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03-《道德经》作者老子

道德经说什么03-《道德经》作者老子

00:00
11:40

这个事完了之后,习近平去的就是山东曲阜 ,就是明确表示高调提倡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由中央主抓国学的继承和发展的推进工程,让国学全面覆盖中小学课本。让我们的小孩从小读我们自己的经典。这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与方法。我们的小孩假如对经典都了解得很熟悉,有的甚至能够背诵(因为我见过很多能够背诵《道德经》的小朋友),而我们作为家长却对这个一无所知,这事是不是说不过去。所以无论是从世界的层面,从我们文化继承的层面,还是从我们家庭的层面,大家都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来研读一下这本经典《道德经》。

我要给大家讲的内容也秉承大道至简的理念。

怎么讲呢?

首先,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老子这个人——其人。

第二,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基本的情况,《道德经》这本书——其书。

第三,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智慧的精要——其道。

所以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就这六个字,“其人”、“其书”、“其道”。等我们把这些基本工作做完了,我们再逐章地解读《道德经》。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样的一个工程,也是非常不得了的,非常难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

其人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不管我们研究哪一本经典,《论语》也罢,《孟子》也罢,《道德经》也罢,有个问题我们是绕不过去的。首先就得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了解什么内容,对我们了解这本书最有帮助?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作者的职业背景。老子这个人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因为不同职业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第二,我们还得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第一个问题,老子这个人,我们要讲两个内容:一个,老子的职业背景;另一个,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这是要给大家说的第一个问题。先来说第一个内容,老子的职业。一个人在咱们文化里被称为“老子”,大家还没什么意见,这个人一定有蛮高的智慧才当得起这个名字。大家想,一般人大家会随便叫他“老子”?你看孔子、孟子、荀子,都只一个字是尊称,“子”是尊称,老师的意思。“老子”两个字都是尊称,老子姓李又不姓老,老在咱们文化里代表着颇高的一种智慧和境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想要认真讲给大家的话,大家一定不要不耐烦听,那里边凝结着他一生的智慧!你别看这个人在我们文化中传说很多,我们要介绍他的生平却不是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正史中对他的记载很少。我说的正史就是指一本书,司马迁的《史记》。也就是汉朝时候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陕西韩城人。我讲老子的生平,就以这一本权威的史学著作为蓝本,传说我们不讲,野史不算,以权威的史学著作为蓝本来讲老子这个人的生平。《史记》里边有“老子韩非子列传”,排在列传的第三位,大概有四百五十个字,记载了老子的生平。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边明确地指出,老子这个人是干嘛的呢?是做官的。不做官,写不出来这样的著作。做什么官呢?守藏吏[lì]。原来这朝廷里边的确有史官阶层,比如说西汉时候著名的史官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东汉时候著名的史官班彪、班固父子,和班超他们都是一家的,唐朝的刘知几,宋朝的司马光,这些都是著名的史官。

老子是他们的祖师爷。他在周朝时候坐的就是史官的位置,属于史官的阶层。老子坐的这个位置——守藏吏[lì],相当于我们现在什么样的官职呢?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档案馆的馆长,以及天文台的台长。

你正在收听的是由有怀有声频道出品的《道德经说什么》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位置,不得了!你看现在大家得到一两本书读多容易的事情,唾手可得。那个时候不一样,那时候写书都得拿着刀在竹筒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写一两本书是非常伟大的工程,得到一两本书读也不容易。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几个词——“捉刀”、“刀笔吏”、“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不也指的是竹简?这不都是从刻竹简这个事演化过来的?所以大家从这个事情很容易推论出来,那个时候写一两本书是非常伟大的工程,得到一两本书也不容易,受过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位老先生不一样,首先他掌管天下的图书,别人看不到的很多的著作他都能读得到,知识渊博,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二点其实更重要,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这个人还掌管着档案,前朝的本朝的。大家知道,我们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哪有比从档案中了解更准确更接近真相的了。现在北京卫视还有一个电视栏目就叫做《档案》,主持人主持的时候都郑重其事戴着白手套。因为你不管讲到哪一个事件,你得给大家找出来原始档案作为证据,这样大家才觉得你讲的话可信。你看这次讲长征就和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我们从他的职业掌管档案这件事情,又可以推论出他的两个特点。你说这位老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他还见识广,他知道的事多,知道的真相多,见识广,智慧高。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大家都熟,这个人叫嵇[jī]康。这人才华简直高得不得了。可是他遇到了一位叫孙登的高人,给他一个评价说“才高识寡”。你虽然才华高,但你见识不够,你这最后的下场恐怕就很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做这个才高识寡,又恃[shì]才傲物的人。这个不好,我们要多多了解事实,多接触社会,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我们对事物才能有更深刻的认知。所以你看这位老先生和中国历史上很多知识分子不一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见识广,智慧高,所以朝廷里边的那些大员有事情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都喜欢向他去请教。其实这个人实际的身份大家应该能想得出来,他就相当于我们后来说的“国师”,类似张良、徐懋[mào]功、陈抟[tuán]、刘伯温这类人,所以他在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了。朝廷里边的各类大员有事情要找他请教,周朝分封了上千个诸侯国,那些诸侯国里边有头有脸的人物,将军丞相诸侯王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通过种种途径找到他,向他请教各种各样自己所关心的问题。

大家把自己的想象力往前稍微推一下,你就能想得出来。你说他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不就是那些人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吗?老先生给予答案,然后把这些答案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了这样的一本著作。为什么这本书要比中国其他的经典智慧要高?就是因为他写作的过程。一句话大家都会讲,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他的答案是针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有些甚至到今天还是困扰我们人生的重大的问题。写作背景就注定了他这本书在中国的众多经典里边,深刻的思想与智慧独树一帜,所以它被称为“众经之王”。你看我们讲《易经》是中国众经之首、开端,可是这本书被称为“众经之王”,这就跟他的写作的过程关联非常密切。南怀瑾先生有个比喻,他说——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经》了。这就是他写作的背景与过程。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找到这本书的解读的正确方向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在这儿提醒大家,我在这儿给大家讲《道德经》,绝不会把它神化,也不会把它玄妙化,而是要还它的本来面目,因为你知道他写作的背景,你就知道它针对的是什么的了,这是我给大家说的第一个——老子的职业。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找到解读这本书的正确的方向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一个问题的第一个内容,老子的职业。

现在来讲第二个内容:写作背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