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逮了庙中酣睡的赤发鬼刘唐,先往晁盖家中暂住一晚,第二日再押回县城,这期间,有酒有肉,吃得那是一个痛快。有看官说了,雷横的身份不说是县公安局长,那也是刑警队长,怎么就这么光明正大地去地主豪强家里吃吃喝喝,联络感情,这不会妨碍司法公正么?
要说啊,这种想法,是受现在司法制度和行政规则的影响,古代人可不是这么看的。行政这事儿,是需要成本的,供应起一批不事生产的官僚本身就是国家政治体系的一个沉重负担,大宋朝对待官员好,工资高企,却也带来冗官的弊端;大明朝低薪养官,地方上就整出淋尖踢斗的把戏,而京官则笑纳冰炭两敬。不管薪水高低,反正左右为难。
毕竟,治国需要有官僚,要不然国家机器运转不起来。可是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下,又难以供养太多数量的官员。寄食阶层一旦大了,分走了太多的蛋糕,这个国家也就不稳定了。
秦朝试图用严密的官僚体制控制全国,在那样广袤的国土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下,注定是失败的。刘邦建汉时,就吸取了秦朝失败的教训,开始用黄老之术治理国家,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国进民退,抓大放小。这种思路被后世所继承,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特色的小政府,大宗族的体制。
整个封建时代的中国行政区划,中间的一层,不管叫郡,州,路,道,还是省,最基层的就是县了。县太爷那是父母官,百里侯,牧民官员第一线。然而他身边就只有县丞、主簿、县尉、典史这四位是吏部铨选,皇帝任命的朝廷命官。但是再小的县,也不能就靠这老五位来治理啊,解决的方法有两个,第一,大量招聘吏员补充行政人员缺口。这些吏员有的是用徭役的方式征召来的,有的还是世袭的。官府基本是不给钱粮的,那怎么养活这批人呢?基本就是给予一定的权力,明摆着让他们自己上下其手搞钱。所以,当吏员的,没有国家俸禄,全靠自己吃拿卡要。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句话么!
阎王好见,小鬼难求!
而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加强宗族对于地方治理的作用。乡有乡约,族有族规。为了降低司法成本,中国古代不支持老百姓打官司,甚至上了大堂,不管冤不冤,打官司的平头老百姓要先来一顿杀威棒才能问案,甚至在清代,老百姓越级告官,那要光着身子滚钉板才能受理,比如晚清著名的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就是杨乃武的姐姐滚钉板才一路上告到慈禧太后那里才解决的。
可是乡村之中,不可能不发生一些矛盾,小到鸡毛蒜皮,大到破坏良俗,只要不是杀人的案子,都是交给宗族来处理,在祖宗祠堂公议。公议的权力可是非常大的,虽然审不了命案,却可以议绝人命。在一些偏远地区,宗族可以判定让破坏良俗之人浸猪笼,甚至让猪笼没顶,把人给淹死。这种民间自发的道德审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司法和行政的补充,但是又往往容易伤害人的尊严与生命。
从周代开始,保甲制度逐渐形成,所谓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多少户组成一甲,多少甲组成一保,通过这样的形式把百姓组织起来。能够担任甲长、里正或者保正、保长这样职位的,往往是族长,或者是族里推出来的话事人,这些基层小职位,不算是国家正式官员,也就不需要吏部来任命,,往往地方上官府和宗族的一个默契,主要起到帮助官府收税,清查人口,以及监视保内百姓不能作奸犯科的作用。
北宋王安石改革中,有一项专门的《保甲法》,要求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也就是说,保甲制度除了是单纯的行政基层组织,也具有了一定的军事作用,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社会秩序,甚至在宋辽边境的保甲,还有防备辽国进军的作用,不过保甲所组成的乡兵,毕竟训练不足,战斗力孱弱,所以在此之上,又发展出了较为专业化的民兵组织,就是所谓的团练。团练虽然也属于民兵,但是首领需要朝廷来任命,就比如苏轼就曾经当过黄州的团练副使。然而,在北宋那么坑的军事制度下,不要说团练了,就连正规的禁军厢军,在金兵面前也讨不了好去。
不过,也不能说团练不能打。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在湖南组建的湘军就是团练组织。实际上他虽然有朝廷命官的身份,但是在湘军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保正。靠着被他高度组织和训练起来的团练武装,曾国藩击败了天平天国,声势最煊赫的时候,他曾经督办四省军务,也算是将保正做成了封疆大吏。
所以,本回书里晁盖这个保正,也不过就是小芝麻。虽然在江湖上别有名望,可是在官府眼里,就是个土财主,来个不是官的都头都要低头哈腰受鸟气。再加上保甲法对地方的侵害,晁天王铤而走险,求一番富贵也就成了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明星小贴士:
所谓梁中书的中书,其实是中书舍人的意思,其原型是做到徽宗朝丞相的梁子美,早年曾担任过中书舍人,不过蔡京女婿一事,就是说书人的杜撰了。
这么好的一部书,让张铁林和两个女的及快板书给毁了
拿着低保去酒吧 回复 @哥们a: 张铁林读得还是可以的,不过是个英国人,
确实又提前了 应该把解说也加上章节顺序
宋英宗赵宗实被称呼 十三团练 应为他当过岳州团练使
解说和原书没有很好的同步
晁保正又提前出厂了
张铁林讲话拿腔作调,太做作
晁天王如是保证1.0版曾国藩就是保证2.0版。
晁盖保正就差不多是个村长
用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去评价一个礼崩乐坏、极度腐朽没落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实在不是个英明之举。
不同意楼上的说法,听了张国立的红楼解说,王刚的西游解说,铁三角的张铁林反而给我惊喜,比我预期的精彩。其实3人应该都是念稿子,我喜欢张铁林的语速和节奏,很干脆也不乏幽默。当然可能跟撰稿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