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分享过荣格的自我阴影假设,最近在Medium上看到一篇Jane Elliott博士的文章,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她称之为内阻,即:内在阻碍。
《You are Not Lazy or Undisciplined. You Have Internal Resistance.你不是懒惰或者不自律,你只是有内阻》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内阻的存在,比如:
你决定要做一件事,但不知道怎么了,一天过去了,几天过去了,明明这件事你认为很重要很应该去做,但就是拖着不去做。每天,类似的事情都在重复发生,
而且一旦这个循环真正开始,还会发展成自我厌恶。因为我们每天在违反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不够好造成的(没有意识到这是内阻在发生作用)。
慢慢地会产生:我很懒惰,我没有生产力,我不负责任,我让自己沉迷于手机,我是拖延者,我没有冥想,等觉得是自己有问题的想法。
这样是错误的归因,这并不是我们不负责任,我们只是在经历「内阻」。
什么是内阻?
内阻并不是宇宙中一种独立的、固有的恶意倾向。它是我们的一部分,它与我们拥有的每一种才能、技能和目标都来自完全相同的土壤:
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个人历史、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文化。
Jane认为,内在阻力是为了避免我们成功地做某事所带来的痛苦。
这种痛苦的原因和我们一样因人而异,但根据我的经验,它通常与某种可预见的爱和联系的丧失有关,无论是来自他人的爱还是对我们自己的爱。
——
这段读的有点晦涩,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附上我自己的理解:
我们越期待成功失望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越想要得到爱就会越害怕失去,而内阻就是希望避免这类痛苦而阻止我们开始行动。
就我自己的感觉,在我明明很期待但又信心不足的时候,在我做一件事情总是在评判自己的时候,内阻是最大的。
其实仔细想想,消极(也就是不去做很多事情)和现在的躺平有点像,内阻只是在让我们避免:爱而不得、努力了也不会有收获这种极端的痛苦。
所以如果积极地去看待,消极也有自我保护的一面。当然这种自我保护过度了,就是逃避所有的痛苦,会让我们停滞在低层次的循环当中。
这让我联想到了父母之爱,就是很多时候父母也是对我们好的,但是我们对于生活的很多观念已经不同了,这中间产生了非常多的争执和消耗。
针对内阻,文章也给出了几个建议:
1,认识到内部阻力是站在你这边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痛苦。只是关于什么对你最有利这件事情上,你有两个根深蒂固且根本矛盾的想法。
2,去了解自己为什么抗拒。当我们确切地了解我们害怕什么痛苦以及为什么痛苦时,我们就可以努力减少这些恐惧。
3,谈判,和内阻讨价还价。你的内阻会让你工作10分钟吗?5分钟呢?如果你不能正式工作,你能对着你的手机说话吗?在浴缸里头脑风暴怎么样?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内在阻力也是衡量你真正想做工作的程度。
拔河比赛没有结束的唯一原因——每天都感到如此焦虑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仍在朝着目标努力。
写在最后:
我觉得对付内阻,没有什么特别快速有效的方法,最本质的方法还是在于深入去了解它,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它,靠自律去压抑它。
这样只会陷入到jane说的陷入了精神上的拉锯战——试图应用纪律只是意味着双方都更加努力,最后让自己精疲力尽。
这两篇文章最重要的在于,提出了自我阴影和内阻的说法,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要面对的对手是谁,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陷入自我否定的强烈负面情绪当中。
很多的问题,只要意识到了问题的个根本存在,其实距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
最后的最后,
其实在很多个小号不更新的日子里,我都是在和自己的内阻/自我阴影相处,不急着去要求自己做各种事情,而是用非常多的耐心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了解它是怎么想的。
过段时间会分享下我这段,完全放弃目标放弃自我要求的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还挺有意思的。
是啊,各种阻碍
是不是 后面集数的都是付费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