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怦怦跳,都怪手机太花哨? | 睡前聊一会儿

心里怦怦跳,都怪手机太花哨?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6:31
你的手机有哪些功能几乎没有用过?有哪些快捷操作至今没有掌握?你在更换新机时,旧手机内存是否用完、速度是否变慢?这段时间,关于手机功能过剩、性能过剩的话题,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从早期单纯的移动通讯工具,到今天人们最重要的智能终端,一部手机的进化史见证着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大哥大、小灵通,翻盖手机、彩壳手机,全屏手机、折叠屏手机……在30多年的时间里各领风骚,有的在快速迭代中已经成为历史的一朵浪花。时下的手机,早已融合了电话、相机、随身听、录音笔、游戏机、导航仪等多重功能,甚至还可以用来拍微电影、监测健康、进行3D建模等。某种程度上,“一机在手,天下无忧”并不是虚言。

手机功能不断拓展,但很多功能未必常用。从硬件上说,除了通讯外,未必每个人都需要一部音乐手机或照相手机。从软件上说,截至2020年,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达345万款。从人的偏好上说,每个人的偏好各不相同,厂商需要尽量考虑用户所需。但正如自助餐餐台上琳琅满目的食物,未必每一样都吃,但是如果数量不足、种类不多,恐怕消费者不会买账。手机功能,同样如此。

关于手机性能是否过剩,或许也不能轻下断言。事实上,早在3G时代,面对4英寸屏幕、1GB内存、双核处理器,就有人认为手机性能已过剩。当时间一路来到5G时代,用户依托更大屏幕、更快充电、更高级处理器跑网络游戏、刷高清视频时,大概没人会认同多年前对手机性能的判断。我们不得不承认,手机仍有望在创新的路径上一路向前,用更高的性能承载更丰富的功能,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就个体而言,不同人群对手机的使用程度、依赖程度的确不同。对于只是打打电话、收收信息的手机“浅用户”而言,时下的智能机的确显得功能与性能过剩。而对于数码发烧友而言,最新款的手机也未必能满足其需求。这样看来,手机功能与性能是否过剩,关键在于是否与个性化需求匹配。

在时下的市场上,所谓旗舰机、高端机、中端机及低端机应有尽有,消费者似乎可以各取所需。但另一方面,在智能化大潮中,手机出现了趋同倾向,哪怕中低端机型,也仍然承载着很多可能用不上的功能。尤其是老人机、盲人机等针对特殊人群定制的产品,使用起来仍有诸多不便。虽说厂商推出新机型是一场成本收益的综合计算,产品设计往往要考虑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但能否深耕细分市场、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样是摆在生产者面前的重要考题。

当然,人们对手机性能过剩的吐槽,也包含着对手机改变生活方式的隐忧。有不少人担忧于碎片阅读、短视频沉迷对视力的损害、对生活的改变;也有学者指出,手机上瘾使得人们习惯于“肤浅工作”,进而不断丧失专注力、消耗意志力。但也要看到,手机性能提高、功能丰富,并不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充分理由,如果因此而抱怨“手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而忽视了手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或许也是为自己的颟顸与懒惰狡辩。

有人说,手机已成为人自身器官的延伸。当它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当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手机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物品,而成了人与世界不可或缺的中介。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手机降低性能可能并不现实。毕竟,应用更新与性能提高如影随形,手机应用总能提供更多新功能,也需要更高的性能作为支撑。当手机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纳入其中,我们能做的不是按下暂停键,而是学会与手机共存,学会关注手机之外的世界,而不是让它主宰你我的生活。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常说:技术是中立的。但也要看到,技术的设计包含着人的态度和价值。从颜色鲜艳夺目的APP,到应用频频发送未知的通知内容,再到手机视频的自动播放功能,有人曾指出相关设计更容易抢夺注意力、让人产生沉迷。这也警醒生产者与设计者:创新永无止境,更高的性能与更好的功能永远值得期待,但不应为了销量与流量,刻意利用人的弱点,投其所好,为人们“役于手机”创造条件。

这正是:性能自当提高,莫为销量所扰。

(文 | 田卜拉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