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报任安书第一段一句一讲

4 报任安书第一段一句一讲

00:00
22:04
报任安书第一段收信内容及迟复原因。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1,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2,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3,而用流俗人之言4,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5,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6。顾自以为身残处秽7,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8。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9,行若由夷10,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11。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12,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13,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14,仆又薄从上上雍15,恐卒然不可为讳16,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词句注释
1.太史公:太史公不是自称,也不是公职,汉代只有太史令一职,且古人写信不可能自称公。钱穆认为,《史记》原名是《太史公》。牛马走:谦词,意为像牛马一样以供奔走。走,意同“仆”。此十二字《汉书·司马迁传》无,据《文选》补,意思是司马迁为了《史记》一书像当牛做马一样活着。
2.曩(nǎng)者:从前。
3.望:埋怨。
4.流俗人:世俗之人
5.罢驽:比喻才能低下。罢,同“疲”。驽,劣马。
6.侧闻:从旁听说。犹言“伏闻”,自谦之词。
7.身残处秽:指因受宫刑而身体残缺,兼与宦官贱役杂处。
8.钟子期、伯牙:春秋时楚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篇》。
9.随、和:随侯之珠和和氏之璧,是战国时的珍贵宝物。
10.由、夷: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西周早期被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11.点:玷污。
12.会东从上来:太始四年(前93年)三月,汉武帝东巡泰山,四月,又到海边的不其山,五月间返回长安。司马迁从驾而行。
13.卒卒:同“猝猝”,匆匆忙忙的样子。
14.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汉律,每年十二月处决囚犯。
15.薄:同“迫”。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设有祭祀五帝的神坛五畤。据《汉书·武帝纪》:“太始四年冬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
16.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任安因戾太子事件被处腰斩。

译文
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恭敬地拜两次并回复您的书信,少卿足下:
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教导我,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鹏茹

    司马迁是史界🐮人

    袁清云 回复 @鹏茹:

  • 听友320481289

    再拜应该是拜两次吧。

    袁清云 回复 @听友320481289:

  • 1787376cvyj

    袁清云 回复 @1787376cvyj:

  • mhqx168

    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