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霍乱时期的爱情》本该是圆满甜蜜的?

8、《霍乱时期的爱情》本该是圆满甜蜜的?

00:00
13:32

1 .马尔克斯:“文学上的流亡者”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勇,欢迎收听我主讲的《诺奖文学课》。


今天我们来谈谈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代表作《百年孤独》就成为诺奖文学作品中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而且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很多当代作家都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他们既在马尔克斯那里接受了文学的启示,然后又要从马尔克斯影响中摆脱出来,找到自己的讲故事的方式。从马尔克斯对其他作家的影响来看,他可以称为“作家中的作家”。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2014年去世。他的经历中有几点对于他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点,他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他从外祖母那里学会了讲故事的方式,在外祖父那里开拓了视野。他的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用“一种毫不动声色”的语调“讲述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仿佛是她刚刚亲眼看到的”。大家只要想想《百年孤独》中那种讲述方式,就能明白这一点。马尔克斯的外祖父曾经是一位上校军官,参加过哥伦比亚内战,人生历丰富,也把这些经历讲给马尔克斯听。不仅如此,外祖父还带马尔克斯开阔眼界,比如带他去马戏团看单峰骆驼。有一次,马尔克斯对外祖父说自己还没有见过冰,因为哥伦比亚是个热带国家。于是外祖父就把他带到香蕉公司的储运仓库,让人打开一个冰冻鲜鱼的冷库,叫马尔克斯把手伸进去。“《百年孤独》全书就是源于这一事实”。大家一定还记得《百年孤独》的开头第一句话,这可能也是小说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开头了——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前,他准能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午后


第二点,是阅读的影响。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首都的波哥大大学读法律系时,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恍然大悟,第一次意识到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于是他对自己说,如果小说“能这样写的话,我也能写”,因为他的“外祖母就是这样讲故事的”,“以最自然的口吻讲述最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尔克斯还提到了其他作家作品对他的影响,比如美国作家福克纳和海明威,秘鲁作家略萨,这三位也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此外还有《圣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作品等。当我们说马尔克斯对后来作家的影响时,也不能忽略马尔克斯同样是在其他作家的影响之下成为作家的。当一位作家在黑暗中摸索时,哪怕是一点幽光,也会让他找到出口和方向。文学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作家,但是当我们在人生中摸索时,也需要黑暗中的一点幽光。文学阅读的意义正在于此。


第三点是马尔克斯自身的丰富阅历。他读大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当过记者、编辑,很早就离开哥伦比亚,颠沛流离,在巴黎、巴塞罗纳、纽约等城市旅居过,还有拉丁美洲的一些城市,比如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古巴首都哈瓦那、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等。这些经历让马尔克斯丈量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把拉丁美洲作为整体来把握。因此,马尔克斯才说,“我更觉得自己是拉丁美洲人”,而不仅仅是哥伦比亚人。认识故乡的最好方式是离开故乡,离开一段距离返观故乡,在其他地域的参照之下审视故乡,才能见到真正的故乡。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了让故乡重新成为风景,成为被观照的对象,需要离开一定的距离。


说起马尔克斯,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但是,马尔克斯本人却很排斥这个命名。魔幻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从拉丁美洲之外看到的拉丁美洲的现实,外面的人觉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很魔幻,不像是真的,但在拉丁美洲人看来,这些却是再真实不过的现实。所以,马尔克斯拒绝魔幻现实主义者这个头衔,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社会现实主义者”。他只是想表现拉丁美洲的现实,这个现实不同于外面的人所看到的现实,但是,如果不跳出去,也看不到这样的现实。马尔克斯形象地把自己称为“文学上的流亡者”,这种流亡,从空间距离上看是离开,从审美上看,却恰恰是一种重新接近的过程。流亡意味着孤独,在《百年孤独》出版之前,马尔克斯已经写了几本书,但他仍然寂然无名,穷困潦倒,几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当掉了。此时,他大概在自身的孤独和潦倒中也体味到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吧,这样,他就成为了拉丁美洲的化身。



2. 获诺奖后的首部小说


《百年孤独》这部作品拯救了马尔克斯,他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以继续当作家了。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世界声誉。在此之前,马尔克斯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帝保佑,永远也不要把诺贝尔奖授予我”。他获奖后,记者问他,“很多作家相信,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就是死吻。您认为您得到诺贝尔奖以后能不能在原有的层次上写作?”马尔克斯回答说,“我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非常满意。可是,问题是,我现在就要比过去更有名了;名气往往把一个人的私生活剥夺掉,而私生活却是一个作家所需要的。但是,我会继续保卫我的时间来写作”。


马尔克斯没有食言。我们今天要讲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作品。这部作品很特别,它的构思、部分的写作是在马尔克斯获奖之前,获奖之后,马尔克斯推翻了原先的写作构思,重起炉灶,我们今天看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后来重写的作品。1982年,马尔克斯获奖的消息传出后,墨西哥的民众包围了他的住宅——当时,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定居,墨西哥民众给他送花,在他住宅外欢呼。马尔克斯只好住进了旅馆里,在旅馆里,他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采访的最后,马尔克斯说他正在写一部爱情长篇。他说,“大多数爱情故事都是悲哀的,总来个悲剧收场。在我写的这一部小说里,这一对情侣是事事顺遂,他们是完完全全地快乐。就我来看,快乐已经是目前不流行的情感。我要把快乐重新推动起来,使之风行起来,成为人类的一个典范”。


马尔克斯提到自己正在写作的这部作品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奖后的各种应酬让马尔克斯的写作中断了一年,当他终于静下来重新写作时,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已经写出的那一部分,于是他开始重新写这部爱情长篇。最终,《霍乱时期的爱情》由原先的一个快乐、圆满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苦涩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写了一场长达53年的爱情长跑,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中,男女主人公都经历了很多。女主人公费尔明娜经历了外表光鲜、实则没有爱情可言的婚姻,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则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性爱,等到费尔明娜的丈夫死去后,他才与费尔明娜走到了一起。这时候两人都已垂垂老矣,山河巨变,人也面目全非,他们还能重拾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爱情吗?或者说,他们的爱情能经受住半个多世纪时光的考验吗?



3.“一个人只是在写一本书”


这些问题我们留待后面具体分析,这里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故事,一部分来源于马尔克斯父母的爱情经历。有一段时间,马尔克斯每天下午都去看他的父母,跟他们聊天,询问他们的过去,那时候他的父母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当然,马尔克斯没有告诉他们,他在以他们为原型写小说。二是写《霍乱时期的爱情》的那两年时光,是马尔克斯“一生最快乐的时候”,事事都很如意。我们不禁想问:在快乐的时光中,又是以父母的爱情故事为原型,为什么最终发展成了一 个苦涩的故事?


原因在于,马尔克斯不仅仅满足于写爱情,他是以爱情为线索把握时代的变迁和拉丁美洲的整体现实。在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的一次访谈中,马尔克斯提到了福楼拜对他的影响。他说福楼拜在《情感教育》中“不但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而且对那个时代作了准确的再现。他在小说中创造了法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的环境气氛”。这也正是马尔克斯的雄心所在,他希望通过爱情故事去讲述拉丁美洲的特殊历史年代的环境气氛。


一旦和拉丁美洲的历史联系起来,这部小说就必然变得沉重了。通过爱情去透视拉丁美洲,这在马尔克斯那里也是必然的事。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是在写一本书”。也就是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了很多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指向同一种现实。马尔克斯甚至还说到,“我们拉丁美洲作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我们在讲述同一个故事”,“我们写的也是同一种现实,我们每个人在揭示这同一个现实的某个部分”。这“同一个故事”“同一种现实”,就是拉丁美洲的故事和现实。


也正是拉丁美洲的现实这个核心,把马尔克斯的童年经验、文学阅读和成年后的漫游凝聚起来,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他讲述拉美故事的财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家获得诺奖后的首部小说,同样指向了拉美的现实,它和《百年孤独》一样,都不是什么魔幻故事,而是真正的现实。


好了,这集就先讲到这里了。在后两集课中,我们就深入到《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中,看看作家是如何洞察爱情,又是如何审视拉丁美洲历史变迁与现实的。


本集提及的其他作品: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变形记》卡夫卡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情感教育》福楼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61319bq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