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192. 垂帘始听政

中国历史真相 | 192. 垂帘始听政

00:00
26:59

本期内容:

1. “辛酉事变”的详情?慈禧慈安怎样开始“垂帘听政”?奕訢为什么和她们站在了一起?

2. 晚清四大名臣是谁,彼此之间的关系?洋务运动是怎么搞起来的?

3. 天平天国为什么失败?怎样评价天平天国?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根据现在一些史料记载,在咸丰皇帝驾崩之前,肃顺等人曾经劝他“效钩弋夫人旧事”。钩弋夫人我们都知道,那是汉昭帝刘弗陵的亲娘,汉武帝晚年最喜欢的女人,没有之一,可是汉武帝怕她在自己死后控制儿子,干预朝政,所以在自己死之前,把钩弋夫人先给整死了。


肃顺这些家伙的意思很明显,让咸丰和他儿子的亲妈懿贵妃,后来的慈禧一起手拉手地去地下世界,但这时候咸丰皇帝心软了,觉得这样做,太对不起亲爱的,而且肃顺他们的这个建议,反而提醒了他,对啊,万一我死之后,这些大臣欺负我留下的孤儿寡母,那可咋办?于是乎,就有了前文我们说的八大臣辅政,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最后盖章的这么一个规定。


顺便说一句,“慈安”和“慈禧”这两个称号既不是后宫的职称,也不是这两个女人死了之后的谥号,而是徽号。以前在介绍秦始皇的时候,我们说过这个徽号,就是人还活着,就给你点个赞,上的一个称呼。比如说“武则天”的“则天”,就是他儿子在她还活着的时候给的。“慈安”和“慈禧”也是一样,是后来的同治皇帝给自己两个妈上的尊号,我们为了讲述方便,就偷点儿懒,从现在开始,正式使用了。


有人可能问了,为啥慈禧又叫西太后呢?这个简单,因为咸丰皇帝蹬腿,这两女人在热河给他守丧这段时间,团结一心,都住在烟波致爽殿,只不过慈禧住在西暖阁,慈安住在东暖阁,所以,才有东西两太后的说法。


                           一


无论如何,咸丰皇帝自以为后事安排妥当了,他可以放心地死了,可是这家伙没想到的是,他的那个叶赫那拉氏的媳妇儿慈禧,却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慈禧很快就发现,原来自己手里的这个“同道堂”印章就是一个橡皮图章,人家肃顺说往哪个上面盖,她就必须盖。不盖的话,八大臣就罢工不干活。


虽然慈禧也曾经跟着咸丰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但这个活儿的复杂程度,怎么可能看几眼就学得会,最关键的,必须有大臣支持你,你总不能穿个旗袍,踏着一双恨天高的鞋,扭着腰肢亲自到江南传达自己的旨意吧?再进一步,慈禧联想到肃顺想整死自己的传闻,新仇旧恨,那是一起涌上心头。


让慈禧很是欣喜的是,后宫权力最大的,正牌太后慈安也对肃顺不满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慈安认为肃顺在热河给咸丰弄来很多小姑娘,把自己老公给累死了。


两宫太后这时候可谓是同仇敌忾,但她们两个女人,外面没人,那就是啥也做不了。正着急的时候,北京城里的恭亲王奕訢来到了热河。


奕訢先是跑到哥哥的灵柩之前嚎啕大哭,这哭声一半是真正的悲痛,毕竟棺材里那个人是从小和自己一起玩大的,很多史料都表明了,奕訢这个人,还是挺重感情的。还有一半就是怨恨,为啥?哥哥临死的时候,辅政八大臣里面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很明显,这是怕自己成为多尔衮第二啊,对自己如此不信任,奕訢是有怨言的。


哥哥虽然无情,嫂子们却是太热情了。


这边奕訢刚刚哭完,后面已经传来两宫皇太后懿旨,招奕訢觐见。哥哥的追悼会,和嫂子们见个面,这事儿别人还真说不出啥,所以肃顺等人也没阻拦,可这次见面的时间有点儿长,据说有两个小时,至于说说了点儿啥,做了点儿啥,史书上没记载,可是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我们不难猜出来。


后来发生了啥呢?9月14日,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之后的10天,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奏折,说请两宫皇太后听政,结果是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在朝堂之上坚决反对,说“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旧例,而且这些家伙不是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是对着两个20多岁的小女孩和一个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咆哮,史书记载,“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声音大到把小皇帝载淳直接吓尿了,慈禧的裙子湿了一大片。之所以没说是慈禧自己尿了,是因为后来这女人实在太牛掰,不太像能被几声牛吼吓尿裤子的。


很自然地,垂帘听政这事儿就没弄成,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意义很大!为啥?因为这件事让大臣们站队了。奕䜣至少看出来了,带兵的僧格林沁,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是支持垂帘听政,是坚定的反肃顺派;还有自己的一个弟弟,醇郡王奕譞,也是自己一伙儿的。于是这些家伙心照不宣地拉起手来,先是任命奕譞为步兵统领,兼管刑部的善捕营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刑侦局,专门抓人,然后,他们给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挖了一个大坑。


这个坑是这样的:

1861年9月23日,大家从热河的避暑山庄,护送着咸丰的棺材,回北京城。可是只走了一天,慈安慈禧就和肃顺说了,这样走下去,小皇帝载淳身体可能受不了。原因是按照礼制,小皇帝如果跟着他爹的棺材走,必须每天在他爹的灵牌前磕头上香,一路上天气炎热,还时不时地下大雨,五岁的孩子确实很容易生病,万一出点儿什么事,那一副棺材可能就变一对儿了,你肃顺看着办吧。


肃顺等八大臣合计了一下,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让慈安和慈禧带着小皇帝先回北京,离开他爹的棺材之后,就可以睡个懒觉,不用大清早去磕头了。


于是,这两个女人带着载淳,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小路回到了北京。


9月29日,她们回到北京,30日早上,醇郡王奕譞就在大殿之上,宣布了八名顾命大臣的罪状。主要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圆明园被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口黑锅,哐当一下,扣在了肃顺等八个人身上,都是你们的错误;第二个是擅自修改咸丰的遗嘱,阻止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且“咆哮公堂,惊扰圣驾”。


我们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两条罪,你说有它就有,你说没有,它也没有,不过无论如何,肃顺在密云的行馆被奕譞派去的公安部特种侦查员直接逮捕,押回了北京。最后的判决是,肃顺被砍了脑袋,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被赐自尽,也就是留一个全尸,其他五位顾命大臣被革职。想当年端华极力推荐自己弟弟肃顺的时候,可万万想不到,有一天,哥俩会有这样一个结局。


客观地说,这个处理并不重,而且慈禧还让奕訢派人烧掉了肃顺家里很多私人来信,对肃顺的党羽表示不再扩大株连范围,她甚至对外说,当肃顺得权时,我也心惊胆战,吓得要死,裙子都湿了。


你一听上面这件事就知道,慈禧这个女人,肯定看过小说《三国演义》,这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的策略,问题是,慈禧这一次用的,比曹操还好,还高明,为啥?因为除了安定人心之外,慈禧还强调了一点,就是俺杏贞当年对肃顺也是怕得要命。仔细思考一下,当时慈禧可是皇帝的娘,怀里就抱着小皇帝,尚且被肃顺等人吓得浑身发抖,你让那些尊崇儒家“忠孝”二字的天下人如何看肃顺呢?恐怕是异口同声的三个字,死得好。


上面这个事件,史称“辛酉政变”,是晚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的四个主要操盘手,慈安皇太后25岁,慈禧皇太后27岁,奕訢30岁,奕譞仅仅21岁,也就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四个年轻人,一举扳到了手握“顾命”的八位老狐狸。


不得不慨叹一句,政治这碗饭,是需要天赋的。


据说肃顺临死的时候骂声不绝,并且叹息说,想不到栽到了一个小女子手里。坦白地讲,这哥们之所以失败,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他前面实行铁腕改革,得罪的权贵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关键时刻,很多北京城里的官员都选择了坐山观虎斗,即便是觉察到奕訢慈禧的阴谋,也没人去提醒肃顺,更没人试图阻止,不闻不问,乐见其成;第二个就是肃顺人生太顺利,导致自高自大,根本就没瞧得起慈禧和奕訢这些年轻人,他都已经在宫殿上骂娘了,居然还敢放任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先回到奕訢的大本营京城,这实在是败笔。


                       二


言归正传,1861年农历十月初九,五岁的载淳在太和殿登基,这就是同治皇帝。


现在有人说同治是“共同治理”的意思,表明了俺们大清现在皇帝虽然是载淳,但他的亲娘、嫡母还有叔叔,大家都有权力,所以共同治理。这肯定是胡扯,君权天授,至高无上,儒家更是讲究“定于一”,就算是真的大家一起管事,这事儿也万万不能说出来。“同治”这个词实际上出自《尚书》,“为善不同,同归于治”。


二十天之后,十一月初一,同治皇帝的两个妈在养心殿挂了一个帘子,正式开始了垂帘听政。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五岁的小皇帝在前面正中坐着,左边站着恭亲王奕訢,右边站着醇亲王奕譞,三人后面是一个黄色的透明帘子,帘子后面坐着两个女人,国家大事,基本就是这几个人说了算。


我们说慈禧和武则天其实有一点很像,那就是她俩都是那种骨子里十分强势的女人,同时又都嫁了一个柔弱的老公。唐高宗就不说了,咸丰皇帝本身的才能并不差,即位之初,就拿下了穆彰阿和耆英,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手腕,可是面对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他实在是有心无力,最后意志被彻底摧垮,满心的苦闷只能对慈禧述说,间接上,促使慈禧走上了政坛。


那么,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啥奕訢也默认了自己嫂子垂帘听政?


这事儿史书上是没有的,可是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就是奕訢并不是咸丰指定的辅政大臣,而慈禧和慈安手里却握着两枚印章,奕訢必须也只能依靠两个嫂子,才能使自己的权力看起来合法;


第二,奕訢得到了足够的权势和好处,我们看看从十月初一,到十月初九这九天,奕訢得到了什么。首先是被封为议政王,军机处大臣,兼内务府总管;其次是发双份薪水,这是一种荣耀,意思是你的才能比你的职位高多了,可是限于国家法规,不能再给你升职了,只能给你多一倍的薪水了。最后是女儿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头衔,是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有的,这表明一点,慈安慈禧告诉奕訢,你闺女就是我们的闺女。得到了这些,奕訢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整个朝廷了,所以,他和肃顺这时候一样,并没有把两个嫂子看得有多么厉害。


最后一点就是这叔嫂三人的执政理念是一样的。你要是问,啥理念?那就是大清若是想复兴,消灭太平天国这样的造反派,并且强盛起来,只能靠两点,第一是和洋大人全面和解,向洋大人学习,甚至借助外国的力量;第二是要依靠汉人官僚的力量,至于说八旗子弟,他们叔嫂和肃顺的观点一模一样,也是两个字送给自己同族的那群家伙,废物。


那么,想和洋人和解就能和解吗?答案是当然。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老外,可以说从大清得到了一切他们想要的,大量的通商口岸,低廉而且随时可以按照自己意愿修改的关税,劳动力随便买卖,可以在内地城市居住,随便传教,用赵本山的话说,你还想要啥自行车呢?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列强,一个超级大的原料产地、成品市场正向他们缓缓打开大门,这简直就是连做梦都能笑醒的一个前景。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持清朝政府的统治,是所有列强一致的愿望,一个被自己打怕了的政府,一个和自己签了无数有利于自己条约的政府,搁在你身上,你希望清政府倒台不?不仅不能倒台,还要万古长青,否则,我找谁要那么多好处去?


同一时间的中国,很多有识之士也看出来了,要想富强,必须向老外学习。最早的,就是前面说过的《海国图志》作者,林则徐的好友魏源。他在1842年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明确说了:“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咱们要想打败老外,第一步就是师夷长技,学习人家的长处。


还有林则徐的一个学生冯桂芬,在1861年也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校邠庐抗议》,明确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后世人称之为“中体西用”,就是治理国家,礼仪制度,还是中国原来的东西,但是科学技术这些应用层面上的,要全面学习老外。


顺便说一句,冯桂芬虽然名字女里女气,可是人家是纯爷们,不过奇怪的是,桂芬这两个字可能和改革有缘,稍后一点儿,清朝还出了一个叫做沈桂芬的军机大臣,也是改革的急先锋。


1861年另一位主张向老外学习的,就是恭亲王奕訢,他在这一年的1月份,就向咸丰皇帝上了一个奏折,《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名字挺长,内容也不短,但其精华部分,就是八个字,学习老外,自强求富。只不过咸丰当时正忙于女色,再加上很快就归天了,这事儿当然也就没人管了。


现在好了,奕訢和他的两个嫂子大权在握,慈安不管事,慈禧却是非常欣赏和支持小叔子提出的这个纲领,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拉开了大幕,那就是持续了三十几年的清末洋务运动。


                                三


在这场洋务运动中,慈禧和奕訢大量起用汉族官员,这些人是既有能力,又乐于改革,个个都是主动地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实行各种各样的洋务举措,这里面最出众的,有前面说过的曾国藩、左宗棠,还有两名后起之秀,张之洞和李鸿章,这四个人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外号,叫做“晚清四大名臣”。


咸丰皇帝死的时候,左宗棠还跟在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后面,学习如何训练兵勇,去打太平军。因为学习认真,工作努力,曾国藩就推荐他当浙江巡抚。当上了一方大员之后,左宗棠也在湖南招了5000人,组成了一支私人武装,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已经有了,左大人自然是不能再用那个名号,所以这些湖南人就被称为“楚军”,也投入了和太平天国的战斗。


相比于曾、左二人,李鸿章算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他生于1823年的合肥,比曾国藩小了12岁,他爹李文安就是一个死读书的知识分子,在儿子李鸿章15岁那年,考上了进士,这一次中进士,绝对是老李家祖坟冒青烟了。


你要是问,不就是一个破进士吗?咋说祖坟冒青烟了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一年,和李文安同时考中进士的,还有曾国藩,而且两人一见如故,关系处得贼拉地好,成了东北话说的铁子。所以,当李鸿章22岁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之后,就住在了曾国藩叔叔家里,住了多长时间不知道,反正三年之后,李鸿章也考上了进士。


到了1858年,李鸿章这个大侄子又担任了曾国藩的幕府,负责起草文书,据说这哥们经常睡懒觉,曾国藩教训他说,“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相当于说睡懒觉就是因为你小子心不诚,吓得李鸿章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偷懒。


1862年2月,也就是同治元年,慈禧慈安和奕訢这三人开始把持朝政的时候,李鸿章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替曾国藩写了一个奏折,弹劾一个人,谁呢?当时的安徽巡抚翁同书,说他面对太平军,吓得瑟瑟发抖,不战而走,给俺们大清丢脸了。


奕訢马上抓住这件事做文章,说翁同书“贻误取巧,苟且偷生”,要砍了他的脑袋。你要知道,翁家是很了不得的,翁同书自己是安徽巡抚,他老爹是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而他的弟弟翁同龢这时候正在教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同治读书,不折不扣的帝师。6岁的小皇帝学习很正常,那为啥慈禧慈安也要学习?因为这两女人垂帘听政,阅读文件,批阅奏章,那都是需要有文化的,所以翁同龢特意为她们编了《治平宝鉴》,作为给两宫太后的教科书,定期讲解。


“鬼子六”奕訢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打击一下翁家,虽然后来翁同书并没有被砍脑袋,但官职还是没保住,和林则徐一样,流放新疆去了,他老爹也很快就郁闷死了。


这件事有一个最大的后果,那就是翁同龢从此恨死了李鸿章,两个人的明争暗斗持续了一辈子,间接地,导致后来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如果再说严重一点,就因为这么一纸弹劾,甲午战争咱们就输了,这事儿后面我们再说。


李鸿章在1862年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他在曾国藩的命令下,回到合肥,招募了很多安徽人,组成了另一支私人武装,“淮军”。并且在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之后,迅速采购西方大量枪炮,把淮军扩大到几万人,清一色的西式装备,随后进驻上海。


在李鸿章做完这第二件事之后,太平天国就已经是没有回天之力了。前面说过,1856年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内讧,随后,唯一剩余的一名元老级将领,翼王石达开也因为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离开南京,转战于江西、贵州、四川等地。1863年,石达开在清军的围堵之下,在四川大渡河前一筹莫展,最后为了让大多数部下活命,他率少部分人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降,随后被凌迟处死。


据说此人在被千刀万剐的时候,神色自若,到死都是沉默不语,绝对的纯爷们。后世对太平天国其他将领的评论是有好有坏,可是唯独对石达开,一般都是赞美之词,就连他的敌人,包括曾国藩、左宗棠在内,都对他表示由衷地钦佩,说他“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美国传教士麦高文在他的著作里,说石达开“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总之,综合各种史料,这几乎是一个完人,可惜,没有遇到明主。


1864年3月,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还有在左宗棠主持之下,建立的中英、中法混合部队“常安军”和“常捷军”,从几个方向上,对太平军采取了合围。你可能问了,外国人也参战了?是的,他们这时候绝对支持清政府的,也想拍死太平天国,赶紧稳定下来,俺们还等着赚钱呢。


熬到了6月1日,南京城里的洪秀全终于顶不住了,吃了很多天野草之后病死了。这一下群龙无首,2个月后,7月30日,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的湘军攻进了南京,洪秀全的尸体被挖出来挫骨扬灰,他14岁的小儿子逃出南京城不久被抓,随后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轰轰烈烈的天平天国运动折腾了十几年,终于落下了帷幕。


现在的所有史料都表明了湘军在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并且屠杀的对象主要是南京城的老百姓,后来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在他的《北游访学记》里记载了南京城老人对此的描述,“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也就是人家太平军进来的时候,没抢也没烧,但政府军来了,老百姓却遭了大罪,这事儿真是让人无语。从这时候起,曾国藩兄弟就得到了曾剃头、曾屠户的外号。


我们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两点,第一个是目标不明,树敌太多。主席曾经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洪秀全这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家伙,弄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天主教,反朝廷,反地主,也反老外,更反对儒释道等所有中国文化,弄到最后,除了暂时被“人人有地种”忽悠起来的穷苦老百姓,没有一个阶层是他们的朋友,全民皆敌;


第二点就是天平天国领导层贪图享乐,鼠目寸光。这一点和黄巢有点儿像,一个是打下西安开始埋头深宫,不理政事,一个是占领南京就开始醉生梦死,弄到最后,连自己的根基,贫苦的老百姓都抛弃了他们,那不失败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呢?可以这样说,从辛亥革命开始,一批又一批的现代革命家们都是热情讴歌太平天国运动的,今天天安门英雄纪念碑下面的浮雕,也有一大幅是纪录洪秀全他们的,可是同一时期的,德国的那个卡尔•马克思就对太平天国持否定态度,他的原话是“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我个人对这场运动的看法其实就是一句话,这就是一场打着宗教幌子的典型的农民起义,既不要过高地评价,也没必要一味地贬低,批评。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果,我们却要说道说道。


啥后果呢?主要是两个,一是对江南正在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什么商品经济,手工业,小工业,在太平军眼里,一概是邪恶的,要铲除的,给弄了一个稀巴烂;另一个后果是因为这场运动,满清在江南的势力几乎被扫荡一空,汉人官僚集团和他们的私人武装在地方上迅猛发展,接着带来的,就是这些家伙为了各自利益,而大力提倡的洋务运动。


那么,究竟什么是洋务运动,它又是如何改变清朝的?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枫落白衣

    【小助手】 欢迎加入枫落白衣福利群: 为答谢老铁们对节目的支持喜爱,枫落白衣老师想给大家开系列福利小灶,首次主题是:中华帝国制度随便聊,预计一个半小时,约在草长莺飞暮春三月的某个周末,大家先加小助手微信:ximajun2018,备注“史话”入群,了解详情,到时可获赠部分讲课资料,并和枫落白衣及众多听友同群吹水。

  • 狸昂

    太平天国怎么没有讲资政新篇啊

    枫落白衣 回复 @狸昂: 既没有施行,也没有后继之人,对历史几乎没有影响,就略去了

  • 云中仙凤

    一个字,那是相当滴好!

    汤圆缘 回复 @云中仙凤:

  • Refox红狐

    曾李二人冒似圣人,实则国贼

  • 无名氏_vx

    慈禧想当年也是青年才俊,可惜后来不思进取,称得上是误国不浅

  • 鄂一万年太久

    来啦

    鄂一万年太久 回复 @鄂一万年太久: 慈禧登场了

  • a福生

    有群吗,加我呗

    Lynda37 回复 @a福生: 微信搜:ximajun2018, 加小助手微信 然後會拉你入群的

  • 听友218164469

    想知道下一部要说的历史?世界史?欧洲史?亚洲史?讲得非常好。真是有才

    Lynda37 回复 @听友218164469: 據說是歐洲史

  • 墨眉无锋似剑非攻

    要为真理而斗争

    钟祥_yG 回复 @墨眉无锋似剑非攻: 你想说啥,这话没毛病。只是这群神棍没资格匹配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