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润良00:00
各位万和书院自利利他共修群的学长学友,晚上好!十日论坛时间又到了,今天我们继续讲说阳明心学,感谢大家关注与收听。阳明心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显学,成为一个时髦学问,这不是坏事,是好事。我看并非学的人太多了,而是还不够多。王守仁之后,他的理论体系总体上是被广泛接受,逐渐地完全认同,这也是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趋势发展演变导致的必然结果。
一直到近代现代当代,中国很多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物,都是赞美阳明心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历史名人曾国藩、蒋介石等等,都是拳拳服膺阳明理论的典型代表,阳明心学甚至影响传播到海外。
例如日本就继承发扬运用得很好,我们今天邀请到学者企业家,我的老朋友云南王光复老师为大家讲解他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心得,也是非常有缘。相信不同人物、不同声音,不同角度对阳明心学的讲解,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加强对阳明心学的理解,期待王总在知行合一这一块的重点解读,会如愿以偿地更能启发我们,促进我们多做实事,做好实事,期待大家欢迎,最好能够积极互动。
我个人建议今后王总也可以持续开讲,有系统地连续讲课几次,可能会比较有效果。
王光复老师是民主党派民建会员,担任云南德宏州贸易商会副会长,缅甸振兴企业家协会缅甸一带一路商会常务副会长等多种职务。他具有19年制造、传媒教育培训、科技互联网等管理运营从业和创业经验,擅长企业管理各大模块和风险投资等方面业务,有理论也有实业,确实有资格可以谈一谈知行合一。下面就把时间交给王总,听他讲解,课程题目叫《古今完人必修课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好,感谢。
讲课人王光复03:16
好,各位老师,各位前辈晚上好,谢老师好!非常荣幸,应谢老师应书院之邀和各位交流。上一期前几天也有幸聆听了上一期的主讲人,四通打字机发明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教授老先生的精彩分享,从而也知道书院和群里面是这些前辈和大咖云集,所以还蛮有压力。
这个就像刚才谢老师也介绍的大概情况,是因为关于讲学和交流。其实阳明心学一直有所爱好,我对于哲学都有所爱好,包括宗教,但是并不算在这个领域的学者,也并不是特别深度的交流,但是感悟还是有的。
原来我更多擅长的是包括一些交流,一些论坛,包括几所大学的客座更多是偏计算机科学,然后科技互联网创新创业,还有企业和产业的运营管理,还有品牌管理风险投资之类的,还是偏商业和科技为主。
所以尤其是上一期听到王老先生是我们中国计算机科学及相关科学的泰斗级前辈,非常期待有幸能够得到王老教授的指导。
今天跟谢老师商议,定这个课题确实非常宏大,照理说是阳明心学最近几年非常的火,当然我们曾经把它已经忘了好几十年。现在非常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都在学习研究,解读和讲解,尽管深度不同,层次也有差异,甚至视角相左的情况都有,也有偶见曲解内容的。
但是就像刚才谢老师说的不算坏事,就是让它成为显学。尽管说对它的深度,因为阳明心学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
有句老话说1000个人可能有1000个哈姆雷特,当然他既定的道理,既定的真实的解读的意思是大家都成了显学很好,偶尔有偏差的,我们觉得纠错就好,就是心学作为影响中国及东南亚众多地区400余年的思想史,曾一度被忽略和抛弃,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和现代工业与商业文明下,阳明心学重新进入,从精英阶层开始到全民的视野,我想一定是有它的原因,也有它全新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科技革命,世界的信息对称、信息爆炸、世界观纷呈甚至冲撞,意识形态冲突,科技和认知的这种快速推陈出新,瞬息万变,一切都在加速,一切充满不确定性的这个时代,我们要如何去面对技术变革的浮躁与不对不确定的这种恐惧,如何坚守本心真回归初心,阳明思想在回归后正在开启一些全新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都看到在今天尤其是突发病席卷全球的疫情新常态下,有时候我们也在思考,一串生物代码就摧毁了人类的自信,打乱了整个全球的社会秩序。
这个深远而惨痛的影响,让人类确实需要深度去思考很多东西,包括思考与生物世界的共处方式,科技的快速迭代、发展人工智能这种,有可能觉醒的基点临近,就是或许现在有一个在科技产业的说法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归结生命都有可能会替代探究生命的这种可能。
当然只是一种可能,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思维是这样认知的,并且坚信自然生命的意义,如何重新去面对和定义,纷至沓来的这种气候资源竞争的加剧,我们要如何适应快速的这种变化与不确定性。确实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是纷繁复杂,所以给了我们很多的课题值得去讨论,尤其在这个重商时代,因为现在不只是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从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我们看的就是众商时代正在加剧,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千变万化的这种商业世界,并寻求和保持内心的平衡。
当然阳明思想不可能去解决这些所有的这么宏大的纷繁复杂的这个问题,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之法,但是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一定是可以去调整过去的一些价值观,达成我们自己的小人和大人的这种自我的平衡,达成和解,达成良知与决策困扰的和解,从而形成更多的社会共识形成,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和个体的还有社群,包括我们在做企业,也是影响企业的力量之一。
昨天我看到在群里面也有朋友是很关注,其实在本群里面包括谢老师其实也是心学的非常精深的资深的人次,这里面一定有很多是比我更专业得多的这些对于阳明心学的透彻理解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都肯定是有很多比我强的。
像前两天我看到好几位老师在里面发有包括盛和塾的,还有正和岛的一些内容,因为盛和塾像稻盛和夫老先生大家都知道他笃信而且通晓阳明心学,应用到企业里面非常的成功,是我们在企业界的偶像级的人物,曾经我也在盛和塾有过一些交流,当然更多地是去聆听,所以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专家学者。
行,因为今天这个课题宏大,时间有限,我想的话,就只能说解读可能更多的不是去解读阳明心学本身,包括知行合一可能是这种显学可能简单带过一下,当然也会做一下简单的交流,之后可能是我个人对他的一些另外一个方向的思考提供来分享给大家,期待大家批评指正。
这个是基于这一段时间我们都看到,在我们关注的除了因为我们自己静下来学习,但是也关注到现在有很多特别多关注阳明心学是以功利思维在解读阳明心学,诚然阳明心学的确是实用之学,应该说它有实用之学的价值和意义,甚至说助力成功的积极意义也是肯定的,但是以成功学标签阳明心学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这样去注解。
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完人必修课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其实阳明心学的核心,他的核心思想也就三大领域,知行合一是我们最终归根结底的执行方式之一。那课题太宏大,要有透彻和深度是有一定难度的。许多朋友和师长对王阳明心学已经有深度的熟悉思考,课题又显得太显学,所以还要避免拾人牙慧,因为今天互联网世界是这个信息非常对称的。
好,那书院和本群的专家教授众多、学者前辈云集,尤其还有儒家和阳明心学的这种研究学者,所以包括我说也看到过书院和盛和塾的这些讲师都在我们群里面。
其实曾经我们在北京,其实刚才谢老师介绍我是云南的朋友,我还是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老家是四川的四川内江,然后后面工作很多时间是在北京,曾经也做过传媒,还有科技互联网的一些项目。
我们是在2019年的8月30号,云南省成立自贸区,国务院新定的一批自贸区,因为我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做互联网项目开发和运营的其中一个跨境电商为主,应省政府的邀请,然后落地到了云南,把项目主体落在云南,所以现在跟云南的交流会比较多一些。
当然我们也自认就是云南,第二故乡。
原来早期我们在北京的时候也就在海淀在中关村这边,然后曾经也在望京待过一段时间,就是我们的技术公司。在北京也曾经有幸参与过稻盛和夫的盛和塾,关于像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干法这些相应的,还有包括一些心学的一些读书沙龙,也受益匪浅,更多是聆听,当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小的分享,对,所以也不太敢造次,只能说心怀敬畏,战战兢兢,带着矛盾的思绪来交流,难免浅薄,期待各位学者前辈指教,拍砖请手下留情。
我想的话就是这个课题其实内容基本上我想尽管可能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还是重复一下。
王阳明大家都非常熟悉,就不用再去太多介绍,军事家、思想家、儒释道三家之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也算是开创者,他前面还有陆九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先贤。
阳明先生被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两个半完人之一,那两个完人孔子和王阳明,另外半个完人曾国藩他的基因也传承自王阳明,就是三个先贤,都有传承基因,因为心学也是源自儒家。儒家在宋朝延伸出理学和心学两个学派,当然理学这边就是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然后理学的溯源也是我们这个儒学派生出来的。
我突然一下有点发懵,我们《爱莲说》的大家作者叫什么?
有时候突然讲着会发懵,是源自于周敦颐,应该说是理学的启蒙者,然后真正把它理论化系统化,那是二程,之后是朱熹把它全部系统化,大概是这样。到南宋,然后陆九渊又提出宇宙是五行变宇宙这样一个理论,就是不由外物来治之这样一个理论开创了心学,当然心学成为一个学派是后面的事情。后世的王阳明真正把他发扬光大,并称陆王心学。明代王阳明将心学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发扬光大,而心学的基础当然前面是源自于孟子,然后陆九渊,之后王阳明把他奠定了整个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基础,就影响了中国后世的430多年至今,儒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基因,而王阳明更是将佛儒道思想合而为一的集大成者。尽管一同出自儒学的理学和心学,理论上当然要通晓,但是兼修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这是作为我个人观点的,可能只能重新去选择,因为一个由外而内,一个是由内而外,当然它都有同样的渊源,还有相通的一些道理的。理学的认知是必要的,这是必须要有的,就是研究心学,同时也必须要研究儒释道,包括儒学,甚至道家学说都有传承的基因和关系,这也是认识心学的必修课,应该说如同研习心学,你必须要对守仁先生跌宕起伏的生平和心路历程要有所认知,在感同身受之下方能悟其本真。
这个就像我们世界阳明心学大师,阳明学大师,日本的叫冈田五言,在陈说《王阳明大传》的时候,便是穷尽了中日两国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并且带领他的弟子先后是六次沿阳明先生出生到最后去世之地,实地去考察探寻王阳明传奇的这种经历揣摩感悟,在这种行路轨迹之下,冈田先生在68岁高龄的时候,才敢提笔撰书,并且呕心沥血25年在他93岁的时候才成就了今天的《王阳明大传》。阳明先生的生平轨迹,我暂时没有能如愿的去追寻,就像刚才我在群里发了几张照片,但是阳明先生在艰难困顿磨练心智之所,
阳明先生龙悟道的贵州农场,我倒是去过。今天这个课题有点大,我还是想还是得重复一下,就是说何为完人,因为生活中有时候跟人聊,这什么是完人,他自有一个标准,其实王阳明自幼励志,就像刚才谢老师说的一样,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阳明在很小的时候是要践行去做明德至善之圣人,并终成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完人,而且文武双修开宗立派,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这个应该说是完人,孔子一个,王阳明应该是他很好的一个定义,就是励志,完人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有何意义,完全应该说我理解他应该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可以说是选择一种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就是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只能趋近而不可终达的修炼,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就是放眼世界,如果说放眼此刻的话,我们看到的社会纷繁复杂,同时在发生的既有凶残的杀戮,巧取豪夺,也有悬壶济世,扶危济贫,既有怯懦苟且,也有豪壮,既有阴暗卑劣,也有光明侠义,有是非颠倒。
所以实际上我们如果要用阳明心学,要用知行合一来指导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决策,可能它是一种选择。
世间万象人心的善恶,按照阳明先生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遵从良知,这个如果知行合一,人人皆是圣人,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圣人,也就是完人,我跑一个题就说,阳明心学最终我们解读完以后,我有我的见解,他可能就是一种选择,然后你去决定,决定了以后,可能最终你选择的是一种信仰。
当然阳明心学它是哲学,它是思想,它不是上升到宗教这个理论,但是因为我对宗教也有所了解,我是应该说像基督教也好,什么包括基督教延伸的一些教派,天主教、魔门教,伊斯兰教都有所了解,就是混沌想去更多去看看人家这些几大教派的一些思想。当然佛教就不用说了,大家对这个是非常喜欢的,尤其禅宗。我们知道宗教有一个像比如说不管什么宗教,你一旦前面你不管你怎么思考,最终你在做了一个选择,做了决定以后,它要保存它的纯粹性。
举个例子说,比如说你选择的是基督教,只要你一旦信教有一件事情就不讨论它,就是起点就是上帝,神是不讨论的。
所以我是插入一个话题,当然我延伸我对阳明心学来说,就是可能我要做的决定就是说我一旦选择前面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好再去穷究的东西,就像阳明先生当时就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当然把自己格得很痛苦,所以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去推论一些东西,我们就做选择,因为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后面我会讲,所以它为什么只是有可能它只能是一种选择。
首先我们讲这个,如果因此研究王阳明先生及心学三观,阳明心学的三观,还有知行合一,应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也是人生境界提升的一种模式和渠道。阳明先生的三观是什么?他的人生观那就是心即理;世界观:心外无物,由内而外;价值观:此心光明。
在对完人及阳明先生三观的这种理解之上,实现的方法论就是知行合一。
今天我们要大家在一起探讨的,我站在利用其中一个视角来探讨的主题,就对于知行合一的解读,已经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多的探讨,对这个是先知而后行还是先行而后知,以及言行一致的认知,那还有这些认知错误的修正,当然我们看到还有很多错误在继续发生,比如说有些用视觉化的方式来举例,比如说这也是行和知,先与后的问题就是说有一个案例,讲的是伸手火盆灼烧反应,就是第一次体验有可能是不明就里被灼伤,当然中间肯定是有延迟的,有人解读这就是知行合一。
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的正确,因为他说你一碰到火,因为有些事情是要思考特殊决定,他认为知行合一,但是手碰到火立即就会响应,他认为中间的延迟几乎没有,所以是行。我觉得还是不正确,因为真正的知行合一,我想阳明先生应该不是这样想的,尽管是反应很迅速,你就知道了刺痛,但是你仍有一个验证和思考的过程和延迟,因为对于有些东西我们是没有办法去验证他不应该去做思考,应该说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他因为这个动作并不是重新出发的,言行一致,这个过程仍然是先知而后行,当然自此以后就不会再试图去触碰或者去思考触碰火焰。
好,这个时候可以说他是知行合一,因为这个知行合一实际上和其中阳明先生在讲的知行合一,其实最有画面感的一个解释,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来引导,这是最有画面的,当我们闻到龌龊的时候当即心生厌恶,这个东西是没有延迟的,当看到美食也心生欢喜,而期间并无权衡考虑致延迟,知行合一,当然就说手触火盆是不是相似,也当然相似。当然这我们不用去陷入到这个纠结,因为这种讨论已经特别多,只是表达一下个人而已,对于知行合一我想表达一点点思考,就是其中一部分是建议,因为我个人就是因为走出了应该说在海外,尤其南亚东亚是走出中国的这种文化地理圈层的一些思考。
最近几年我们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上也在选择重新的产业方向,然后面向海外的这种新兴移动互联网市场,做一些移动互联网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其中主要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海外市场,就比较深刻的感受到信息事业文化意识形态的一些异同和冲突。有一个特别荣幸的一个事,我名字叫王光复,应该说非常有幸,名字恰好暗合了阳明先生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警示恒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个也有点巧,我大叔是国民党的一个少将,然后算是学富五车的一个。
我父亲又是共产党的干部,母亲是医生,也算是生长于知识分子家庭,但是不知道这个名字,也没有办法考证是不是取决于父母有意迎合,王守仁先生的主姓又恰好姓王,因为阳明先生就是最后临终前一句警世忠言,就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大家知道他众多的弟子在他临终前跪在他面前就问老师你要离我们而去,你是不是跟弟子还要留下什么?
阳明先生就是很坦然的这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觉得特别荣幸,所以我所有的签名里面都有这句话,我觉得是很有幸的一件事情,应该说阳明我不能说自己在心学里领域里面有什么成就或者研究的确也没有,但是在很早以前确实就接触,在十几岁年纪,正是对世界观混沌这个时候囫囵吞枣地学国内外的一些哲学思想,包括刚才我说的一些宗教典籍,追寻答案当然不是那么透彻,其中也有幸从长辈借阅到了《传习录》。当时还是个繁体的,好像记得尽管当时许多的内容也没有能够消化,甚至有很多理解歧义和曲解,也留下很多的问号,但是同时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也是最近六七年才逐渐的,应该有十年了。
最近在十年前我订了他全套的一些书,除了《传习录》以外,还有包括《王阳明大传》一系列的书,囫囵吞枣看了一下,有些也读得仔细一点,对阳明心学,尤其知行合一,因为这次书院和读书会交流,需要回顾经典,同时也刷了一下一些文章和讲座,因为渠道很多,也看看不要去跟人家撞车,就是不要去拾人牙慧,这是我比较担心的,这个要被拍砖拍死的。所以过了一下就花了一个小时刷了一下,比较虚,但是我同时也既要知道一下,又不想是被外面影响太多,所以也有许多也有深度的,但是也非常惊人地发现,没有数据,因为我没有这方面大数据平台应该有,我看到的是这是我看到的几乎99%是在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利弊驱动来讲解阳明心学的内容。
这应该说是弥漫冲动,前面都是说能够助力成功,就是说“欲练神功必须阳明心学”这种感觉,就是有个说话说梁启超曰:读透阳明心学,必成大事。
当然它肯定是有它非常重要的实用主义的方面,这个是没有问题,反正我看到所有这种原理都是并且言之凿凿。因为像比如说有些平台它就特别多,有时候炒作得很烦,而且是他炒的又是最容易懂的,最容易迎合观众的。
所以炒冷饭的特别多,有些段子甚至我认为说炒冷饭都是抬举了,简直可以说是歪批曲解我们的阳明心学,差不多有些是直接把阳明心学定义为成功学,甚至是成功学宗师,就看到很多这种表达的,而且有些在讲成功学的一些人,但这一分钟如果不是我们本身就是在讨论阳明心学,然后的这些警世忠言就是真的想痛斥骂街。有时候你都忍不住,尤其你听到那些成功学大师,就是一个人在忽悠,下面乌泱乌泱的一些受众,然后那一句什么“听懂掌声”,我听这话,就这句话一出来让人突然觉得“如恶恶臭”之感顿生,我说的有点愤慨一点,而且前面突然在讲到这一段话,有点断了个不能够被摘录的,应该说可能这个是我今天想表达的其中一个观点。的确阳明先生一生是成功的,那不用说,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甚至为师为将为相建功立业,文韬武略双绝就是作为世界这个历史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戡乱平寇,40天时间平定了宁王十五年之乱,而且是当时我记得好像是4000人打败他20万军队,还斩杀敌军无数,自己只牺牲了很少的几个人,所以文韬武略兼备。
所以说在我们前面说的定义的完人之下,就是如何以知行合一践行,以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完人。其实我们想首先知行合一持之,我们讲的是良知,知本身是良知,不只是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重新出发的一个认知。阳明先生说的无善无恶性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心出发的良知是人性善的原始知觉,这个是我们讲的知行合一的良知,就是以良知自然驱动的为或不为是完人准则的必要条件,就是知而不行,行而不力,更不能知行合一的重要因素是在知与行之间存在阻碍,而这个阻碍是什么?这些阻碍就是非良知的这部分内容,当然有些是习性,比如说怠惰,这个自力犹豫、空寂,最重要的还有利弊的权衡,就是很多我们不能知行合一首先是利弊的前提,就恰好许多时候是功利思想在阻隔了知行合一,所以我们用成功学来解读他肯定是错的,就是直接去解读肯定是错的,而许多人就是在以功利思想,甚至是以成功学思维来试图解释知行合一的价值。
因为我们讲只要说读阳明先生,然后心学除了理论的知识系统化的了解熟悉,然后还有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对阳明先生的整个生平要去做了解,你才能够真正的领会心学的精髓和它的价值观所在。
我们来看看阳明先生是如何捍卫完人价值观,驱动知行合一的。当时我们知道阳明先生曾经任正六品的兵部主司的时候,当时是35岁那一年,明知道当时的宦官专权也谈不上专权,在误导我们的帝王参政。
明知有很多人因进谏武宗,然后皇帝过度宠信太监而被迫害,但是王阳明先生知道,如果他也去进谏一定会出问题,但是阳明先生自觉如果沉默苟安,与完人圣人的理想不符,也就是阳明先生明知必有难,但是仍然上书论政。最后果然不出所料地触怒了宦官刘瑾,当时被廷杖四十,这个是最重的廷杖处罚基本上也就是往死里打,但是还好命大,最后也被贬职到贵州农场做了个九品之外的驿氶,其实贬的目的都不是贬,主要是想期间对他进行追杀,实际上就是想把他给灭掉,而期间还屡遭追杀,还不是一次,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来遵从内心的良知以达知行合一,通往圣人之路。
所以知行合一有时候不是一个功利的东西,尤其后来包括阳明先生到了农场以后,虽是身处荆棘丛生、虫兽出没、恶疾流行、瘴气弥漫的这种险境,因为我去过那个地方,在现在的贵州那个地方仍然都还是比较荒僻的一个地方。
你要想在400多年前,觉得狼虫虎豹出没就是一个半山上一个地方,尤其他所藏身的他所置身的山洞,这个阳明先生是在生死之中体悟,这个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日夜反省,得法,然后叫做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疑之贼。
当然后一句话听起来确实很励志,但是不能够错误解读,就是三者皆破,三者皆破万事皆成。在事中我在棺中思,因为他是躺在棺材里面思考我为什么这么担忧,这么害怕,然后这么恐惧,这么忧心忡忡,不是穿越地狱,应该说是他通过这种方式穿越地狱去看透生死,方得了我们现在认知的圣人之道,吾性之主,向之求理于物者误也,只龙场悟道,比如说我们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历历在目的我们的文革,还有包括柬埔寨,因为我们也在柬埔寨拓展业务,柬埔寨的红色高棉在体制或者社会这个由体制和社会在驱动黑暗森林法则,开启民众互害模式。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或者明哲保身,或者参与毒害,你或者参与互害,或者是明哲保身,或者是以生命去捍卫,从良知出发的知行合一,这个时候真的是有生命之虞的,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像阳明先生当时进谏的这样一种态度,如果是,我们就真敢标榜自己是知行合一了,心学认为良知才是知行合一的真知,必须要有抱朴守真的永恒初心。
用俗话来说,就是要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要有无欲而刚,我想无欲而刚则必达知行合一的这样一个境界。同时我要强调一点,我不反对实用主义,也无意褒贬功利,甚至说我们自己也在承担着社会责任,投资者的责任,企业伙伴的责任。
身处在名利场中,因为选择了商业,当然我们自己一定要表白一下,曾经的初衷是做科学家甚至做学术,甚至做文学家,也是期待的,当然现在没想到这个大的洪流驱动之下,最后还是进入了商业。
尽管我们也自认没有办法去回避,但是以实用和功利来概括阳明心学。实则是以偏概全,甚至是难免有歧义的曲解,可能会予人以助力,但是也可能会误人子弟,至少我们是误读了阳明心学的本质和精髓。还有一些思考前面大概是我其中的一个思考方向,另外还有需要点时间,目前我们从事的是互联网产业,从互联网时代联想关于一些知行合一的第二个一个小的思辨,知与真知的问题。然后尽管互联网这个是我想讨论的第二个课题,当时我们知道刚才,但这个已经偏离了我们知行合一,因为真知我们知道良知就是真知,但是我们世俗中很多人说知行合一实际上是讲的是不是言行一致,是不是知道了又不做到这个问题,但这个解读的知行我觉得是错的,就是因为知行合一本质精髓是从心出发,中间在行中是没有间隔的,实际上之和行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既然有这么多人在解读之后,真实的问题,我也恰好就信息这件事情来做一个交流,有点应该说用世俗的方式来恰好来交流一下这个方向。
尽管互联网我们说带来的是什么?是信息极度对称,这个是个搜索时代,然后包括还有算法推荐是吧?但是我们知道比如说搜索,但是搜索时代它有选择性的偏差,你看我们搜索自己真的不知,然后搜一个东西,但是往往我们有意识的搜索是带来的是认知的偏执,比如说你迷信的人你去收迷信的内容,你就会越来越强化,你会找到很多共同的更多的观点,甚至更多这样的群体,然后形成更强化的共识,所以有不确定因素。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算法推荐,这种算推荐进往往也是带来认知固化和变成井底之外,更多是同质化的这种信息,甚至这种推动认知达到有可能我们现在互联网流行一句话说,往往有时候你身处愚昧之巅而不自知,那算法也好,推荐也好,引擎也是恰好就会有这种作用。
我们在其他地区,包括我们第一个主要市场是在东南亚,第一个市场是在缅甸,我们在那边,当然缅甸现在战乱没有办法去启动工作,就是整个市场和社会秩序、商业秩序、金融秩序都是瘫痪的,包括口岸也停止。所以现在我们在转战东南亚其他的地区没办法,等待期间,在缅甸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的就类似于中国今日头条的这样一个产品,就是其中也算法推荐,当时我们也在讨论,我们内部在讨论,因为大家说你算法推荐你推的都是他喜闻乐见的,他去根据他的阅读点击的情况,根据他个人的画像去推荐的东西,会不会让人我们都知道一定会让人先说到内卷化,但是其实算法推荐它是个双刃剑,就让你能够算,其实你知道他受众一定是更喜欢趋同的,价值观趋同的同类,我们向同类相聚。但是实际上刷卡的时候,你是可以跟他适度的推荐相左的,甚至你认为更符合底层逻辑接洽的,比如说我们讲些原理,更真理的内容也是可以推荐使用推荐来修正的。
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是没有看到有人这样做,因为大家迎合消费者是处于商业驱动,所以做互联网产业的,我们也必须要去思考如何产业,如何知行合一,这是非常大一个问题,你得去跟自己的商业利益去还有你的投资者,还有你的用户,你要去做这个你,要去做很多的妥协,你才能够达到知行合一。
也是我把它作为一个我在思考的一个例子,如果要说往大陆说去,像我们知道的百度本来,不应该去提某一个企业,这不太合适,但是确实百度曾经有过的过错,大家都知道,比如说他通过算法推荐,你比如说在莆田系医院,大家知道的是你有一点瘙痒,然后你不知道什么问题,因为每个人我们都不可能是医学专家,你有时候为了方便就网上一搜。结果一搜,然后算法推荐的,其实因为这个推荐可能跟你推荐的不是真正的解读,往往就给你推荐到一些做Seo搜索引擎算法的这些,还有交了怎么说做了竞价排名广告的,然后这些医院里面去,然后实际上很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而且其实你只是一个瘙痒本身没有什么,过两天自己好的,因为有一个数据说是进了某医院,这些性病的95%都是被百度带到坑里面去,因为只有50%真正有性病,所以这种做法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种如果知行合一在企业里面能够影响个体,比如说我们的大帅哥李彦宏同志,如果他自己本身他作为创始人,他就有坚定的知行合一的完人准则,我想的话会减少多少这些人的生命还有财产的损失,所以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值得去探讨的一个大的课题。当然我们讲其他的算法也都是一样,搜索也好,尤其是现在的算法更可怕,就是更内卷化,我们感受到的一些就不展开去多聊了,大家时间也非常宝贵。
就像谢老师说的,如果有机会或者有可能或者我个人在心学这块的领悟能够提升那么一点点,也期待再一次有机会再来交流,反正我认为就是我个人的思想是人皆是学而知之的,学而知之,思而知之。而这些典籍就是像《传习录》这些典籍是我们百千年来得自智慧沉淀,就是通过一本典籍思想,我个人是这样觉得是特别欣喜的,开卷不是有益,我是开卷欣喜,如历三生三世之人生,学阳明心学胜千年之混沌,我是这样来看待,留下的一些精粹这些我们的文化典籍也好,还是学而时习之,学而思中的智慧,我是这样理解。
世间万象不迷失,我们需要自己的,如果不想就是不至于迷失的话,我们需要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达成和解。
有时候我讲的是和解,因为我说的是选择,可能有时候因为你在利弊之下,你要选择还是很难,我们没有办法,我们都是俗人,我们没有办法像阳明先生像孔圣人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我们可能做不到,在生死抉择在利益攸关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需要用这些思想来,我们想的话我们就俗一点,我们把标准降低一点,用这个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达成和解,自然也就与世界达成和解的知行合一之自在。
如果真的做到知行合一,就是阳明心学是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思维和方法论,知行合一是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路径。心学认为内心天然之道的是非善恶,就是致良知。
阳明先生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
但是人们之所以不懂得自己有良知,最大的原因就是良知被遮蔽,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权衡,做每一个思考,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的时候,因为有利弊的权衡,一直无法做到执行合一。就是在我讲不是个人内心世界,我讲的是触碰到更多文化,刚才也说了一下,由于长期在海外,尤其在南亚东南亚处理工作,就是接触许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还有文化,关于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但是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没有什么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的事。
但是就是刚才我说的,我们每个人肯定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万事万物尤其是利弊上,甚至更严重的这种时候去以知行合一的世界观去执行是肯定很难。
这样的话我们还是难免我们俗一点,还是在讨论,像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知行合一这样的一些感触,在我看来比如说我们也实用主义一下,比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这种素养问题,这是我感受非常多的,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想的话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也就不用去回避。
你像中国人走到外面,其实在素养面前,比如说我们同样是跟日本人跟个别的地区的一些欧美人,我们肯定外界如果没有对你深度接触之前,他对你的素养的认知和认同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相信经常在海外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我们是真实的感触,当然我们只能说尽可能地我跟团队也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去教育社会对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素养的认知,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人,从自己的团队自己的企业开始,就是这样去做到一些尽力而为的。
首先我想从历史观来看知与行的问题。比如说举个例子,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这些前辈学者,这些个我们的年长长辈,像我们七八十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前,我们大街小巷都应该有很多的文明提示,这种文明提示你对今天的90后和00后跟他说,他完全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种提示,你这种提示什么?
比如说大街小巷,比如说你包括你甚至当时我们成都,因为老家在包括其他的一些二三线城市都是一样,你看城市里面这些墙上会写着“请勿随地大小便”,你对今天的人来说,你觉得是完全这是很搞笑的,但是那时就有,而且即使有这种提示,有提示,还是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在有文明就是有开化的这种解释了,因为以前这个是很正常自然的一件事情,而且尽管有提示,仍然在早期的时候仍然是旁若无人的这种大小便,而且不以为耻。经一定的几年这个时间过去以后,大家突然自我的教化还是开始起来,当然还有约束过,还有旁边的眼光也开始发生变化,顾盼左右后,还是随地大小便仍然不鲜见,但是到今天你看我们再也看不到随地大小便的,应该说我们没有人会在一个繁华的大街上,会有这种随地大小便的念头闪过。
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做到了知行合一,因为根本就不会这样去想,没有作为也叫知行合一。比如说刚才我们说身犯险境的时候,如果你知道正义应该是怎么去表达,你的良知,该怎么出发作为和不作为,当下不用思考就做决定,这就是知行合一,这就是我们知行合一,从这种表现方式,就是说我们觉得讲知行合一用四句教的东西来巩固,好像更有意思。
这样的话我们觉得请勿随地大小便,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知行合一在今天这个文明社会,但过去肯定不是,包括今天你看在东南亚很多地区,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现象,本来前两天我都在大街上看到,因为现在也在境外,我当时想拍下来,但是我觉得不太礼貌,就没有拍人家,我说拿来作为今天的镜头发布不太合适,因为不但不太礼貌,可能也有侵犯人家隐私之嫌,所以也没有这样去做。
当然我们有时候比较忌讳去拿别的国家,我们讲别的国家别的地区不好的地方,当然我个人在讲一个题外话,就是因为我们长期在境外,长期在境外处理工作,有时候对于这个话题不能延展,我只是简单说一下,对于我认为当然第一我们中国人中华文化,我们这种我们要去尽可能在外面去垂范,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但是对于国家民族这块,因为我们还是比较喜欢用历史观,就是人类300万年前从非洲一起来到世界各地,然后包括国家这种概念,我们知道产生的时间,然后从原来的城邦,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从二战,比如说一战到二战期间,我们二战结束之前,那个时候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但是你看现在时间还不到100年,整个整个世界现在有280多个国家,而且几乎每一年这些国家的都在发生一些变化,而且它的整个国家的这种政治体系更是发生更多的变化,像现在君主制的国家也就只有20多个,但是以前全部都是。所以这个是个题外话,因为我想的是用更宽的从历史观时间和空间更大的一个幅度,我觉得做一些思考可能会更有更有意义,大概带过,算是有感而发。所以我也讲的是因为我们在境外要做对比,难免要提到其他的国家,甚至说提到其他国家优秀的,就像原来我们知道日本是特别善于学习的一个国家,当然日本民族也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日本曾经也是非常蛮横愚昧猥琐不堪,甚至可以说,甚至你看原来曾经很古远的日本时代是什么?
一个萎萎缩缩的,然后开个小船,当时也偷偷摸摸,包括它内部也是六七百个藩国打来打去,大家就是极极其混乱,也没什么,一片荒土,文化也是舶来。
当然这种舶来不能说是错,这个是他比较开明的一代,当然他是真正的变化是最大的变化是在江户时代,然后实行国民素养教育,大幅的他们的国民素养提升,当然最大的提升是后面的明治维新。
但是很遗憾,我们中国本来有一次不一样的机会,我们的这个我们当时的戊戌变法就是百日维新,很遗憾,因为很特殊的这种历史文化,还有国情的原因失败了。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这种文明崛起,然后至少我们从今天来看它的国民,所以至少从国民素养这个来看,我们不能去讲二战的这些思维,就是今天的日本的全民素养的确是很高的,这个是没有问题。包括我要讲一个比较近的,因为经常去的一个国家新加坡,新加坡实际上当时是你看马来西亚就是想把他们分裂出去,就在一片海边,黄土地,然后去。立国之初,其实当时他们为了你看我们是一群乱哄哄的人,要怎么样来去制定规则,对于违反比如说公共秩序,甚至说公共卫生,就像我们刚才随地大小便这种可以体罚重心这种方式来维护。这个过程过去,今天你到新加坡,你看今天这些体罚可能已经完全基本上就很难派上用场的,这些重的体罚都成了一个传说,它已经形成了自觉驱动,不会去违背这些规则的,这样一个,当然他可能要历经一两代人甚至更长的经历,有快有慢,那还是不是完全定的。
所以我想的话在这方面在数量这方面他是做到了知行合一,但同时尤其是东南亚很多的地区,我们看到确实有很多地方我们看的是有法不依,但是执法也不严,偷盗也是常态,很多地区这些民众也是见利忘义、见色起意,更是另外一种打引号的知行合一。我刚到新的一个地方,我不是特别想提自己发展的国家去诋毁它,甚至就算真实的。因为我刚到其中一个国家,4月份,然后还被抢劫过,但是抢我那个人比较倒霉,他抢我手机,现在我速度比较快,他骑摩托我一下把他给踹下来,然后对方还受了伤。但这种经常遇到,但是在国内,我们说中国现在不会,你看中国就很当然的确是,但是我们要知道像这种飞车曾经在80年代60年代初在我们的广州的飞车都是成群的,所以有个过程。有些事但同时尤其是东南亚很多的地区,我们也看到确实有很多地方我们看的是有法不依,但是执法也不严,偷盗也是常态,是个很多地区这些民众也是见利忘义见色起意,更是另外一种打引号的知行合一。
我们中国有些地区也是向东南亚一些地区输出抢劫诈骗、这些的重灾区,反正让人深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当然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地区的一些不一样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思维方式和素养,还有他们做到了的一些知行合一,不管是法纪还是公共秩序的遵守,还是契约精神,还是这些,我都觉得特别好,他们有些像企业精神,我们认为是由法律去约束他的企业精神,但是有些企业精神其实我们觉得他就不是真正他是真的是一种精神。就像我们在国内像比如说我们国内做投资的小平老师徐小平成就我们天使投资第一人,他早期投很多项目根本连合同都不签,你怎么解决?你只能去,他不是契约去管理,而是契约精神,他就只能要看对方向,看对趋势,看对人,对人的判断不能够出错,如果人出错了就是你没有企业精神,有时候契约也是很麻烦的。你会累死掉,让他打官司去,所以看对人是最重要的,所以为什么人家老外说投资就是投人是非常重要,他不是说潜意识活动去把管理的,而是真正的企业精神,也就是如果一定要说真正能够洞悉这个人有知行合一的精神,而不是拿契约去约束它,所以我们做商业也是有雷同的地方。
好了,时间差不多,我最后想表达一些,我个人认为就像刚才我在说宗教一样,它是个很纯粹的事情,你要么选择就是不信,我想知行合一就是一件极其纯粹的事情,而且完人之路也并非坦途,也许我们可以世俗一点去拆分遵循,就是生活上的一点一滴的知行合一。
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首先是个选择,如果是三观的知行合一,那就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
我想的话就是两种选择,一是生活上的知行合一,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得跟自己内心从心出发去确认,我是不是就不要去犯那种,我们听了很多的道理,但最后过不好这一生。就是没有办法去做到,最后给自己添纠结,然后自己的价值观在搏斗,然后反而让自己越来越混沌。
另外三观的知行合一,首先对如果是价值观这样的知行合一,就是三观的知行就是价值观的一个抉择,他都不是选择他是个抉择,要痛下决心的。我想的话就是最后我就是说要表达什么,我想我们阳明先生在离世之前给世人的一句话就是要表达的很多,但是我觉得真理无法穷尽,就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谢谢大家,但是本来应该是用阳明先生的最后一句话来做总结,但是我还是想用另外一个哲学家我特别喜欢的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期待各位老师各位前辈的指导、拍砖,确实是期待大家指导,我们讲的叫“共修群”,大家共修共知,好,谢谢大家,谢谢。
最后阳明先生在最艰难的时候知会他的父亲,然后给他的带的信,写的那首诗就是在他最困难被追杀,就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表现出的那种气度,就是因为他要做圣人,他知道尽管我现在他都还没有在龙场悟道之前写的那首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好,谢谢各位,谢谢谢老师。
主持人谢润良01:00:05
非常感谢王老师的讲课,王总的知识面还是很广的,见多识广,多见多闻。
咏和院长有事耽搁,不方便点评本次论坛,还是由我略微说几句,充个数,现在各级官员各界名流带头学习,探讨宣扬阳明心学的很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多学一点不会错。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半途出家,甚至有的刚刚接触一年半载,基础不扎实,功力有限,功夫不够,难免会有盲人摸象,雾里观花的感觉。
说好听点,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仁和智不是这么容易达到的,我们还是要谦卑自牧、自觉自律,还是要时时刻刻深思,共勉,真做好知行合一,难矣哉。
修道德做学问,没有捷径偏方可以速成,要有积累,最好是日有定课,我是倾向于渐悟,逐渐领悟,不奢求顿悟。现在的人包括我自己很难顿悟,说难听点,业障深重,有人说唤醒良知是非常幼稚的念头,阳明心学应该不是这样认为,乐观的看法是人人都有良知,我们可能略微提前一点察觉,恢复罢了。
将我自己一路走来,作孽很多,从高标准的学术角度考虑简直有罪,还想一步登天成为圣人贤人,恐怕是妄想成魔,只有踏踏实实活着,活在现实当下,坚持内省,惭愧忏悔,尽量做点好事,才是真进步。克己才能复礼,做得不够就少一点空谈。
小老百姓空谈虽然不至于误国,误事还是会有的。
今天听了王总的讲座也很受启发,从前人讲”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想这个才是真功夫,处于艰难困苦境地学习经典和不愁吃不吃穿学习经典,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能够修到此心光明,夫复何求?当然富贵学道就要多考虑考虑如何利他,我想这才是这部分人的知行合一。比如一笔生意可以赚30%的利润,为什么不拿出5%或者百分之几去做公益呢?我只是举个例,没办法强制推行,也不一定要各位企业家遵守,举例而已。
又比如一件事情去执行,可以留点余地就尽量留点余地,不要赶尽杀绝,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个也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将道德贯穿于实际操作,难道不好吗?说起来头头是道,利益当头就不是这回事,但是我们说话又是必要的,大家都不说,那就变成哑巴世界了,像阳明格竹,虽然他说没有格出名堂,外求无用,但我也可以说正因为他下过格竹苦功夫笨办法,才会恍然大悟,内心明白。
在开讲听讲的过程中,说不定我们当中也有人会大彻大悟,今天王总讲课给我印象最深,我也最赞同的就是我们研究阳明心学,不能偏离正道,不能纯功利,简单把它定位在成功学,是小看阳明。心学心学还是要以心为本,修心为上,在目前大量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很容易接收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反观内视、修复调节我们的心,方向必须对,过程可能避免不了。再次感谢总王老师忙中抽空给我们讲课,感谢咏和院长辛苦维护万和书院,辛苦维护自利利他共修群。
感谢各位学长学友一如既往地收听、参考、支持,本期论坛就此结束,各位,晚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