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第七讲】名位是社会公器,仁义只是一种管理工具

【天运·第七讲】名位是社会公器,仁义只是一种管理工具

00:00
14:10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庄子外篇天运的第七讲。第七讲的主题在于管理者与社会的关系。


老子对孔子说,所谓名位、体制,它是一种公器,天下也不是谁的私有;而仁义这种导向,则是先王根据形势所运用的一种管理工具,所谓“假道于仁,托宿于义”,道德观念不是绝对的,它是随着时代来演进的。对此,自己要心知肚明。


老子对孔子的这一番劝导,隐隐指向的,是孔子心中对权位还没有完全看开的渴望,看不开权位,就容易倾向于固定的模式。老子这番话可谓是语重心长。其中究竟有何奥妙,还请进入课堂,我们一起学习。



原 文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qú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gòu而多责。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解 读


紧接着讲“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名位这个东西是公器,是社会权力。社会权力本质上属于大家。社会权力能调整大家的利益,所以一旦多取就会引起争夺。社会权力需要非常谨慎地拿在手上,不可以多用,不可以多取。


“仁义,先王之蘧(qú)庐也。”你现在特别想推广的理想叫仁义。这是古代的圣王们的一个中间站,是一个他们暂时利用的东西,是他们暂时给大家搭的一个帐篷。蘧庐是他们传送公文的驿站,又叫传舍。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只能供人在里面待一宿,不能够天天在里面待着,你天天在里面待着,就“觏(gòu)而多责”,第二天大家就撵你走了。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先王定的这些仁义的法度,从仁义角度来做的这些事、定的这些规则,实际是当时社会形势下的一个临时的方法,它只能用一夜,你要是待在上面不走,你就耽误事了,大家就会责怪你,你实际会把老百姓给害了。


所以老子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这就讲清楚说到底什么是得道的至人了。


上古的那些得道的至人,他们“假道于仁”,因为这个时代该用仁来做事了,我强调仁,这是为了行道,并不把仁当成是终极价值;“托宿于义”,我暂时地用一下义的概念、责任的概念,“以游逍遥之虚”,因为药正好合用,身体就痊愈了,他就回归到它的常态,就比较安宁、比较逍遥。虚是居所。


“食于苟简之田”苟跟简连用,就是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简约的。我把最低限度和简约当成是我的田地,把那些莫名其妙的需求都去掉,“立于不贷之圃”,不贷就是不刻意的施受、施舍,不假装损己为人。既然都不贷了,当然更不能吹嘘自己了,所以就远离这些东西,远离那些对自己催情,对别人煽情,最后达到不能自已的,那种自己把自己感动得哭了的那种状态。


“逍遥,无为也。”什么是逍遥?因为我“假道于仁,托宿于义”,这个时代正好该用仁义,我把住这个枢纽做了,就是无为。


“苟简,易养也”,即便这样,我还是要从简约角度来做,我不能把这事搞复杂了,管理层就比较容易养活自己,不至于折腾别人。


“不贷,无出也。”不刻意施受就不会留下痕迹。出,刻意显现自己。你不显现自己,给后人的负担就少,包袱也少。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这是圣人的真本色。采,色彩。古代说这个就叫做在世间以真本色走了一遭。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老子讲:“孔子你想想,如果你你把这些具体的东西当成了道,把这些具体的方式、具体的技术、具体的模式、具体的规则当成了道,实际上就说明你内心还没有摆脱那些目的性和功利性。你在整个社会、在大自然面前不能摆脱功利性,你如何能够真正地为社会服务呢?你不管以什么为你的功利性,肯定会带来后面一连串的问题。


如果你把富当成你的目标,你在禄的这一块,在待遇这块你就放不开手;


“以显为是者”,你以显要为目的,想要好名声、大名声,你就肯定不能让这个位子。


“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如果你把权当成你的价值观、当成你所爱的,你就不能把权柄给别人,你没有办法实行授权。中国文化在古代搞不了殖民地,不就因为你授不了权吗?西方文明因为很早地解决了授权的问题,所以他就可以搞殖民地。当然我们这个比喻非常不好,从小目的变成了大目的,小功利变成大功利,我们就仅仅举这个例子说一下。


热爱权力的人,把权紧紧握在手上,你心里其实也觉得很怪,战战兢兢的;如果不让你拿这个权,你就伤心得要死,你就喝闷酒,你就在朋友圈里说各种怪话,而你自己对这种情况“一无所鉴”,根本没有认识。


“以窥其所不休者”,还在窥探这件事情的规律,老想着怎么样把权抓在手上不放,你还在为这个事追逐不休,那你就是老天的罪人,老天即将惩罚的人。


然后讲具体的东西,“怨恩 、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你要明白那些具体的方法,怨和恩,惩罚或者是施恩、拿过来或者是给他(收缴或者是给他)、批评或者是教育、让他活得好和把他弄死,这种极端的手法都只是做治理的时候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用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只有那因循大道的演化、天道演化而不滞塞的人(湮是滞塞),才不会被这个东西淹没,不会在这里面产生大愿景、大妄想,想要把怨恩、取与、谏教、生杀的权利都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明白它是一个工具。只有超越这种对权力的幻想和妄想,明白权力只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工具,而且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使用的工具,这样的人他才有资格用这个工具。


“故曰:正者,正也。”什么叫政治?你要依据天道来正你的心。换句话说,不是你在具体的工具当中求道,而是你要依据道来使用这个工具,使用的原则就是苟简和不贷,必须是简约、不刻意的、不显山露水的,不露痕迹的。


“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如果一个人心里头连这个东西都不明白,那么天道的大门对他就关上了,他就是“天之戮民”,天之戮民就是天道要惩罚的,天门如果打开就是天道欢迎你。如果你对这个东西不明白,你对道和术之间的关系不明白,不明白必须以道御术,你就把术本身的价值抬高了,那么天道就会远离,你就会离开天道,谁知道你会怎么死?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当你用工具去压制系统,怎么崩的都不知道,毕竟你其实也是系统中的一员。



以上就是天运第七讲的原文解读。


这一段老子对孔子的劝诫,言简意赅,层层剖析,推心置腹。老子说,想要把天下治理好,名位、富贵、权柄,这些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一切都在流变之中,所谓执念其实就是破绽,锐意改革、积极变通,才能不断前进。


心有执念是人之常情,然而作为管理者,就应该悟道修身。只有内心空明了,时代的需要才会在心中显现出来,然后选择恰当的模式、可行的路径去适应它、实现它、转换它,只要时代有需要,就要做下去,这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说到这里,孔子显然还没有明白,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又来向老子宣讲他的仁义治世的观念。


好,天运第七讲就到这里,很高兴分享道家的智慧,感谢你的参与,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無同里的晴天

    自执者不知啊,很可怕。 原来庄子不是要我们不执,而是依道而执。

    無同里的晴天 回复 @听友289047559: 谢谢!

  • 本照平怀

    非常名,不可执

  • 饮水思源恒安_wi6

    奈何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

  • 饮水思源恒安_wi6

    放下执念,观心自在;把握时机,道枢环中!

    饮水思源恒安_wi6 回复 @听友289047559: 元—亨—利—贞,永无止境!

  • Sophie_沐

    感恩遇见

  • 有主人的汪

    感恩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