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透问题

如何看透问题

00:00
12:21

 如何看透问题

樊登读书的书友,你好,我是艾菲,欢迎来到《高效思考力提升课》。

这一讲是第一模块的第一节,这一模块的主题是“如何看透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你需要看透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急于下定论;还没做过全面周全的思考,就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呢?

它会造成问题并未得到真正地解决,于是,问题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最后把你折磨得心力交瘁。

最常见的就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有个学员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经常跟我抱怨,说她孩子特别懒,还不听话,让孩子坐在桌前写作业,结果,她去厨房打扫卫生的功夫,再回来看,孩子就睡着了,或是跑出去玩了。哄也哄了,骂也骂了,但孩子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她说:“就没见过这么懒的孩子,要不是我亲生的,我都不想管了。”

我问她:“你觉得孩子不写作业,除了因为懒,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她回答得特别快:“该写作业不写作业,不是因为懒,还能是因为啥?”

我又问:“你以前上班的时候,有没有过下班回到家不想做饭的时候啊?”

她说:“有啊。”

我接着问:“那你觉得那个时候你不做饭是因为懒,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呢?”

她想了想,说:“很多时候,是因为我的情绪不太好,工作压力实在太大,回家后我就想要先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再去做饭。”

我说:“你看,你不想做饭并不是因为懒嘛。你理解你自己,你知道你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需要休息。那你有没有试着理解过你的孩子呢?有没有可能他不想写作业也不是因为懒呢?”

她恍然大悟。

听到这,你觉得,她在思考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时,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

她的错误就在于,没有经过仔细的推理,也没有经过推理后的验证,就非常草率地下了定论。

“该写作业却不写”,就是因为懒。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有可能是孩子遇到了难题,不知道用什么知识点去解,因此想要逃避,又或者是孩子身体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去写作业;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情绪低落,所以想通过玩来缓解。

还记得樊老师解读的《正面管教》那本书吗?要找到孩子行为的深层动机,这点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跟你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看透问题,要想看透问题,你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行为纲领,总结起来是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什么意思呢?

举个你熟悉的例子,你有没有过钥匙丢了、半天都找不到的经历?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做的吗?你肯定是先去你经常放钥匙的地方找,比如桌子上、门后面的挂钩上、出门背的包里,如果在这些地方都没找到,你接下来是不是就会开始回忆最近一次见到钥匙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在哪里?

其实这时候,你就已经在做大胆假设了,你在假设钥匙可能在的地方都有哪些。

后来,你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钥匙,好像是在早上出门前,所以它可能是在上午穿的裤子兜里,然后你付诸行动,去找那条裤子,一摸兜里,钥匙没在。这时,你又开始假设,那是进门后着急上厕所,随手放在卫生间的洗衣机上了?然后,你去卫生间求证,然后发现果真就在那里。

如果你在生活中做过这样的事,那恭喜你,你已经不自觉地感受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好习惯了,但如果每次遇到问题时,你都很容易不耐烦、发脾气或根本没思路,那么为了高效解决问题,以后你就要照这八个字去做了。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会困扰我们的问题,肯定都比找钥匙复杂的多,那时又该如何去做大胆假设呢?

不用担心,在这一模块接下来的“结构化思考法”和“系统性思考法”中,我会把大胆假设的两种具体方法跟大家讲明白。

然后,在“矩阵思考法”和“点线面体思考法”中,我会跟大家介绍通过看到更大的全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后,我会在“迁移思考法”的两讲中,教大家把平时学到的方法论和道理用去解决更多实际中的问题。

说完“大胆假设”后,下一步,就是“小心求证”了。

“小心求证”具体要怎么做呢?记住下面这个口诀:一问二验三规避。

什么是“一问”?就是和自己对话。对于问题原因,在做出一个大胆假设后,你还要问问自己:除了这个假设,还有其他可能的假设吗?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你草率地下定论

比如,连续几个月你都没有完成销售指标,这时你想:“公司产品太差了,根本没市场,我还是辞职吧。”

这是你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也是你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做出来的第一个假设。但是,先别急着焦虑或行动,你还需要跟自己对话,尽可能找到其他假设,你可以继续问自己:“除了公司产品太差这个假设,还有其他可能的假设吗?”

比如,也许因为你是新来的,还没得到客户信任,所以客户不下单;也许是因为你对产品的了解不透彻,无法把它的原理讲得很清楚,所以客户没有被打动。

总之,在对问题的原因做出任何一个假设后,都不要急于下定论,而是要先跟自己对话,尽可能找到更多的假设。这就是“一问”。

什么是“二验”呢?

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来验证,在已经找到的这么多假设中,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

还是就着上一个例子说,连续几个月你都没有完成销售指标,这时你想到了三种可能性,为了检验哪种假设符合事实,你可以去问问其他销售同事的销售数据,如果你看到其他同事的销售数据都很好,那么这时你就可以推翻“公司的产品太差”这个假设了。

那什么又是“三规避”呢?

是规避三种逻辑谬误。这是提醒你在寻找问题原因的过程中,不要落入潜移默化影响你的逻辑谬误里。

常见的逻辑谬误主要有三类,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从众效应。

这是说,人会下意识地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比如非典时期,大家都哄抢买盐,结果几年都没吃完。

这就是从众效应,它的发生非常常见,而且你很容易就会不知不觉的陷入进去。

该怎么破呢?

这时,你要问自己下面这3个问题:

“我是不是因为大家觉得是,所以我就觉得是?”

“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否有理有据?”

“他们得出结论的方法,是不是也能适合于我?”

比如很多家长看到自己身边朋友都为自己的孩子报舞蹈、游泳、画画、足球等兴趣班,于是你也开始想要不要为自己的孩子报这些兴趣班。

如果你是这位家长,你该怎么做呢?

这时,你要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所以我就觉得也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通过思考这个问题,你会意识到,给自己孩子报兴趣班的原因,肯定不能是别人也在给自己孩子报兴趣班。因为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保持统一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还需要再去明确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合理原因。

这样就到了第二个问题:“他们是如何得出要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结论的?是不是有理有据?”

通过了解,你发现,他们有的是因为孩子有舞蹈天赋,想学舞蹈,所以报了舞蹈班,这就是有理有据的。而有的是为了攀比,给孩子报了一堆高大上但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那这就是不合理的。

最后,你要再问自己第三个问题:“他们得出结论的方法,是不是也能适合于我?”

比如,你觉得你的孩子有音乐天赋,于是想给他报钢琴班。但你的孩子正对画画感兴趣,他想学画画。那你就不应该盲目套用“有什么天赋就报什么班”的思路,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他不想上任何兴趣班,你也应该通过跟他交流,了解他想做的事,来正向引导他,而不是非要逼他选一个兴趣班上。

通过问自己这3个问题,你就可以避免从众效应。


第二类常见的逻辑谬误是服从权威。服从权威和从众效应有点像,都是在盲目相信别人,区别只是,从众是在盲目相信众人,而服从权威是在盲目相信权威。这个权威可能是你家里话语权最大的那个人,或者某个你很相信的公众人士。

这个该怎么破呢?

和从众效应一样,你也需要问自己刚才讲的3个问题,只是把里面的角色从“大家”换成“这个权威”。

是不是因为这个权威觉得是,所以我就觉得是?”

“这个权威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是否有理有据?

这个权威得出结论的方法,是不是也能适合于我?

通过问自己这3个问题,你就可以打破对一切权威的盲目崇拜。作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你应该清楚一点,权威也不是时时权威、事事权威的,所以对于“权威”说的话,一定不要想都不想就全盘接受。

第三类常见的逻辑谬误:以偏概全。

过去,以偏概全最经典的故事就是“盲人摸象”。现在,这样的错误也很常见,比如你认识的四川同事们都挺能吃辣的,于是你就说四川人都能吃辣,这就是“以偏概全”。这里我又要提到樊老师解读过的一本书,《事实》。在这本书里很清楚地讲了如何规避“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大家可以去复习一下,我就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小心求证”的三个要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口诀:一问二验三规避。

好了,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第一种思考方法,也是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原因的方法,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其中,“小心求证”的要点是一句口诀:一问二验三规避。

而“大胆假设”的具体做法,就是这一模块接下来要讲的“结构化思考法”和“系统性思考法”。

下一节,我会先为你讲解结构化思考法,这是一个需要画图的思考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清晰且快速地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我会通过一个常见案例来教你怎么画这个思考图,而且我已经把这个思考图的模板放在了下一节的文稿中,你可以直接下载保存到你的手机里,下次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对照这个图来进行思考和解决。

最后,再给你留一个思考题:想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要养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行为习惯外,还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你可以把你的答案发在评论区我会看到,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和困惑,也可以发在评论区,我会在正式的课程结束后,专门做加餐答疑。

让我们一起通过提升思考力,获得更满意的人生。我是艾菲,我在樊登读书《高效思考力提升课》里等你,下一节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