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年了,我们为什么对《甄嬛传》念念不忘?

【热点】十年了,我们为什么对《甄嬛传》念念不忘?

00:00
06:36

最近,《甄嬛传》迎来开播十周年。参演《甄嬛传》的一众主演纷纷发微博纪念,集体来了一波 “回忆杀”。反复看剧数遍的“甄学家”们也再次重温剧情,感慨万千。话题#甄嬛传播出10周年#、 #甄嬛传学霸闭卷考试#一度冲上热搜。


大家好,我是骆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十年过去了,《甄嬛传》为什么还能令观众们念念不忘,并总能隔三差五在网上掀起热议?


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正值清宫剧和宫斗剧大火的年代,《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红遍大江南北。起先,在地方台试水的《甄嬛传》并没有成为一播即红的“爆款”,甚至引发过原著党的疯狂吐槽。剧集完结后,《甄嬛传》开启了漫长的重播之路,此时,它的后劲才缓缓释放出来。


2018年,优酷从乐视手中购入《甄嬛传》版权,悄然上线播出。仅仅一周,这部“老剧”就创下了1.5亿播放量的成绩,打败了众多新上线的剧集。如今,《甄嬛传》的豆瓣评分在50余万人的基数上依然牢牢稳定在9.3,评论区内赞赏和喜爱之言无数。


不仅如此,这些年《甄嬛传》二创视频的播放量也水涨船高。单是B站和《甄嬛传》相关视频的数量便早已突破999+,且不乏百万播放量的作品。十年里,网络上还衍生出无数经典表情包, “甄迷”们甚至开发了独一门的“甄学”,既造梗、玩梗,也对剧中情节和人物进行逐帧深层解读。

《甄嬛传》持续十年的影响力,是国产剧中难得一见的,更成为目前宫斗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的成功,与优质剧的决定性因素——剧情和人物上的超越性分不开。


和原著小说架空的故事背景不同,电视剧《甄嬛传》被放置在清朝雍正年间,给此剧一个具体的时间锚点。它采用偏正剧的叙事模式,沿袭了导演郑晓龙一直坚持的现实主义方法论。整部剧以甄嬛的命运沉浮为核心,呈现为“甄嬛入宫——被害出宫——回宫复仇”三段式结构。环环相扣的情节,前后呼应的逻辑,经得起深入推敲。这其中,既有符合观众预期的后宫争宠、权谋斗争,但更重要的是,它超越了以往宫斗剧所侧重的男女情爱故事层面,而被赋予了人性高度的探讨。


《甄嬛传》所表现的批判意识要比其他古装戏果决得多,也现实得多。它真切刻画出在封建传统压迫下的人物悲剧,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这种社会制度下扭曲人性的一种抨击。导演郑晓龙看重的不只是故事的凄美,也不只是凄美背后暗伏的挣扎,而是想表达:后宫作为一个特殊世态的缩影,聚敛了整个尘世的浮华和欲望以及无奈,而此间冷暖也只有生活其中的人自知自识。


再看《甄嬛传》在角色塑造上的用力。尽管是大女主剧,但《甄嬛传》里上到皇后、嫔妃,下到侍女、太监,每个人物都是血肉饱满,鲜活生动。他们有来处、有去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充满了呼之欲出的细节和情感。正因为聚焦于“人”本身,网上才会冒出一波“甄嬛传十级研究学者”,每个角色的镜头才会被观众拿来反复观摩,以找出彩蛋和伏笔。看剧之后,我们很难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和准定的道德体系去审视这些角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和他们所裹挟的悲凉底色,只能汇聚为一声声叹息。


拿人物复杂度较高的安陵容一角来说,县丞之女出身、极度敏感的她,多数镜头里,都是一副眼眉低敛、忐忑不安的样子。从初入宫时的略带天真、谨小慎微又心怀期待,到后来演变为满腔的恨意与狠辣,这种过渡是循序渐进的,各种原因留给观众充足的解读和想象空间。同时,安陵容身上的低价值感,对他人评价的过度看重,也能让观众在无形中找到共鸣。


另外,《甄嬛传》里不同角色的台词也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诸如,“臣妾做不到啊”、“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等等,想必不少人都用过。不久前,社交平台兴起“废话文学”,网友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甄嬛传》,真的是没有一个网络热梗,没有《甄嬛传》拿捏不了的。


流水的古装剧,铁打的《甄嬛传》。下一个十年,无论这一“天花板”能否被破穿,都不妨碍“考古学家”们从《甄嬛传》的“老灵魂”里继续挖出新东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lackcatz

    抱歉,当年没看,现在及以后也不打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