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类申论范文: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

行政执法类申论范文: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

00:00
04:25

          按照后台数据分析,每逢周末阅读和抄写申论范文的人数只有平时的30%左右,我不敢说我整理的申论范文是最好的,但我坚信周末还在坚持学习、坚持抄写的你是最棒的!

          本文适用范围和思考角度: 

          在“行政执法类申论考试”中,如何调处行政相对人的矛盾?

          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如何调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在司法办案中如何调处各方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

          抄写习得新知、抄写稳定心态、抄写累积信心,抄写不是万能的,但却是心无着落时的有效抓手。

                                                              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需要给矛盾纠纷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努力让公正以最优方式、最快速度实现。诉讼与调解都是纠纷化解的方式,但调解更加贴近基层,方式更加柔性灵活,途径更加简单便捷,更有利于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解析:第一段,开头引入。今天文章主要讲调节矛盾,它其实可以用在很多主题里面,比如大家最关心的“行政执法类申论考试”,在执法过程中,如何调处行政相对人的矛盾?亦或者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如何调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在司法办案中如何调处各方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

          本段大家重点记几个句:一是“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这句话强调了矛盾处理的重要性。二是“获得感”和“公正的最优方式”,它们在涉及“法治”“治理”“群众”等主题中都很好用。】

          实践中,一些纠纷看上去调解了,实际上没有实质化解,既给当事人增加负担,又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调解只是给纠纷画逗号,而不是画句号。奋进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解决问题,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解析:第二段,提出论点。这段很好地运用了“画句号”这个意象。大家读标题时可能就已经注意到,“画句号”放到文章标题里面,本身就很吸引人,因为“句号”一般指停止;而与之相对的“逗号”,一般指的是没有结束还会继续进行,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我们调节矛盾纠纷的目的是要真正的解决问题。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大家学习。】

          增强责任担当,践行为民情怀。纠纷无论大小,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久拖不调、久调不成,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所以,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和“就地”。及时,就是坚持“马上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实打实、心碰心地交流,讲好事理,论好法理,说好情理,不让群众闹心,不让问题积压。就地,就是坚持“上门调”,人往一线走,事在一线办,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不让群众跑路,不让矛盾升级。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调节纠纷要有担当和为民情怀。本段我们先注意“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这几个词,它们都是写分论点的常用角度。大家记忆时可以这样理解:“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然想做到“一切为了人民”,那就需要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有“情怀”,那么“情怀”都包括哪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和担当”了。理解这三个词的关系,很多文章就相对好展开了。

          在具体的做法上,还可以再记几个关键词,我用下划线做了标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实打实、心碰心地交流,讲好事理,论好法理,说好情理”,其中“一条板凳”“实打实”“心碰心”“事理”“法理”和“情理”,这些词极其生动,放在文章中,整个场景就“活”了。】

          狠抓源头治理,努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为此,应当走进利益群体中间,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把问题搞透、把原因弄清,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坚持综合施策、集中用力,以联合调处促精准化解。在调解过程中,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矛盾,揪住矛盾不放,抓住问题不松,努力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调解纠纷要狠抓源头治理。本段首先注意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强调要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面。强烈建议大家记下来,不只在考试时可以直接引用,这句话在公务员面试也非常容易考,很可能拿来出题。

          其实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类似的观点和提法,比如《黄帝内经》中有个名句叫“上工治未病”。说最好的医生能在你的病症发作之前、在你还不知道自己会得病的时候,就把病给治好了,以至于——你根本就不用生病。是不是很高端?

          这还没完,有个著名的典故说,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的医术谁最高明啊?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其实是最高的。他总是在别人还没发病的时候就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我们家里。我二哥的医术次之,他能在症状初发的时候遏制住病情,所以他只在我们村里有些名气。我的医术其实最差,都是看人病情很严重了才开始治,动不动就做大手术,一天天的双手沾满鲜血,用的都是猛药……结果我名气反而特别大,诸侯都知道我。这个故事和“上工治未病”是一个意思。

          所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类似的内容就可以有很多引述的角度了,除了扁鹊这个故事太长,只能作为谈资外,我们还可以用“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都可以阐发出类似的意思。毕竟,刚开始往往都是小矛盾居多,将问题消灭在萌芽当中,就能给后面的工作减轻了很多的压力,这不仅是调解纠纷调解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很有用的原则。否则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岂不悲剧?】

          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化解能力。矛盾是永恒的,矛盾纠纷不可能孤立产生存在。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化解矛盾的复杂性、解决问题的艰巨性前所未有。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提升的紧迫感,认真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认真学习掌握化解矛盾所需的知识,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把纠纷往调节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调节矛盾要提升能力。本段先记这句话:“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它其实就等同于我们之前文章里讲过的那句“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情况新的问题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就必须要有……这两句话经常用在讲原因、讲背景时用。

          另外,再积累两个关键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提升的紧迫感”。我们一般说某个人发现自身不足时,经常用的词只是某某某“有缺点”,这样就太过直白。放在申论写作、公务员考试、面试、遴选考试中,我们一般则会说“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提升的紧迫感”。它们是机关单位里面通用的表达方式,属于“行话”,积累下来,可以潜移默化提分。】

          调解纠纷看似事小,却关乎文明与法律的界限、关系个人权利与自由的边界。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调解优势,方能办好“为民小事”,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首先注意第一句:“调解纠纷看似事小,却关乎文明与法律的界限、关系个人权利与自由的边界”,这里其实是把法治的思想融入结尾之中,非常高级,大家认真体会。

          接下来,我们再看“心怀‘国之大者’,办好‘为民小事’”,它来源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今后的笔试和面试中,这个词会成为一个重要考点,大家也要多加留意。】

          【本文选自2021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并根据申论考试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