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多数所谓的阅读其实还是在娱乐
最近在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上次读这本书应该是5-6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对于作者说的大家都停留在6年级的基础阅读层次我是不理解的。
在网上写了这么多年的文章,然后在做运营过程中接触过大量用户之后,我觉得这个结论太正确了,全世界都在阅读这件事的教育上花费了太少的时间。
包括我自己自认为阅读和思考挺多的,其实在很多时候也都是“娱乐性阅读”。看似阅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停留在我又“知道了”一个很厉害的知识或者道理,这种获得新知的感觉很爽,但不会再提问和深度思考了。
大家自我检验一下,每次阅读(文章/书籍)后,你有停下来通过书中的4个问题反问自己,并真正深入思考吗?有多少时候仅仅是看完觉得自己知道了就关掉文章了?
阅读之后提问,提问之后深入思考才是超越基础阅读,才是真正重要的。
但提出问题、然后深入思考的过程实在是太累了,我们很容易停留在前面收获新知的爽感中,不停地在浅层获取爽感而不愿意深入思考。
所以我最近在做一个练习,就是先不急着阅读很多新的东西,而是在每次遇见真正重要阅读时停下来,先用这4个问题过一遍筛子,必须思考完这4个问题再开始下一个阅读。坚持一段时间看看,过段时间我再来分享心得。
2,相比于运动很多人都轻视了恢复的重要性
这两个阅读摘抄放一起说,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体能
我们大量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升级我们的思维(思考方式),了解数码科技发展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软件其实升级起来很快,可以飞速迭代,卡住的往往是硬件(电池技术、COMS体积、热传导效率)。
个人成长也是一样的,经过这么多年书籍和知识付费浪潮的洗礼,思维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现在很多人其实卡在了身体体能上。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职业倦怠、容易情绪低落、容易拖延这些看上去像是精神和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其实非常有可能是体能出现了问题。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经常这样,有时候被朋友拉着去户外爬爬山,做些恢复体能和精力的运动,那些负面情绪、职业倦怠感会消失的无隐无踪。
《掌控》
最近在看《掌控》这本书,里面提出了很多专业健身教练都在犯错的提升体能的技巧,比如相对于练习肌肉力量(重要程度排在第5),练习心肺功能、身体成分(主要是脂肪含量)、柔韧度、肌肉耐力要重要的多。
心血管疾病排在所有致命疾病的首位,这就是一扇生死之门,掌控生死的系统当然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心肺功能还左右着危急时刻的治疗优先权,只要心肺各方面的指标比较好会更较容易接受优先治疗,术后恢复也会更快。
P.s.心肺各项指标差会被定为高危手术,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等意外,术后还可能引起非常麻烦的内科病。
还比如,超量恢复的概念。
不是一定要高运动量才好,书中列举了很多训练越自律的运动员却越早出局的例子,相比于运动很多人都轻视了恢复的重要性。
超量恢复是运动学的基础理论,指的是运动员或者普通人在经过一次训练后,体能水平会逐渐下降,之后经过饮食和睡眠的恢复,体能水平逐渐上升,乃至超过原先体能水平的情况。
如上图所示,在经过训练后,我们的体能会下降,身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能状态,然后逐渐超过之前的体能水平,获得“超量恢复”。如果没有继续加大训练量,我们的体能水平又会回归之前的状态,丧失“超量恢复”的效应。
当我们持续、规律地运动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我们的身体机能不会逐步上升,反而可能逐步下降,其表现有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训练时兴奋度不足、运动表现下降、性欲下降、睡眠质量差。
这个原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精力管理中。
用超量恢复的方式,让精力永远处在一个盈余状态,而不是入不敷出,这是让人变得更强大、精力永远充沛的关键点。
类似的观点在《精力管理》中也有提到,工作1个小时,休息5分钟,会比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休息30分钟更持久。不要等精力透支了再休息,而是感觉到稍微有点疲倦了就休息,这样可以恢复的更快,也能提升自己的精力上限。
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其实不需要运动到那么疲倦才能提升自己的体能,每次只需要让自己稍微超出平时体能的练习就行,然后缓慢地一点点提升,这样的过程一点也不痛苦。
在精神发展的每个阶段,我们最好的盟友都是自己的身体。——《理想的简单生活》
03,在挑战和努力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
这是我最近在努力消化的一条法则。
其实道理听完我们都会觉得很对,真正难的在于,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有点好高骛远,总想要挑战更高的目标,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无谓的焦虑情绪和挫败感。
这也是极简生活的价值,通过不断地舍弃会更了解自己、丢掉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物品和目标,并且通过一次次小的舍弃提升了自己的决断力,这些都在帮助我们在这个各方面都超负荷的世界,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04,以触动为线索找到自己的使命
这点在大号的这篇《去「遇见」自己生命中的火花(Spark)》文章中有详细的说明,不是去找,而是通过感觉线索为指引遇见自己的「火花」。
我们之前都太过重视理性,但理性在这个极度复杂、极大丰富选择和可能性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目前我觉得,先通过感觉的指引,它的决策速度极快,尤其是在这种是否真的有热情、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上绝不会出错。然后再在这些自己有热情和符合价值观的事情上用理性规划不断努力和提升。
倾听身体的声音:
大脑有时候会将你的行为合理化,哪怕这种行为已经偏离了你的价值观。
比如你可能会努力和一个惹人烦的家伙保持朋友关系,仅仅因为他是你的大学好友,也属于你常规的社交圈。
但身体没有大脑这种“伪装”功能。相反,当你的行为背离了自己的价值观时,它会发出各种信号。——《呼吸》
05,重视日常的力量
这条其实也回应我最近总结出的一个人生原则,重视日常的力量。
这里的关键词是重视,在行为上重视,现在我明显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日常明明已经做的挺好的时候,还是会担忧未来。
但是没关系,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写在最后:
其实从写的flomo的量就可以看出来,忙的时候思考就少了。
也挺好,这正是我追求的状态,思考够了就开始忙,忙累了就开始歇息和思考,和学习与写作一样,结合起来更容易不断交替上升,收获的也会更多。
这也是Weekly这类定期回顾方式的好处,可以很轻易的觉察到自己的状态。
这次我去南京见了一位朋友,她有记手帐的习惯,把她一周的生活都记录在一页纸上(有不同的区块),然后每次她只要看一眼这页纸就知道自己这周最近的状态,一周快过去了纸上还很多空白,就说明状态不对了,要及时调整或关怀自己;事情都排满了整张纸也会提醒自己歇歇。
很有点人生状态控制面板的意思,所有的目标、体能、情绪都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来,这种外在的体现非常有助于我们做自我调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