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1 | 专注于你长期价值观的目标、和社交媒体保持距离、按使用频率决定物品的收纳

vol.101 | 专注于你长期价值观的目标、和社交媒体保持距离、按使用频率决定物品的收纳

00:00
17:05



陆陆续续写极简的原创分享有5-6年多,中间也经历过很多思考和感悟的迭代,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些年下来,有什么是保留到现在,依然觉得值得再分享的技巧、思考和理念?


之前已经写过一期《5年极简思考复盘:减少收纳、定期整理、丢弃多余、物品反思、延迟满足》,更多是从物品和精神的角度做的总结。


今天会从极简社交、极简信息和极简目标这些细分的领域,最后会聊聊欲望这件事。



///



  01  

找到并专注于符合你长期价值观的目标



1,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疲倦的现代人


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里的人,活得真的很满,每天都很忙。


大家习惯性的给自己设立了很多目标,工作996已经很忙了,也要保持学习、保持高质量的社交、保持精致、保持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看着身边疲倦的朋友以及各种过劳引发的健康问题,还有这两年反对内卷的大情绪,都说明很多人的忙已经超过了个人需要,更多是一种维持“社会正确性”的需要。


大家不敢停下来,因为不这样努力显得这个人不上进,不优秀。所以大家虽然都很累,虽然已经明显超负荷了,但还是努力地去做那些事情。


关于这点非常推荐大家阅读韩炳哲的《倦怠社会》,看理想也曾经发过在日本的“Inemuri”,在公共区域打盹儿的现象。


“好好地睡觉”逐渐变成了“我还不够努力”的体现,而在地铁上,公车上,教室里,甚至是会议室里打盹儿,则变成了“我很努力工作”的符号。


以后会分享这种社会思考,对当下的我们很有借鉴意义,今天先不展开。



来源:BBC,Adrian Storey / Uchujin



2,和社交媒体保持距离


回到个人。砍掉那些不必要的目标最难的地方在于,每个目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正确和必要,因为大的社会环境和周围人好像都是这样。


但其实我们感知到的并非真实,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靠这些媒体来认知这世界,这非常容易形成营造出来的膨胀的美好生活标准。



△我们以为的现实,其实都是站在真实地板上,仰望看到他人制造出来的假象。

来自网站Wait But Why的灵魂画手Tim


以前我以为自己看破了这点,可以在浏览社交媒体的时候保持清醒。结果无数失眠的夜晚(因为看社交媒体而引发的强烈焦虑情绪)让我知道,我还不具备那种定力。


尤其是强大的算法和精心制作挑动焦虑情绪的内容围攻之下,个人的防守能力极其有限,最好的方式还是和社交媒体保持距离。


另外,以前觉得B站是一个学习和积极向上氛围很好的平台,现在我也在只在规定的时间里看B站,小红书和抖音更是没有安装。


因为我发现,刷到那些很自律的视频、然后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很光鲜的生活、做的视频都很有创意、都很有成就、动不动就去旅行去参加各种厉害的活动,都很美好,有时候也会让我焦虑。


状态好的时候这些是一种激励,但自己状态不好和处于低谷的时候,看到这些真的显得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一无是处啊。


后来我逐渐养成睡前2小时不浏览任何社交媒体的习惯后(用看书、看电影、整理房间、画画、做简单的手工替代),睡眠变得极好。


关于从智能网络中夺回生活的控制权,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篇,并且真的实践起来:沉迷与网络生活的危害,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大很多丨《数字极简主义》



3,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排斥。


知道社交媒体对我的影响之后,现在每次发现自己容易引发焦虑情绪的时候,就会停止去和视频中描述的生活去比、去要求自己像视频中人那样上进。


转而关注自己的感受,先让自己舒服和开心。我会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等整个人恢复信心和活力了,再开始努力、奋斗,这样的感觉就特别好。(说起来简单,做到这点还蛮难的)


一开始我以为这么放任自己会变得颓废,事实上并没有。我现在的感受很奇特,就是有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有了想法身体自然就会去做,或者身体不想做就很自然的不做,都很好很自如。


比如,我的意识(理性)先想到是不是要看书了,然后身体(感性)说不想看,意识就说好吧,那再玩会儿。没玩一会儿,身体说还是去看书吧,于是很自然愉悦地开始看书,经常能保持这种专注投入的状态2-3个小时。


因为这次尝试,我的想法和身体变得更统一了,极大的减少了内耗。(这一点是我在写的另一篇,下周会发,也是我最近很棒的收获。)


这就是KY的一篇文章说的,内耗,就是对现实的“不臣服”。


全力的工作、奋斗其实没有那么累,真正让我们疲倦到出现健康问题的,是我们的内耗(不喜欢做现在的事情,却不得不做),这样的疲倦才是令人绝望的。


如何减少内耗呢?我发现每次远离社交媒体一段时间,专注在自己每天的提升和日常幸福感时,那种无时无刻的内耗就会消失。


特别推荐大家一个方法,我现在每次感觉到自己处于焦虑情绪已经影响到我专注做手头事情的时候,就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散步,不管刚开始情绪风暴有多大,都会在散步当中很快消解掉,并且想通很多问题。(冥想和记录情绪也可以)


我最艰难的时刻都是靠散步走过来的,现在已经养成条件反射了,一觉察到自己心情不好、觉得自己调节不过来,就会下楼散步出点汗,心情真的很容易变好起来。




4,找到并专注于符合你价值观的长期目标


极简掉各种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之后,实现专注于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也很重要,否则很难在社交媒体和现实的压力下守住自己的节奏。


在这点上,我在读库的老六的和最新一期《圆桌派》中邓亚萍身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法:


◎ 找到实现自己远大目标路径的能力


凡是一旦确定要做什么事情时,就把所需条件想清楚,这培养的是我们教育中较少注意的一环:开列清单。


所有耽于幻想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互不搭界。


而开列清单的能力,则在现实中可以具备的条件和理想中可以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出一座桥梁,用步步推导的工程思维、善于剖析的手术刀思维,把梦想建筑在理性基石之上。


摘自:读库《三十多岁的人,或者死过去,或者死一次》



◎ 专注于上手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的能力







《圆桌派》第五季第一期:“心战,把球打到台子上”。


看完这期节目被邓亚萍圈粉,搏、扣、起急了,都是非常棒的技战术结合的方法论,我现在调整心态都会经常用这些词来做自我调节,超管用。



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不评判自己的时候能获得神助时刻



5,connecting the dots 将生命中的点连接起来


很多人总说自己不知道此生要做什么,其实不是不知道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活了几十年肯定内心里是有答案的),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实现路径,久而久之就把这个事给遗忘了。


我现在每次想到一个让我无比心动的目标,不管有多么的不切实际,第一件事情是先记下来,并且放在最明显的地方时不时就看一眼,想一想。


如果这个目标并非我此生要做的事情,过段时间后自然会看出来然后删掉。


但一定会有那种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想要去实现的目标,那么就按照老六的说法,一步步去落实和丰满完成目标的清单。


先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可以做的事情开始做,然后带着这个目标去大量的阅读和交谈,总是能在不经意的一次阅读或交谈中,发现一条绝佳的路径。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在遇见这条路径后发现,自己居然具备一切达成的要素。


就是乔布斯在斯坦福那场最著名的演讲当中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 (将生命中的点连接起来)。


你们不可能从现在的点看到未来,只有回首看时才能看清来龙去脉。因此,你要相信,这些点在你的未来终将连接起来。


你们必须相信某种东西——你的胆识、命运、生命、业力,等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时候因为生活的原因暂时放下目标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只要那件事是你此生真的想做的事情,总有一天会回到这条实现的路上来的。



///



本来的设想极简目标是今天的一part,没想到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后面就简单分享下我对极简社交和极简收纳的思考。



  02  

保持真诚和善意,社交其实很简单很舒服



极简社交是留言中问我比较多的问题。


这方面我觉得也是一个需要由繁到简的过程,刚开始比如说很多读书大学生刚毕业找工作,肯定还是要去适度的结交新的朋友,多探索的。


不同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很不一样。有些人很喜欢交朋友,去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很快和那片的人处得很熟;而有些人的社交需求很低,我自己就是,我可以几个礼拜不见人不聊天……


了解了自己的社交需求之后,按照自己舒服的来就好了。


在极简社交上有困惑的,往往是其实没那么喜欢社交,但是呢又怕不合群、害怕失去好的人脉关系,然后逼自己参与到社交当中去,这真的非常令人疲倦。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也会有这种患得患失,但后来发现,就算我勉强自己去社交,效果也很差,一点也不嗨,朋友也是感受的出来的。


后来我很干脆的拒绝掉所有我不想参加的社交活动和邀请,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人不理解,但我在后续过程中一直是保持着真诚和善意的交往,大家能感受到我的真诚和善意,很快就会理解我,反而觉得我这个人挺有自己个性的。


事实上,太过合群反而容易被人忽视,保持本真做自己,有那么点特立独行,你反而更能被大家记住和喜欢,不信你试试。


我一直是个内向不太社交的人,但事实上工作这么多年,我靠着非常地真诚和善意对每个人,结果每份工作我都结交了非常多的关系还不错的长期朋友,即使分开了很多年联系上,还是会很自然和善意的回应。


可是因为我的只会真诚交往的特质,我朋友关系里面很少泛泛之交,大家找我都是说心里话。这样真的很舒服,没有人不喜欢相互真诚以待的社交关系。


我现在社交就比较简单,几乎不需要花时间维护关系,大家都在自己的路上认真努力着,再次联系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和真诚地分享各自的收获。


我的微信不工作后好几天都不会有人找我,但是每个月我都会约2-3个好朋友在书店或者咖啡馆见面,全程很投入地嗨聊5-6个小时,双方都收获巨大。


我喜欢这样的深度一对一专注交谈,能产生非常多智性的谈话。而那些泛泛交谈的场合(比如年会酒席之类的)我整个人会非常的尴尬不知所措。


包括写文章和大家交流也是一种非常棒的社交,拥有了这些之后我在社交上真的是没有一点烦恼,这就是我想要的简单轻松却又非常丰富。



  03  

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最能提升幸福感


关于物品之前的文章已经讲完了,今天稍微补充一点,就是在收纳原则上,优先关注使用频率,再考虑物品的分类。


看一眼身边的物品,有哪些是每天都要用到的?(手机、电脑、水杯、毛巾)有哪些是一个礼拜只会用到几次?(透明胶、照片打印机)有哪些是那种不遇到问题几乎不会拿出来用的物品?(502胶水、螺丝刀、非当季的衣物被子)


我现在东西不多,就按照这3个档位来管理自己的物品就够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蛮多不出现问题就不需要用到的物品,需要的时候没有又会很不方便所以不能丢弃。但是在使用高频或者中频物品的时候,这些不太用的物品又常常会出现,看见了其实是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


我后来就专门的将这些低频的物品集中用一个收纳盒收纳起来,放到平时难以触及到的床底或者角落,平时就是不存在的状态,这种感觉很好。


对于自己每天都要用到的高频物品,则会非常认真的思考自己每天的动线和使用习惯,把它们放到最顺手拿得到的位置。


而且,对于这种最高频的物品,我时不时就会去思考、去探索,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或者更好的使用方式等等。比如我之前的房间没有合适地方放吹风机,每次洗完澡要到柜子里拿吹风机,然后插上电,用完又要收纳回去,很麻烦。


后来我在插座附近沾了一个挂钩,吹风机的线打了个圆结,吹完可以直接挂在挂钩上,下次直接拿起来就可以吹,就很方便。


P.S.我现在在老家,没法拍照示意,下次次条加上照片再发一次。


对于高频使用的物品,我会非常留意日常中让我感到不方便和不舒服的地方,然后细细思考,在不添加更多物品的情况下,达到最舒服的效果。这方面一点点很小的改变,都会带来极大的一个生活的愉悦感和幸福度。



写在最后:


最后想要聊聊我对欲望的不成熟思考。


我觉得现代人最大的烦恼来源,就是被社会催生出来的欲望太多了,欲求不满所以痛苦。


但同时欲望也是动力的代名词,我们世界发展、生活变得这么富足和便利,背后都是人类的欲望在强烈的推动。当然,在可持续发展上我们也遇到了问题,我现在也在专门阅读、研究和搜集可持续发展的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有机会再分享。


我现在看待欲望其实觉得它和金钱很相似,都说:”钱是最好的仆人,最坏的主人。”不要让欲望成为我们的主人,虽然它比金钱更难以达到平衡,但还是可以努力的。


最后的最后,衷心的建议:


实在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去阅读吧,30岁后人生重新陷入迷茫的低谷,然后一步步走出来,有个深刻的感受就是:


万事万物的解决方法都已经现存人类的知识海洋里了,不需要你冥思苦想,也绝不是什么绝境,只是你还没有遇见让你起飞的知识而已。


多去阅读、交谈、见识,去遇见改变你人生的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袁sunny

    我已经是会员了,怎么老是不让听呢???我就奇了怪了 喜点我也买过了两次了,难道听个书每一章节都要花钱???

    NO卡卡 回复 @小袁sunny: 这张专辑只有部分是收费音频,和是否是会员没关系,而且,基本上每个月最多三篇做收费,其他都可以免费收听。

  • 原味吉他

    每期必买

    NO卡卡 回复 @原味吉他: 谢谢你的支持

  • 主播朝晞

    看见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 xu_w2

    支持有价值内容

    NO卡卡 回复 @xu_w2: 谢谢支持

  • xu_w2

    精彩处就要购买了

  • ted2014

    以后都付费了吗

    NO卡卡 回复 @ted2014: 只有个别单篇会,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