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165. 袁崇焕之死

中国历史真相 | 165. 袁崇焕之死

00:00
26:23

本期内容:

1.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2. 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具体经过怎样,后世为什么这么崇拜袁崇焕?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前面说天启皇帝朱由校死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台就砍了魏忠贤的脑袋,结果是东林党人又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然后这些家伙一致高呼,让“关宁锦防线”的超级拥护者袁崇焕同志也回来吧,我们需要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这样的胜利。


于是,公元1628年七月,袁崇焕被崇祯召见。从这两家伙的对答之中,你就能感觉到,当时大明王朝讨论东北局势,已经不是说能不能防住女真人了,而是要如何消灭对方。袁崇焕当即拍着胸脯说“臣期五年为陛下肃清边陲”,五年之内,我给你平复辽东全境。


                  一


当然,袁崇焕也提了条件,那就是“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这意思很简单,您必须对我完全相信,不要因为朝里面大臣们的议论,就把我免职,甚至砍了我的脑袋。朱由检听说五年就能把大东北拿回来,能够再次吃上人参鹿茸虎骨熊胆这些大补品,那是相当高兴,当下就笑逐颜开地表态,看你老袁说的,我朱由检咋能是那种人呢?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绝对信任你,“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


君臣之间信誓旦旦互诉了一番衷情之后,袁崇焕走马上任。据《明季北略》这本史书记载,当袁崇焕捧着皇帝给他的尚方宝剑,得意洋洋地从宫殿里出来的时候,有大臣就问他,五年就干死女真人这群王八蛋,袁大人,您有多大的把握?袁崇焕的回答是,“上期望甚迫,故以五年慰圣心”,咱们皇帝一副急吼吼的模样,我就是安慰安慰他,您这种老谋深算的大臣咋还当真了呢?当时那位大臣就目瞪口呆地傻眼了,明白了,敢情你老袁的师傅就是铁岭著名大忽悠赵本山啊。


所谓的尚方宝剑,就是古代的假节钺,等于是可以随意斩杀其他大将而不受法律制裁,袁崇焕几乎是没怎么思考,就把这个权力用上了,他剑下的倒霉蛋,叫做毛文龙。


毛文龙本来是浙江杭州人,在那个人间天堂生活得好好的,可是他爹的哥哥,也就是他在东北鞍山的那个大爷,膝下无子。家族里一商量,就把他过继到他大爷家里当儿子。这小子刚刚来到鞍山还挺兴奋,为啥?因为这个毛文龙从小就不喜欢读书,爱打仗,东北看起来有的是仗可打,于是,他投入了当时李成梁的队伍。不过在部队里混了十几年,也没得到提升,原因据说是“不肯妄杀一人,妄报一功”,也就是这哥们太实在了,不愿意杀老百姓充当军功,就没升上去。


后来努尔哈赤在东北大发淫威,连续拿下了沈阳辽阳等大城市,毛文龙在鞍山的大爷和一百多个亲人都被女真人砍了脑袋,毛文龙虽然不是亲生的儿子,但对他这个大爷兼老爹还是有些感情的,就积极地想报仇,恰好当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招募勇士,去敌后活动,啥也别说了,毛文龙当即报名,他要杀女真人。


就在1621年的7月,此人率领197名死士,沿着海岸线,一路收复了十几座岛屿,最后赶到了镇江,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丹东市,就靠着手上这不到200人的队伍,他们居然攻克了镇江,然后周围的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也纷纷投降,本来就是明朝人,这一下,找到组织了,史称“镇江大捷”。


没错,这才是明朝对后金的第一场胜利,而不是袁崇焕的宁远大捷。


并且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毛文龙不断地巩固地盘,骚扰后金,收复了辽宁南边很多地盘,即便是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背后也有人家毛文龙的巨大贡献,袁崇焕当年在自己的奏章上,也是承认的,“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我们之所以能保存锦州和宁远,毛文龙的功劳很大。


那为啥后来大家没有赞美讴歌这个毛文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被袁崇焕杀了,现在满大街都在赞美袁崇焕,谁还愿意去给死了的毛文龙点赞?


                                 二


这事是这样的,袁崇焕拿到尚方宝剑之后,公元1629年六月初一,带着人来到了毛文龙驻守的皮岛,两个人先是谈了三天,可无论如何,毛文龙都不接受袁崇焕的建议,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朝廷给毛文龙的粮饷由袁崇焕转发,第二个是袁崇焕要在皮岛上设立监督人员。从毛文龙的角度考虑,这就是你袁崇焕想大权独揽,压制我的紧箍咒,我毛某人绝对不能答应,我的地盘我做主。


可是他没想到,袁崇焕这次还带着计划B,就在两人谈判之余,观看射箭比赛的时候,袁崇焕突然命令手下人把毛文龙捆了起来,然后请出尚方宝剑,宣布毛文龙有十二条大罪,砍了毛大人的脑袋。


史书上说,在以皇帝的名义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崇焕拿出了10万两银子,分给毛文龙的部下,并且当场答应,把每年的饷银升到18万两,发奖金,涨工资,安抚住了人心。


我们现在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袁崇焕为啥一定要杀毛文龙?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是争论不休。主流观点当然是毛文龙的不对,贪污受贿,克扣兵饷,还和后金勾勾搭搭,这些都是袁崇焕当年杀毛文龙时给出的理由,当然,袁大人给的十二大罪,有的实在是牵强附会,现在就没人提了,比如说,他居然指责毛文龙在皮岛上给魏忠贤立雕像,可是你袁崇焕当年不是也哭着喊着要给九千岁魏公公立生祠吗?再比如说指责毛文龙没有收复失地,可是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事实,人家毛文龙脚下的土地都是大明丢了之后,他自己夺回来的。倒是袁崇焕,如果别人问他,你袁大人又收复了多少失地啊,他肯定无言以对,因为他一直在玩塔防,一寸土地也没收回来,


实际上,这件事在史书上也可以找到一些端倪。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这次走马上任之前,袁崇焕就和大学士钱龙锡商量,要杀掉毛文龙。《明史》上的记载是:“方崇焕在朝,尝与大学士钱龙锡语,言及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去之不难。”也就是如果毛文龙听从自己的安排,就继续用他,否则,就要杀了他。


不过呢,“不服管教”可能也不是唯一的原因,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写的《明季北略》,主要就是记录努尔哈赤崛起到清朝夺取天下的历史。在这本书里,有下面的记录,说皇太极和袁崇焕第一次议和的时候,明朝的一个降将李永芳,给皇太极出主意,说毛文龙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不如我们骗袁崇焕,说把辽宁南部还给他,条件是让他杀了毛文龙。然后书里说,“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


这一小段文字相当重要,翻译过来就是袁崇焕思索之后,答应了这个秘密协议,杀掉毛文龙换取大片辽南土地,这个买卖不亏,但因为他很快就被魏忠贤嫉贤妒能给调离了,计划也就没有真正实施。


等到这次崇祯皇帝重新启用袁崇焕,他正好拎着尚方宝剑,找一些乱七八糟的借口,砍了毛文龙的脑袋,因为在袁崇焕看来,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情,第一,新官上任,可以立威;第二,毛文龙不服管教由来已久,铲除了他,整个辽东的明朝军队就全都在他老袁的掌控之下了;第三,如果皇太极信守诺言,他可以顺利地拿回辽南的土地,别管多少,有一寸就是一寸的功劳,你别忘了,袁崇焕可是答应了崇祯,五年之内要平复辽东。到时候,就算是拿不回所有土地,拿回来一部分也是大功一件,管他是和议拿回的,还是打仗拿回的,皇帝根本也不关心。


我们说明末清初的很多史书,比如《崇祯实录》《国榷》《明史纪事本末》等,都和计六奇的观点一样,也就是认为袁崇焕是因为和皇太极的议和条件而杀了毛文龙,就连后来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地写着“以谋款而斩帅”,意思是因为你小子自己和皇太极的和议条款而杀了毛文龙。


说实话,这事比较惊悚,往最好的一面说,也是袁崇焕中计了,要是稍微想得不堪一点儿,那就是为了自己立功,不惜拿自己一方的大将脑袋铺路,整个袁崇焕的形象也就彻底崩塌。你要是问,为啥袁崇焕的形象是正面的,这事儿我先卖一个关子,我们下面会解释到。


不过呢,这里有一点也必须澄清一下,毛文龙这家伙,你说他对大明朝有功不假,可是这哥们贪赃枉法,克扣兵饷,不听指挥,也是事实。所以呢,在今天崇拜袁崇焕的大环境下,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袁该不该杀老毛,你自己判断。


                             三


无论如何,毛文龙的死,也是明末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它的后果是什么?直白地说,当时没啥后果,杀了也就杀了,可是接下来有两件事,都能和他的死扯上关系,第一件就是清朝初年,女真人封了四名汉人为王,因为这些人最能打,替女真人攻城略地,杀了不少汉人,这四个人的名字是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和孔有德,除了吴三桂,剩下三个人,都曾经是毛文龙的手下,你要是说他们的投降没有毛文龙被杀的影响,那就算是袁崇焕都不信的。


第二件事情你可以称之为毛文龙复仇。事情是这样的。毛文龙死后还不到三个月,皇太极率领十几万八旗兵,绕过了关宁锦防线,从蒙古人的地盘借道,在长城的喜峰口这地方杀入了中原。上面提到的那几本史书,对此事结论也一样,就是因为毛文龙死了,皇太极的后方稳固了,他才敢,才会这么干。


这话呢,有一定的道理,就连清朝人自己也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可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下面两个,第一个就是1629年,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整个北方大灾,老百姓没粮食吃,皇太极之所以要从蒙古借道杀向中原,蒙古人也借给他,就是因为这哥俩都有挨饿的危险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皇太极也想用一次胜利在四大贝勒中树立威信,他分析了无数的情报,最后断定,关宁锦防线已经是明朝最精锐的部署了,其他地方虚弱得一脚就能踹开。


果然,此人兵锋所指,一路所向披靡,袁崇焕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时间考虑什么围魏救赵了,他虽然私下里可以和皇太极讨论和谈的事情,但骨子里还是忠君报国为最高纲领。马上,他就命令山海关总兵入援遵化,锦州总兵祖大寿入关作为后援,自己率领精锐关宁铁骑,尥蹶子往回跑,日夜兼程去保卫北京,就怕迟到一步,崇祯的脑袋掉了下来。


紧赶慢赶,他终于在后金军到达的两天前,赶到了北京,随后在广渠门外驻扎。崇祯皇帝马上就接见了他,“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又是请他喝酒,又是和他详细商量如何打败敌人,还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时候的崇祯,是真心地觉得袁崇焕真是一个大个儿的忠臣。


不过,接下来袁崇焕的一句话,让崇祯吓了一跳,他说我的士兵们已经很累了,能不能让他们进城休息休息。


我们今天可能认为,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在古时候,这是一个十分令人起疑的要求。自古大军勤王,是一定不能进城的,只能在城外打仗,你袁崇焕熟读古书,这个道理难道不懂吗?懂的话还要求进城,你什么意思?于是,很自然地被皇帝拒绝了,如果说这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没有多想,但接下来发生的三件事情,就不得不让他深思了。


第一件,两天之后,后金军赶到,我们听听都有谁,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全都是后金赫赫有名的战将,带来多少兵马史书上没写,但应该比袁崇焕祖大寿千里驰援带来的9000人要多很多,结果呢?广渠门一战,双方互有损伤,后金兵居然暂时撤退了。


第二件,撤退了的后金兵在北京城郊外开始烧杀抢掠,北京城里大佬们在郊外的别墅,园林,庄园等等倒了大霉,基本上都是一个下场,财宝、粮食、物资和女人被抢掠一空,建筑物被一把火烧掉。


第三件,史书上说“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啥意思,就是皇太极他们抢掠了一番之后,在撤退之前,偷偷地让一个被抓的明朝太监听到他们的对话,说这一切啊,都是俺们的老大皇太极和袁崇焕袁大人设计好的,目的是兵临城下,让崇祯害怕,好达成一个合约。这个太监听到了这个大秘密之后,当晚就“机智”地挣脱了捆绑,跑回去向崇祯汇报。


很明显,如果史书记录是真的,这就是一个反间计。


据《明史》记载,这时候的袁崇焕,还沉浸在后金兵撤退的喜悦里,心里为自己的忠心耿耿点了一百个赞,结果突然接到通知,说让他和祖大寿进城,商量发钱的事情。这种好事,自然是要一溜烟地小跑着去接受,可是他还真跑不起来,因为皇上说了,怕敌人突然回来,就不开门了,从城上弄了一个大竹筐,把袁大人吊了上去,但上去之后,崇祯皇帝这一次既没有酒,也没有脱衣服,只是冷冷地坐在那里,然后开始玩非常六加一,向袁崇焕提问。


现在网上流行说法是,崇祯当时问了三个问题,一是为啥杀毛文龙,二是敌人为啥能长驱直入,打到北京,三是为什么袁崇焕的士兵要射大将满桂。可是对于这种说法,我在史书上实在找不到出处,《明史》上没说崇祯问任何问题,只说了“遂缚下诏狱”,直接把袁崇焕押进大牢,《国榷》和《明实录》上倒是说了问题,原话是:“上问以杀毛文龙,今反逗留,何也?”这话要是翻译过来,就是你袁崇焕以前杀毛文龙的时候说他不去打后金,可是你今天停在北京城下,也不去打敌人,为啥?袁崇焕的反应是“并不能对。”于是,“命下锦衣狱。”关进了大牢。

现在我们要接着把后面的故事讲完,再来分析。


一起去的祖大寿没有被抓,崇祯只是安排他接手城外的关宁铁骑,可是这哥们一番惊吓之后,回去就带兵往山海关进发,说太吓人了,俺回辽东了啊,不伺候了。他这边一走,皇太极带着兵又转悠回来了,留下来的满桂等大将全都战死,最后还是在监狱里的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信,老祖才带兵回来,拿下了遵化,永平,逼得皇太极退回了辽东。


而监狱里的袁崇焕经过了无数次的审判,最后罪名是三个,“通虏谋叛”,“擅主和议”和“专戮大帅”,也就是说他通敌,叛变了明朝,私下里和皇太极议和,并且专权杀害了毛文龙。


判决的结果很残忍,是凌迟。公元1630年9月22日,也就是他被捕的10个月之后,在北京甘石桥,无数老百姓围观之下,被残忍地千刀万剐了,死前留下了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守辽东。”这份忠贞,可谓感天动地,但当时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并不买账,他们反而愿意付钱买肉,买袁崇焕的肉。据说刽子手割下来一小块,就有百姓马上付钱买下,一钱银子一块手指头大小的肉,当场生吃,一边吃一边痛骂“汉奸卖国贼”。袁崇焕没有儿子,他的妻妾和兄弟也全都被流放,家族里的其他成员没有被牵连。


                              四


我们现在就要来讨论一下了,袁崇焕为什么被崇祯处死?实话实说,对于他的死,说法太多了,比如说《明史》里说的魏忠贤余党发动弹劾和舆论双重攻势,才导致袁崇焕被杀;再比如说清朝人自吹自擂的,袁崇焕之死就是他们伟大的领袖皇太极反间计用得高明;或者像现代一些作家写的,是朝廷里党争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内阁成员温体仁,为了打击袁崇焕在朝廷里的支持者,东阁大学士钱龙锡,而采取的迂回策略,也就是通过诬陷袁崇焕,来扳倒钱龙锡;


我们说所有这些也许都有道理,但这些说法都忘了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崇祯必须从内心深处对袁崇焕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和愤恨,上面说的这些才会成立,而我们都知道,当袁崇焕带着关宁铁骑刚刚赶回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还对他无比信赖,依为长城的,那咋说翻脸就翻脸了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刚刚说过的三件事,每一件都很致命,你带着9000关宁铁骑,在北京城下就可以抗衡一大堆后金著名将领,但为啥好几年过去了,你在辽东居然就一点儿失地也没收复呢?既然你这么厉害,咋还放任后金入关,长驱直入到北京,肆意地祸害城外的老百姓呢?这事儿别说崇祯想不通,换任何一个皇帝,都很难想得通。


甚至崇祯脑袋里的结论很可能就是那著名的四个字“养寇自重”,你袁崇焕不是打不过后金,却想着拿后金当借口,向我要钱要粮要人,是可忍熟不可忍。况且,私下里和皇太极议和,擅自砍了毛文龙,导致后金北方从此高枕无忧,这些全都是事实,那让我朱由检怎么信任你老袁呢?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袁崇焕的死,皇太极、魏忠贤余党和温体仁这些坏分子的推波助澜可能是原因,但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却是袁崇焕做事不经过大脑,不思考,让皇帝朱由检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甚至恐惧。说一句他自己作死,也许有点儿过,但在这么多因素之下,他确实没有活路了。


当然,我们绝对不否认老袁的忠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并没有任何背叛崇祯,背叛大明的念头,但忠心这玩意,和爱是一样的,只有让对方看到了,体会到了,感受到了,那才是真的忠心和爱,否则,一钱不值不说,还可能被人认为是居心叵测,狼心狗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至于说袁崇焕是不是该死,我只问你一个问题,毛文龙该死不?你若是说毛文龙该死,那袁崇焕就该死,否则,袁崇焕就不该死,就这么简单。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为啥现在袁崇焕被这么多后人崇拜?问题并不复杂,理由就两个。


第一,袁崇焕活着的时候,确实在辽东独当一面,皇太极确实拿关宁锦防线没啥好办法,等到毛文龙一死,皇太极想出绕道这个好办法之后,袁大人很快就归天了。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记住的,都是袁大人光辉灿烂的战绩,甚至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只要老袁在,大明不会亡,至于说这里面有没有逻辑,那就不知道了。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老袁不死的话,以后肯定也只能在辽东和北京之间疲于奔命,来回忙活。


第二,大清王朝入关不久,就不断地靠宣传袁崇焕的冤死,来告诉大家,崇祯皇帝是如何地昏庸,如何地刚愎自用,如何地被人蒙骗,为啥?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女真人当初入关的口号是啥?那可不是打倒明朝,而是打倒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替大明王朝申冤,甚至到崇祯的坟头上去哭祭大哥这种事女真人都不要脸地干了出来。


可是这样的宣传是让中原百姓的抵抗少了很多,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没有办法解释一件事,为啥报了仇之后,你们这些大辫子们不走了,一屁股坐到了俺们的皇位上?那咋办?只能再去抹黑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才能合理合法地上位。可是崇祯都是大哥了,也不能太黑不是?那就只有突出他的性格缺陷了,而袁崇焕恰恰是有战功还被杀了的大臣,那么,只要突出袁崇焕的冤屈,就可以衬托出崇祯的愚蠢和平庸,如此皇帝,老天爷肯定是要换人的,你们还要他干啥?甚至我认为,那个所谓的反间计也是那时候铸造出来的,因为明朝人自己写的历史,袁崇焕的死,可没有皇太极反间计的说法。


一代又一代,袁崇焕从明朝老百姓“生啖其肉”,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深可悯恻”,再到民国初年萧一山先生的“盖世之才”,最后到了现代人嘴里的“民族英雄”,以后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言归正传,皇太极的这次绕道入关,不仅让他抢了一个盆满钵满,而且这哥们还上了瘾。在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后金多次绕道进入中原,每次都是大肆抢夺一番,然后满载而归,明朝政府重金打造,还需要花重金维护的关宁锦防线形同虚设。从这一点上看,孙承宗和袁崇焕在战略思维上确实不是很高明,而且,关宁锦防线还有一个更大的坏处,那就是像吸血一样,把大明王朝本来就空空如也的国库,弄得一根毛也不剩。


当时的明朝,山海关外关宁锦防线需要钱,关里其实更需要钱,原因也是两个字,打仗。那么,关里和谁打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DrWilliamDong

    当然,袁崇焕想立威那是肯定的。但在战场上主帅如果没有威就无法指挥作战,就一定会失败。而毛文龙撞到了枪口上。 我们假设不杀毛文龙,听凭他自由发展,就一定对整个战争最有利吗?不一定,如果在开战后,他是一个主帅指挥不动的棋子,还有可能投敌,那就是致命的。

    枫落白衣 回复 @DrWilliamDong: 我记得我说了一个词,“养寇自重”,我们复盘一下当时北京城下的战争,我觉得无论如何,崇祯有这个想法是毫不稀奇

  • DrWilliamDong

    我想也许可以这样说,崇祯本人性格比较刚愎自用(不是非常刚愎自用),疑心也比较重。另外,在内忧外患中,他压力也很大,想问题视点不够高也不自信还有些惊惧(容易往坏的方向想),容易听一些人的迎合他敏感多疑性格特征的话。 而袁崇焕情商一般,没学会和一位敏感多疑的老板相处的方法。 毛文龙的被杀可以说罪不至死,但也可说罪有应得(战争期间贪污大量军饷肯定是杀头的罪,再加上战争期间不服从指挥,就更是杀头的罪。他手下大将后来多人投敌封王,也可从一个侧面令人怀疑,那就是,他本人是否有可能投敌(很有可能,不能说他大爷被清军所杀,他就不可能投敌))。

    枫落白衣 回复 @DrWilliamDong: 是的,袁崇焕认为毛文龙要如何如何,崇祯也是这么看袁崇焕的。。我们这些后人是开了上帝视角,同时选了一边站队,才觉得老袁比老毛冤。

  • DrWilliamDong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一下袁崇焕。他个人性格上能力上都有很多问题和缺陷。这是他个人命运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他对大明是忠诚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忠诚的。而且,他守住了防线,也屡败清兵,对大明有大功。这样一个人,最后被凌迟,被愚民误会侮辱,死的如此残酷惨不忍睹,我们不该为他报一声不平吗?我们不该对他报以更多的同情和尊重吗? 如果有人说,一个这样对待大功臣的大明,他不该亡吗?我也觉得有道理。 所以,性格决定名运。而且,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说,这似乎就是所谓天意吧。 供参考!

    枫落白衣 回复 @DrWilliamDong: 当然不平,当然尊重,以上帝视角来看,这样对待功臣的朝廷当然应该亡。。。但我不是道德评判官,我只想说说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且我觉得毛文龙也挺冤枉的。

  • 钟祥_yG

    关宁锦防线属于战略布局,其目的就是为了穏打稳扎步步为营进入敌人后方,如果退守山海关就成了马其诺防线,意味着彻底进入背动守护。蒋的第五次围剿就是在德国顾问团建议下采用这种方法迫使红军大转移。可以说这是种高明的布局,但是前提是后方必须得稳。

    羊肠河 回复 @钟祥_yG: 好处是当然有,重点在于更准确判断自身实力和对手实力,上帝视角看,这就是决策失误了,不管是不是有天灾,总之是明朝没扛住。不是苛责古人,很多战略决策都有道理,但一般也都有弊端,赌赢了赌输了都正常。

  • 王俊檀艺风尚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所作所为,客观的说是祸国殃民,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他没有解救百姓于水火,他也没有对历史进步起什么推动作用

    宁境致远99 回复 @王俊檀艺风尚: 哈哈哈哈,大明朝再怎么腐朽黑暗,李自成等人也不能反抗他,而是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建设它

  • lolovv

    结论不应该是:毛文龙该死,袁崇焕就不该死,毛文龙不该死,袁崇焕就该死吗?

    枫落白衣 回复 @lolovv: 这里面的逻辑是:毛文龙有罪但罪不至死并且有功劳有能力,可是如果你认为他该死,那么,同样有罪但罪不至死并且有功劳有能力的袁崇焕,也一样是可以死的。换句话说,袁崇焕是无辜的,可是死在他刀下的毛文龙难道真的是有罪的吗?

  • DrWilliamDong

    关于关宁锦放防线,我始终觉得是个常识性的概念。困守孤城不会有好结果。太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我们不仅需要关宁锦,还需要个更多的毛文龙,把关宁锦防线布到敌人后方去,牵制他袭扰他,这不是广义上的关宁锦防线吗? 商榷。

    枫落白衣 回复 @DrWilliamDong: 大明如果有五个同心协力的毛文龙或者袁崇焕,满清连坐大都没有机会。。。问题是它没有。

  • 听友228535509

    风落白衣评价非常到位,接地气

  • 刘宜坤

    非常好!听了不想睡觉!想咨询下枫落白衣!哪里有文字版合集看!想给孩子看看!

    枫落白衣 回复 @刘宜坤: 暂时还没有文字版合集,只是每集都配有文稿

  • DrWilliamDong

    白衣老师也是有倾向的(正如您所说的历史上的许多知名史家一样来了)。您明显不太同情袁崇焕,不认可关宁锦防线。所以在讲述的时候也不完全客观。

    羊肠河 回复 @DrWilliamDong: 有能力做这种节目的,岂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