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序

00:00
09:59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当然形成是有条件的。不管什么民族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少不了地域、经济、语言、文化的基础,冲破民族和部落的血缘关系为地缘关系,从体质民族学发展到社会民族学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的交往融合,形成民族当初的条件在民族心态上并不明显,而民族意识增强,它是综合反映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的社会意识,这种意识等同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等同于民族的自我意识,是具有民族的一切特点的各种观念形态的总和,也是对民族自我文化特点的觉察。由此可见,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中对民族存在的知识、意向、决策三类观点的总和。
作为一个民族,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兴衰起伏,历经沧桑,同其他民族的交往、发展,相互依存,共同创造了部族、部落联盟、国家。作为国家组成的一分子-----民族,要具有民族意识的升华------国家意识,也只有国家意识的增强,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着想努力,才能有民族的兴旺和发展繁荣,否则便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国家和民族是分不开的,没有国家的兴旺,就谈不上民族的兴旺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共同期盼建立的,是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现代化国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各民族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如果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不能升华为国家意识,于国于已都有害无益。研究历史民族,会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强盛发展有助。史识是治史的眼睛,这眼睛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狭隘意识和现象所迷惑,一定要用马列主义认识论,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眼光去洞察一切,要看到历史是已过去了的现实,但它透视给我们一些难得的史实和教训,乃至经验,可作古为今用、参考借鉴。
土司制度也是历史产物,是我国封建王朝在统一的领土内的某些地区,采取的一种统治制度。据《明史·土司列传序》记载:“西南储蛮,有虞氏之苗,商之鬼方,西汉之夜郎,靡莫、邛、笮、僰、爨之属皆是也。自巴、彝以东及湖、湘、岭峤,盘踞数千里,种类殊别。历代以来,自相君长。原其为王朝役使,自周武王时孟津大会,而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蛮皆与焉。及楚庄跃王滇,而秦开五尺道,置吏,沿及汉武,署都尉县属,乃今自保,此及土官土吏之所始欤。”此段话已说明早在夏、商、周三代,就已存在中央王朝如何治理南方诸族的问题,但作为大规模开发是从秦朝开始的。也就是说土司制渊源于秦、汉代,经历朝历代演进,正式形成于元代,完备于明、清两代,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后,则渐渐衰微。由于封建王朝。乃至国民政府都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改土归流”推进社会进步的作法,各自按其亲疏,顺逆操作,直至解放时,有不少土司仍沿袭相承,甚至民国政府还继承旧制繁衍不息,许其存在,使土司辖区社会发展滞后不前。
本书“嘉绒十八土司”,即嘉绒地区自元明清三朝册封当地土酋或征用西藏兵团来其地治乱留守统领等共18个土司的历史沿革,形成存在状况的介绍。
这十八土司对封建王朝的“治藏安康”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平息民族纷争,屡建奇功,中外闻名广传。经多年实地调查,笔者把十八土司的形成,建置沿革,以及世系关系汇编成这本小册子,但愿能有助于这个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并求有识之士不吝赐教,深表谢意。
作 者 一九九七年于成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