇帝当场大喜过望,说我这个儿子说的真是帝王之言啊,于是,心里就打定了主意,要立这个叫做奕詝的儿子当太子。而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这个奕詝之所以能干出这样的事儿,说出这样的话,都是他的老师杜受田教他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我个人认为,《清史稿》这段记载是存疑的。为啥呢?主要理由只有一个,清朝历代君王,春天打猎是传统,奕詝的那位杜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他就不可能冒险给奕詝出这么一个馊主意,你说动物一交配,你就不打猎,你这不是骂祖宗们残忍吗?万一道光一发火,奕詝可能没事,但杜老师却只能到地下去当老师了。
不过这个故事确实反应了奕詝和奕䜣这哥俩的区别,那就是哥哥奕詝比较宽厚忍让仁慈,而弟弟奕䜣却是一个聪明果决能干的家伙。对于道光来说,这哥俩就是鱼和熊掌,如果可以兼得,合体成一个人就好了。但事实是,他必须在两个孩子之中挑一个,而且只能挑一个来当接班人。道光帝的这个选择绝对不像是上面《清史稿》里记录的那么轻松,而是相当艰难,艰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公元1850年正月,68岁的老皇帝道光,坚持为刚刚去世的,他的后妈恭慈皇太后守灵,也就是晚上看着老太太的棺材不睡觉,结果他的这个躺在棺材里的后妈觉得这个孩儿实在是太孝顺了,舍不得离开他,自己回不来,那干脆,带儿子一起走吧。于是,道光就得病了,病情发展得还很快,他自己也知道了,这是后妈舍不得自己,这次不走是不行了,就把御前大臣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还有宗人府和内务府总管等重臣一起叫来,当众开启那个秘密立储的小盒子,鐍匣。
结果打开之后,大家都吃了一惊,因为这里面有两个命令,第一,皇六子奕䜣立为亲王,第二,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在清朝历史上,这件事称为“一匣二谕”,一个盒子,两道圣旨。
我们说道光的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明智,是儒家最忌讳的,为啥?从周公制定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度之后,天下定于一,并且维护这个“一”的尊严,那就是儒家一直提倡的。因为只有这样,天下才稳定,尤其是在帝国发生危机的时候,一个中心肯定是最好的制度。这一点,古罗马帝国表现得也很明显,当国家遭受外敌时,某一个执政官就晋升为一种叫做“独裁官”的职位,单独行使所有权力,这是无数个血的教训得来的最优解。
现在道光在最威严的立储鐍匣里,单独提到给奕䜣亲王的封号,那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至少,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在道光皇帝的心里,奕詝和奕䜣这俩孩子是一样重要的,只不过皇位只有一个,我只有用这个办法来提高六儿子的重要性了,等于打破了“定于一”的潜规则,至于说这件事的后果,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看到,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2月25日,道光皇帝驾崩在圆明园清晏殿,即位的奕詝钦定第二年的新年号为咸丰,他自然就被称为咸丰帝。
关于对道光皇帝的评价,历来都不咋地,历史学家孟森甚至认为,“宣宗之庸暗,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也就是说,这位补丁皇帝,是清朝到此为止,最差劲的一个皇帝。而且我们讨论近代史,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就是“嘉道中衰”,说的就是从1796年到1850年,由嘉庆和道光这爷俩统治的54年间,清朝从全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客观地讲,衰败是事实,那一系列和欧洲列强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铁证。而且国内老百姓吸鸦片成风,经济不死不活地维持,每年增长出来的一点点生产剩余,全都被增加出来的人口抵消掉了,用《剑桥中国史》的作者费正清的话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生产基本上完全是为了消费,陷入刚好维持人民生活的无休止的循环之中。”
导致这一切的,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从康熙末年开始的吏治腐败,绝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本来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采取铁腕治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已经减轻了很多,可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彻底犯了糊涂,躺在康乾盛世的功劳本上吃老本,觉得天下无事了。
岂不知贪腐行为就是那大草原上的野草,只要稍微温和一点,那立刻地,就铺天盖地蔓延开来,再加上乾隆之后的嘉庆和道光两位皇帝本身能力实在太差,虽然也兢兢业业,可是完全没有雍正那种魄力和手段,结果就是自己累得要死,还啥也干不成,因为他们好糊弄,底下官员串通起来,彻底把皇帝架空。朝鲜人写的《李朝实录》中,记载当时清朝是这样的:“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一句话,那时候清朝官场上,没什么好人。
新上任的咸丰皇帝对此也是心知肚明,19岁的他刚刚登基,年轻气盛,自然是有一股进取心,想做点儿事情。很快地,咸丰就把他的老师杜受田从外地招了回来,不仅招了回来,还把官帽子一顶又一顶地扣在了老杜的脑袋上,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有协办大学士,杜受田庆祝自己升官的饭局是摆了一场又一场,估计都吃吐了。
同时,咸丰把那个和外国人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耆英罢了官,也把他爹道光留给他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革了职。耆英就不用说了,昏庸怯懦啥也不是,那个穆彰阿也不是啥好玩意,从他的身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官场出现了什么问题。史书里是这样评价穆彰阿的:“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啥意思?就是这位道光皇帝身前的第一重臣,不大贪污,也挺喜爱人才,但就是啥也不干,左右逢源,能瞒住道光一天,就混一天日子,这样一位懒政怠政的庸才,霸占宰相的位置长达20年,鸦片战争清朝那是输得一点儿都不冤。
可是有一句话是咋说的,人不能和命争,就在咸丰皇帝踌躇满志地想干一番事业时,老天爷却一盆凉水,泼在了他脑袋上。
公元1851年1月11日,咸丰实际执政还不到一年,年号还停留在道光的时候,广西金田,有一个自称天王的人,带着一群人造反了,此人的名字叫做洪秀全,这场造反运动被后世称为太平天国运动,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我觉得英国之所以称之为通商战争,有一部原因是想美化侵略,毕竟通商要比鸦片听着名正言顺多了。英国总不能傻到直接说你中国不让我贩卖鸦片我就打你吧?肯定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他的目的。
曾经是个瘦子 回复 @大圣他爹地: 我也觉得是
那位老先生说的"吃人"可能是意识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华思想已经走到末路,不但不能承载我们这个民族前进反而起了束缚作用的一种忧愤说法,他未必当然谁也没资格否认我们先辈所创造的辉煌历史。
读好书以明智 回复 @钟祥_yG: 中国文化思想没有问题,明朝以前所有的社会科技人文还都是世界顶端。问题在于能决策的那个人不会用,作为新兴融入中华民族的满清皇族只会生搬硬套
还记得巴黎圣母院火灾,国内的圣母们 坚持不许幸灾乐祸,必须一起同情他们 烧掉的圣母院。 今天的世界真的文明了?不是丛林了?
药渣_fo 回复 @oldjim: 高尚是内裤,别拿出来挥舞。 谁不知道圣母院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心里惋惜,嘴上惋惜,都对。 指责同胞的快意,彰显自己的精神高端,就是 犯建。
深受启发。说到底在工业文明发展大时代 正是满族人掌管天下 其眼界 见识 和胸怀只看到汉王朝的成就而已 能达到这个成就就已经很满足了 却根本看不到全球的形势 连蒙古族还不如 农业经济的极限在明期间就已经顶峰了。
这次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一次降维打击。
夏培雷 回复 @钟祥_yG: 降维打击说的太过了,这只是工业国把农业国按在地上摩擦而已,这是代差。
太讽刺了,以前不贸易要打仗,现在要制裁限制贸易,话和事都被英美做了。
七宝景投 回复 @相忘于江湖之彼岸: 真的是
还有别甩锅儒家了我真的谢了 明明是自己不会应用那些理论 “无可无不可”得根据具体情况嘛
荷韵薰风 回复 @oldjim: 儒家本来就是帝王的遮羞布。
不是很同意作者对鲁迅的看法,封建社会的问题虽然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存在,但这不是不能批评中国封建时代问题的理由
番茄鱼加豆皮 回复 @无名氏_vx: 西方黑暗中世纪后迎来了文艺复兴,我们从来没有这种变革。根源还是在于中国国土辽阔安稳太久了。西方从古希腊城邦时代就种下了理性的种子
这段历史非常憋屈 自身的强大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朝廷,早点倒台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