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源流结语(下)

嘉绒藏族源流结语(下)

00:00
09:26
根据“嘉绒”的区域地理来看,是旧西康省和四川省境内地区。位于甘(肃)、青(海)云(南)、贵(州)与用(四川)相结合部位。在藏史籍中,有把这一地区有称叫为朵麦地区的。“朵麦”,具体指康巴藏区与安多藏区之间的辽阔地域。朵麦全境地势蕾痛,系康藏高原极东地带和青藏高原的东南地带。这一地带北有岷山,南有邛崃山脉,彼此纵横交错,江河密布,山峦绵亘,其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大天然屏障。群山环抱,大江奔流,田园秀丽,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据史载和考古发掘的综合映证,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的生息繁衍。经考证是四川古蜀族的发源之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中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其诗中的“蚕丛”即指今阿坝州茂县北面叠溪古城遗址处,历史上曾建置“蚕陵县”。蚕丛之名,始著于扬雄《蜀王本纪》,其著已佚,唯有节本。所辑魏晋以来杂史、地书及类书,文字小有异同,《太平御览》云:“蜀主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日析獾,后者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神化不死,其名亦随王化去。
蚕丛氏属今何民族?由其居地和史载,除大部先民迁入成都平原为蜀族之先民,其余留居原地的为“戈基”土著居民,即为后来的嘉绒藏族和岷江河谷地带秦汉时迁入的羌人,经争战融合为今羌族先民的组成部分。“嘉绒藏族”形成之前,嘉绒地区的先民是谁?他们的历史如何?这本是一个极为复杂和荒远的研究题目。尤其是对极少有本民族文字记写的历史文献存查,汉史籍又因历史等原故,充满讹传谬误的现状下,要搞清这些题目,实为一大难事,只能是根据有限资料的映证、推论和决断而已。
根据有限的史籍文献资料(多为只言片语,零星的散记和传说考证资料)和古碑记、庙建史料的映证。嘉绒地区的“藏族”成因,应该下结论为外来与土化的结果。是经过了漫长的民族融合和同化,渐而形成了今天藏族的一支系-——嘉绒藏族。
古代,在大渡河、岷江上游广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其地曾出过大禹、蚕丛等名王,杜宇教民务农乃在其地。这里是四川古蜀族的发源地。秦、汉前为冉、駹部落联盟地。秦汉时,除有羌人迁入岷江上游外,其地仍由冉駹部落联盟体系的诸多土著部落居住。至魏晋南北朝时,形成附国、哥邻等诸国。隋时的东女国、嘉良夷;唐、宋时的“西山八国”(即:哥邻、咄坝、弱水、白狗、逋祖、清远、悉董、东女);元、明、清代时,各部落酋长内服朝廷,授其分封官号,是形成嘉绒地区的藏族十八土司领地的由来。旧称之诸部落和世居其地的土著居民,从文化地理带上讲,是处于西边有强大吐蕃民族,东边是强大的汉民族之间,长期存在于吸收两个强大先进民族文化的互为渗透之中。
唐代吐蕃崛起于今西藏地方。征融远近部落,传播吐蕃文化。东部兵力所及,达于今嘉绒地区。嘉绒地区之先民开始吸收吐蕃文化,加之吐蕃驻军于其地,从西藏琼布、阿里地区,先后移民于此,经过长期的“文明文化征服”,渐渐融合成吐蕃民族(或者叫具有浓郁吐蕃文化成分的民族)。
由上可见,从考古发掘、文献古籍记载,以及对现今地域、文化特征相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考究和推测,嘉绒藏族与古冉駹、嘉良、东女、哥邻、附国等诸土人或部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可以说这些部落和土著人,便是形成今天嘉绒藏族的主要先民。
简单地概括就是:唐代吐蕃强烈东进,管领统治了嘉绒地区,经过民族迁徙,文化的渗透和传播,经过民族融合的漫长历史,除有统治阶级的强迫同化和发达的吐蕃文化的渗透,形成人们之间的自然融合外,更有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起到了极大的同化和融合作用。从而将原土著民族融变成为吐蕃民族。随着历史的演变进化,成为今日的藏族支系——嘉绒藏族。这便是嘉绒藏族的源与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72916915

    真的很好

    用心朗读的桑吉卓玛 回复 @听友272916915: 谢谢!

  • 13931069b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