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2:省钱(上)创新与创业的约束条件:90%的创新都来自于它

能力2:省钱(上)创新与创业的约束条件:90%的创新都来自于它

00:00
11:35

09标题能力之二:省钱(上)| 创新与创业的约束条件,90%的创新都来自于它

接下来我们说有了问题以后怎么办?对吧?我们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这个课程是完全按照我在设想运作一个新公司的概念来,对吧?

咱们要搞一个新公司的话,我找到了一个问题,我想要解决接下来的办法,就是MVP就是要做一个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英文缩写叫MVP,不是最重要的人,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这一部分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我说创业者的第二个能力,第一个是什么?敏感,第二个是省钱。创业者一定要学会省钱,省到什么程度就是能省多少省多少,尽量不花钱,尽量不花钱能把钱挣了这就叫有本事。

我在创业之初你们都知道,我是没有钱的,

所以我录像就在我们家录,就在我们家那时候都没有手机,手机没有那么大的功能我们都是找一个那种单反相机,我找了个派出所的户籍警过来给我录,因为他不要钱。他是派出所里边户籍的,就是你的户籍不是要拍那个照片吗?他就有个单反相机,然后我说你就帮我拍每天警察在我对面给我录他现在也已经做得不错了,他已经辞职了,警察辞职创业出来做影视公司了。

我们最早的节目都是他拍的。然后后来我们家有时候不方便隔音什么的不好什么的,我们就找了一个茶馆,在人家一个福建人开的茶馆里边录像,人家把二楼清空给我们录实际上就是在哪都能录。那录完了上传不花钱,对吧?然后卖花啥钱?卖还花钱,都挣钱。所以省钱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我说省钱你是不是意味着抠呢?省钱不是抠,不是为了抠而抠,省钱是一个方法论,为什么是一个方法论?就是所有的创新一定来自于没钱,有钱没创新,就是这样。

昨天我在看失控

在这本书里面讲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他说90年代那时候没有人能够研制出来会走路的机器人,对吧?今天解决了,今天咱们看走路的机器狗什么都很好,那时候的机器人很难走路,所以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在斯坦福、耶鲁啊这些大的学校上面,说每一个这样的实验室的花费,少的两三百万美元,多的两三千万美元,都造不出来一个能够好好走路的机器人。

但是在旧金山的一个高架桥下边有一个(收)破烂地儿,你们见过捡破烂的人住的那种地儿吗?在高架桥下边他住在那儿,连邮差都不愿意去那样的地方的一个地儿,着一个特别疯的人,这个人到处买各种机器,欧洲的废旧机器,甚至还有武器,废旧的武器,他都花很低的钱买回来买回来以后自己在家里边就胡乱组装它们加入很多传感器摄像头什么的,就搞搞搞,到他那去参观90年代,他搞出了一大堆满地跑的会走路的机器人,然后别人就问他说你这个花了多少钱,你搞这个像蜈蚣一样会爬的机器人特别快,还能过坡这样的一个机器人,说你搞这个花了多少钱?

300块。

花了300块,其中200块都是买pizza,就是自己吃饭买了200块钱pizza喝可乐,剩下100块钱买点原材料组装起来,解决了。

这就叫限制条件,这是我看过的最奇怪的限制条件,竟然能够去搞高科技我们过去都觉得高科技必须高投入,对吧?这个想法误导了很多的人高科技就要高投入的结果是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就是很多人会骗这个钱,很多人把拿科研经费当做是解决了问题,你能够申请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下来,这事算结束了。

就是因为人们的专注点根本不在于研发,而在于钱,在于我怎么能够把那个钱弄到手。

所以当你给出了过度富裕的创新环境,第一的结果就是他的大脑完全会走向惯性,别人怎么做我也这么做。第二,就是他已经不需要再创新了,因为他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我能够保证经费每年都能批下来就行。

所以大组织创业难就难在这,就是大家已经慢慢习惯了说做一个事儿,说这个事儿得批多少经费对吧?我们可以给多少预算,我们可以干嘛?当然我们有那么多钱可以花,但问题是未必对。所以省钱不仅仅意味着不花钱,不仅仅意味着说你这个人天生就很抠或者怎么样,省钱是一种约束条件任何创新都是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约束条件,没有创新。

这里边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案例就是埃隆马斯克。埃隆马斯克传记,那个传记你们听过吧,《硅谷钢铁侠》,他在岛上搞火箭研发的时候,他们的工程师想要搞一个庆祝party,需要一些钱,没问题,批一笔钱给他们搞partyparty开完了,大家说行了有劲了,我们现在打算搞火箭,再申请一笔钱,我要去买零部件,买火箭发动机的零部件,埃隆马斯克不批,这些工程师都不能理解,说这个怎么可能对吧?

你跳舞唱歌你都可以买火箭,你不给埃隆马斯克说给你这个钱,你能造出什么火箭你造出来的火箭跟他们都差不多,对吧?你出来的肯定很贵,超预算绝对不行。所以不给钱,随便搞吧,就逼着你随便搞。

你们知道我跟老师怎么给他设计光尘这公司的吗?(这里需要在顶部添加以下文字注释,持续8秒:  慕老师:慕云五,资深出版人。 光尘:樊登读书子公司,业务涉及图书与出版)    这是21世纪相对伟大的商业创意案例之一老师那时候他是资深的出版人,从出版业出来,然后我们说搞个出版社,反正樊登读书这么能卖书,我们搞个出版社,然后穆老师说行,回去拿个预算,说一般一个出版社起步2000万,就是标准的起步,2000万别逗

我说100万,我说我的底线就100万超过100万我就不干了。

老师当时可能也是太缺钱了,说行100万,慕老师把100万拿回去注册了公司搞,搞完了以后迟迟有半年时间啥也没干,半年的时间,然后就有一回我见他,我说怎么样怎么样了,他说弄不了这玩意儿,这100万怎么看着都没法搞,不敢搞搞啥一花就没了。

这个钱只要你敢弄个书号,只要你敢印刷马上就没了,这公司没法弄,半年没法弄。我说没法弄也不要紧,也不着急对吧?这钱花光了,咱把这公司一解散,就完事了,反正就是100万,让几个人用了半年时间,花完没事不要紧没事。

因为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嘛。逼到半年以后,老师突然灵光乍现,就是他肯定那段时间每天都在脑子里边想,对吧?这么大的压力,这么多的重托,这么好的机会,看起来好像是个机会,也可能不是吧,马上脑子想,突然有一天顿悟了,说我们干嘛要去印书呢?我们直接跟出版社要钱不好吗?然后就把我们讲过的所有的书一本一本去跟出版社谈,它变成了一个营销服务公司。

你看当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出版社的时候,你脑子里面想到的就是弄书号印刷,找人校对哪个工种不要花钱怎么算这钱都不够用,完蛋了。

但是当你把自己突然想到说我们可以做一个营销顾问公司所有的出版社都靠我们卖了这么多书去谈,分成两个人一个就负责运筹帷幄对吧?一个负责出去签合同,一年收几千万的钱回来,两个人分

想想看,这是不是21世纪最伟大的经济案例之一?等你有了这么多钱,你再去做出版业务,对吧?你像咱们现在出了很多书,

所以一家公司你没有约束条件,没有这段痛苦的时候,纠结的时候,你根本就不会动脑子,因为我们每个人会习惯于浮皮潦草地,哈哈地开会,就是叫一群哥们来坐在一块聊聊太牛了,这100个亿走了,各自回去干,全是浅层次的思考。

所有我见过的这些成功的创业者,没有一个不是一个人闷头搞了好长时间,一定会很长时间去想,去琢磨去思考,然后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时候才能够带来真正的解决方案,你才有资格或者说你才有理由去成立一家公司。

我们有很多创业者是先成立公司,再去想理由,就是不管怎么样,咱先注册个公司那你着啥急?工商局它又不会倒闭对吧?你啥时候想好了,啥时候这事非做不可了,觉得已经要收钱没有账户对吧?人成立公司的原因是因为收钱,没有账户你才要成立公司,有好多人不成立公司,私人账户收钱对吧?挺一段也行,但是时间长了它违法,你就稍微挺一段时间觉得不行了,得有公司了,这是个很好的财务安排

这时候再成立公司,这是对的。所以省钱代表着创意代表着深刻的思考大脑当中的摩擦,然后以及延迟满足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