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孟凡君:佛门醉闹,智深原是智浅人

【赏析】孟凡君:佛门醉闹,智深原是智浅人

00:00
08:23

撰稿:孟凡君

演播:周健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孟凡君。我们今天继续进行传世名著《水浒传》第四回的解读。
这一回的笑点较多,主要有以四点——
笑点一:见方丈
当智赵员外和鲁达到方丈时,智真长老请赵员外向客席落坐,鲁达也大咧咧地坐下了。赵员外赶紧提醒鲁达不能坐下,鲁达憨憨地说:“洒家不晓得。”然后赶紧起身,站在赵员外一边。
此时的鲁达可爱得像一个乖宝宝。
笑点二:见首座与众僧
在智真长老呼唤寺院负责的僧人,商议给鲁达剃度时,为首的僧人却说:“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恰似贼一般。”
透过首座和众僧的眼睛,鲁达已经没了英雄气概和乖宝宝状态,终于露出了贼相。
笑点三:剃度须发
剃度的过程是很滑稽的。负责剃度的僧人给鲁达剃发之后,又要剃胡须。鲁达恳求把胡须留着,结果长老喝一声:“咄,尽皆剃去!”于是剃发僧人噌地一刀,就把鲁达毛茸茸的脑袋整成了一个溜光蛋蛋,惹得众僧哄地笑了。
值得注意的是,按佛门仪轨,僧人剃度剃发不剃须。因此,通过鲁达在五台山的剃度,可知他进的不是佛门圣地文殊院,而是剃须修面的理发店。
笑点四:佛殿净手
鲁智深)在晚上上厕所的描写更是雷人的。他睡觉时“鼻如雷响”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一旦起来解手,就在佛殿后随地大小便,弄的遍地都是,完全没有出家人的宝相庄严!
且不说佛门清净地如何恪守僧人仪轨戒律,就是一般的社会公共场所,能不能任人随地大小便?第二回说高俅时,书中曾言“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现在反观鲁达,是会还是不会?想到这里,似乎就不可笑了。
直到有一天,往常好酒好肉不离口的鲁智深,觉得自己做了和尚之后,不仅“饿得干瘪了”,而且因为没酒喝而“口中淡出鸟来”,因此决定去找酒喝。俗话说“酒能乱性”,喝了酒的鲁智深,理智全无,不是去闹事,就是在闹事的路上。


在大闹五台山之前,鲁智深有过几次小闹,算是破坏佛门圣地的热身运动——
小闹一:
鲁智深在山下看到一个汉子担着酒,却不卖给他,便对汉子一脚“交当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趁着这个功夫,鲁智深“把两桶酒吃了一桶”。为了这顿酒,差点闹出人命。
小闹二:
鲁智深酒醉上山,遇到门子和众人的阻拦,性起开打:先是把门子打得踉跄挣扎,然后“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再后来抡开拳脚,把寺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然后又“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直到智真长老前来劝和,鲁智深才停手,犹自怒骂:“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正所谓当着矮子莫说短话:那几个僧人是“秃驴”,难道长老不是“秃驴”?可见,鲁达虽然得法名曰“智深”,其智实际上浅得很,应该叫“智浅”还差不多。
因为智真长老所阻,这次乱子没有闹大。又一次,鲁智深假称自己是外地的僧人,在酒店里大快朵颐,吃了二十几晚酒、半只狗,后吃的口滑,又吃了一桶酒,醉得智商全无,先是打塌了半山亭子和山门金刚,进寺之后,又闹得一塌糊涂:先是鲁智深在床边吐得昏天黑地,吐完后又开始啃狗腿。一边自己大啃大嚼,一边往两边和尚的嘴里塞狗肉,看见和尚不吃,就撇了狗肉,对着和尚光溜溜的脑袋挥拳便敲。再后来,就演化成了鲁智深一人对全寺僧众的大战,书中叫做“卷堂大散”,热闹非凡!
如果我们把鲁智深的“事迹”从头捋一下,不难看出,从鲁智深打李忠的主顾、打店小二、大杀猪的、打卖酒的、打众僧,最后差点儿拆了文殊院,这还是一个大仁大义英雄汉的形象吗?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差点儿拆了文殊院,我们该不该对这帮僧人表示同情和慰问?
不该!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帮披着袈裟的假和尚。
从鲁智深剃度时的细节可以看出,这帮僧人只是在煞有介事地装和尚,其实未能了达佛门仪轨和佛法妙理。除了剃度的仪轨外,还有如下两个细节——
一、智真长老向鲁智深说“三归”时言道:“一要皈依三宝,二要归奉佛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此处所谓“三归”也叫“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中佛、法、僧又称佛门三宝,故“三皈依”也叫“皈依三宝”。智真长老连“三归”都搞不清,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智真,还是智不真?
二、稍微有一点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佛门 “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智真长老曾两次向鲁智深重复“五戒”,其顺序竟然是错乱的。可见这个高僧其实“高”不到哪里去,他虽然身披袈裟在佛门,但他真是一个佛门中人吗?
不过,可能有读者指出,这个智真长老能诵咒入定,甚至能说破鲁智深的命运,怎么不真?真实的情况是,日后鲁智深一命呜呼,与这位玄妙通神的智真长老有着莫大的干系!这是后话,目前按下不提。
本回到此为止,下回精彩继续!感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铲屎官4

    真受不了这人,除了会窥视书中人的言行能否鸡蛋里挑出骨头,给他做攻击武器外,他就没给出过一次有份量、令人信服的点评来!智真长老都能被他挑出毛病来,还说人家“智不真”,原因就是长老说的话没像孟某一样去抄书、背书,以至顺序上和字眼上,与孟某有出入,结果被这佛门外的书呆子批判成“智不真”,整个文殊院的和尚都成了假和尚!请问,成书于明朝,描写的是宋朝的故事,孟老师你真的研究得比施耐庵先生还深入吗?你就敢断言施公不认可鲁智深与智真长老吗?英雄,你是看不懂的。只有天天坐书斋,循规蹈矩的人,任人宰割的人,才能入你的眼。

    上译厂刘风 回复 @铲屎官4: 这位朋友不要激动,余秋雨老师曾经提过欣赏艺术作品、欣赏美有三种维度。第一,研究美的创造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称为“作家心理研究”。例如,作家家的童年记忆、精神创伤、特殊气质、思维异常等等。您提到的施公对角色的褒贬似在这一层面。第二,研究艺术作品中的心理逻辑。例如,经典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程序,著名绘画中各种眼神所包含的心理内涵,戏曲的唱腔所刻画的情绪逆反等等。 第三条路,研究接收者(即观众、听众、读者)的心理反应,并由此推断艺术创作要遵循的心理规则。孟老师的解读是偏重后两条路径,也就是我们在讨论时不宜先入为主,先看下孟老师的阐释出发点是否有价值,他在发刊词里有过详细说明;

  • 951_焘

    但不知孟教授是出于何种考虑,呈现出的评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不了解,也不是质疑,仅限于对水浒的讨论。细究起来,孟老师的评论和刘心武评红楼类似,都是一些无法完全驳倒,但实在不敢苟同的观点。确实,作者在写水浒时可能有一些文字游戏上的考虑,但这绝不是整本书的重点解读方向。即使作者确实有想表达恶这一方面,但只戴着恶的有色眼镜去看全文也很不合适。 退一万步讲,即使整本书作者真的只想讲恶,甫成书,书也已超越了作者所想表达的含义。 或者,创作团队已经放弃了我们这种本就是四大名著迷的读者,而选择面向更广大的听众了。可,这样的评论直接讲给这样的听众,也觉实在不妥。 综上所述,不准备下单了。

    听友286928011 回复 @951_焘: 人间清醒

  • 天下_有声

    看来这不是啥经典名著了!还传啥世!

    润物堂 回复 @天下_有声: 可是不是说鲁智深是施耐庵以自己为原型来写的吗?他也不能把自己写成一点也不聪明呀?

  • 天下_有声

    这是说施耐庵啥也不知道呗!

  • 远山近水376

    感觉孟老师不是很喜欢水浒传,还智浅,智不真。。。

    和风问讯 回复 @远山近水376: 孟老师解析还是比较贴合原著的。仔细听,不要被影视剧误导了

  • 一叶逐烟霞

    有点杠精的意思,不如张铁林的文稿有营养。

    品道1980 回复 @一叶逐烟霞: 把铁林老师的段位拉低了

  • 琴剑书馆孟凡君

    真喜欢!只是没有人云亦云而已!

  • 寒山风簌

    这赏析水准跟西游记真有的一拼,过度解读,阴谋论,玩文字游戏。你搁这做语文阅读理解呢?

  • xm_flee

    施大爷为什么要写一帮假和尚而不写一帮真和尚呢?和尚真假到底有何用意呢?希望解读能有深度,不要在文字表面。

    金玉行者___京 回复 @xm_flee: 鲁智深讲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是大法门。智真法师,直指人心,以解脱为果,不拘于形式主义。智真,智深,才能成佛。其余不过满分的和尚。

  • 毛不多D

    看到评论里都在骂孟老师,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