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四十九篇: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曾国藩家书 第四十九篇: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00:00
06:55

第四十九篇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译文】

侄儿国藩谨此禀告:

叔父、叔母大人礼安。我于六月十七发第九封信,七月初三发第十封信,想必会陆续收到。十七日接到家信两封,其中有父亲的谕示一封,四弟的信一封,九弟、季弟在省城的信各一封,欧阳牧云的信一封,从信中得知一切情况。祖父大人的病情没有减轻,每天劳心,父亲和叔父辛苦地服侍着,而侄儿没在跟前,不能为此付出一点力气,每天晚上都辗转反侧,一刻不能安心入睡。

江岷樵来信,告诉我他已经买到虎骨,七月份就应该会送到我家,用它熬成膏,可以医治痿痹病,不知道他真的送了没有。

听说叔父从去年开始建公房,劳心劳力,竭尽全力经营,外面很堂皇,工程也很坚固,花费不到百千银钱,而参观的人都感觉三倍百千也不为过。但由于焦劳太过,导致后来竟吐起血来。接着祖父又生病,勤恳地服侍十分劳累。而父亲也在奉侍祖父的闲暇时候,管理家政,一刻都不能休息。侄儿心想父亲、叔父两位大人年纪日渐大了,精力也逐日老迈起来,这时正适合保养神气,稍为休息,家里琐细的事情,可以叫四弟来管理,至于服侍祖父,凡属于劳心的粗细事情,由父亲、叔父亲自担任;凡属于粗重的事情,可以增加一名雇工来做,不够还可雇两个。

侄儿近年来精力越来越差了,有时多用些心,癣疾便会发作。晚上坐时间长了,第二天便觉得疲倦。所以我尽力保养身体,不那么用功,以求没有病痛,以安慰父母大人远方怀念。外面的人来请求我写文章、题字、批改诗文的,通常很长时间都不能如愿,因此常常心怀歉疚,每天都没有心安神恬的时候,从前四弟在京城,可以帮我料理一切琐碎的事务,六弟却一点都不管理。四弟回去后,侄儿对于外面的回信和家乡应当留心的事情,不免就疏忽大意了。侄儿等近日身体健康,全家大小都很平安顺心。六弟在京城,侄儿苦苦劝慰他回湖南。一是免得别人说我不知回避;二是尽到他上侍奉父母大人,下养儿孙的职责;三是六弟两年来都没有作文,父亲、叔父一定要在家里严加督责,他才可以用功学习,乡试他不肯回去参加,侄儿也没有办法。

叔父去年四十一岁,侄儿谨备了一付袍套。叔母今年四十大寿时,侄儿谨备棉袍一件。都交曹西垣带回去,等到守孝服满那天就可以穿了,母亲的外褂和汉绿布夹袄,也一起附带回去。听说母亲近来想雇一名丫环,这件事也很容易办到。到省城去买,不超过三四十千;如果有湖北逃荒来乡下的,还会更便宜些。希望叔父叫四弟留心,迅速去买,以供母亲、叔母的使唤,所需的钱侄儿会立刻寄回。

侄儿今年窘困的情景,胜过往年。然而东支西扯,还勉强可以敷衍过去。明年如果能够得一外差,或晋升侍郎,便可以弥补亏空了。家里今年季弟操办喜事,不知道是否还窘迫。侄儿在八月接到俸银,立刻寄回五十金,就是去年我说的每年一百金的承诺。在京城的一切张罗,侄儿自己料理妥当,没费一点力气,父母大人,不要挂念。侄儿谨慎禀告。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解读】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劝诫叔父、叔母,凡事不可劳心,这样才能保养身体。从中道出了家庭的兴旺,离不开人的兴旺的道理。

在古代,有“危微”之说,这其中的“危”就是说人的欲望之心,就好比大堤防水,容易崩溃,一旦决堤,就不可收拾;“微”就是说理义之心,就好像帐中的烛火,若有若无,难以明亮也难以熄灭。而人的心要想达到灵活,就不可以过于劳累,也不可以过于安逸。这样才能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否则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就是说,事情如果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在《中庸》的思想中,也体现出这一点。所谓:“过犹不及为中。”《中庸》中曾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其意思就是在说舜从两端选择其中,既不过头,也不是不好,这样来教化百姓,才是圣人君子。

人生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要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了这个“度”的界限,事情就会变化或者物极必反。譬如说,商鞅变法,将秦国变成了一个极端尚武好战的国家,不讲求以德服人而专持有暴力的思想意识,最终落得了衰亡的命运。与此相反,汉朝实现统一后,继承了秦朝政治中的有益部分,同时又儒法并用,王道、霸道兼而有之,最终取得了百年的稳定发展。

治国如此,治家也一样。要想将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就必须要适当保养自己的身心,不可太过劳心,如果劳心过度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过早死亡,所以说凡事尽力就好,因为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长久地持家操守;否则,家业也会因人的衰亡而衰落。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一直由诸葛亮辅佐。因为刘禅生性软弱,没有大志,所以诸葛亮事事操心,时刻为刘禅出谋划策,最后因为劳累而死在军营之中。从此,蜀汉也就亡了。

这正说明了,治国、治家都不宜劳累过度,这样才能为国,为家贡献出一份力气,让国家繁荣,家业兴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