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时光好读书》文(李刚)

《清浅时光好读书》文(李刚)

00:00
12:07

清浅时光好读书

文/李刚

看着妻子走进了校门,我的任务完成了一半。

这是周二的下午,我送她到另一所学校办一点公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这点时间返回去一会儿再来,不值得。我就在这儿等着。

一天到晚在学校忙,身体被工作钉在办公椅上,现在请假出来,这点时间自主支配,顿时觉得天地风月我为主,自己好奢侈。这可怜的一大会儿,竟成为忙乱沼泽中的一股清流。我欢欢喜喜地打量这短小的时光,如何安放呢?

其实对我来说,简直不需要思考,也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唯一的项目就是看书。

这是第二次来了。上次车就停在校门口,车里放着男神肖特的书,《教育的美好姿态》。我看书从来不快,尤其是重要的书。肖特的文字清新,细腻,柔得如同千条细柳随风舞,美得好像十里荷花映日红。他从不做作,总是那么低调,那么亲切,第一次见面会让你觉得已然熟识好久。他的文章更如他的教学主张,真实,深刻,灵动,大气。你在他的书中能够遇到那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你。

我翻开书签夹着的书页,静静地阅读。我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平时上课,总是觉得这篇不好上,那篇也难教。“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急躁,让我忽略了语文教育应有的样子。没有足够的亲近,想从文章中得到迫切需要的东西,这世界上好像还没有这个道理。看到肖特的文字,我忽然平静了下来,对所有将上的课文再也没有了担忧。读,再读,反复读,给予足够的时间,付出足够的心思,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这哪里是说上课的事,这分明是人生的大道理啊!不管人间多么浮躁,你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心,让它静下来,陪伴那些应该缓慢的经历。不是任何见解都可以速溶,也不是所有获取都能够秒得。无心培育,谈何收成?

肖特是个观察家,思考家,写作家,他把语文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他率性潇洒,提笔写文恣意汪洋,登台讲课挥洒自如,可是在看似浩瀚纷繁的语文世界,他又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主张,左手是语文教育的规律与常识,右手是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尝试,他用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前行者,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上次的书已经读完了,此番前来,我得找个更舒适的读书环境,追求一下“阅读的美好姿态”。

离学校不远处,路左边有个鱼塘,右边是一片树林,树木高大,阴凉遍地,是个好去处。我开车过去,停在路边。

鱼塘边上有人垂钓,静坐如一尊石像,好清闲。何处无水,何水无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对不对,我是看鱼的,人家才是钓鱼的。也对,我俩此刻都是闲人,尽管互不相识,互不相干。一起闲的,还有路边的树和草,天上的云和风。碧水清波倒映着岸边的树木房屋,粼粼波纹组合起了这些影像的大致轮廓。我的心随着水纹悠悠地摆动。

垂柳是江南女子,本地好多柳树就是北方汉子,而且是戏台上扎了硬靠,迈着方步的将帅,威武挺拔,目空一切。我仰着头问,你们长这么高,枝叶不下垂,就这么张扬着,真的好吗?风吹树叶的声音回答我,好呀好呀我乐意。我无语了,盘腿坐在路沿石上,翻开我带来的书。

这是我临走时从书架上随手抽出的一本,说是随手,其实心里做了极快的选择,鲁迅的《呐喊》。看过好多年了,也时常教《故乡》和《社戏》,而且才上了《孔乙己》,可是再看,会如何呢?我知道时间并不丰裕,看不了多少,但读短篇就有这样的长处。

午后的阳光从树叶间透过来,点点金黄,微风不燥,正是读书的绝美时光。

《风波》里的九斤老太实在是越老越不平,她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莫非是鲁迅本人的疑惑?他曾确定地相信新必胜于旧,幼必胜于老,青出于蓝必胜于蓝,结果呢?残忍的现实折磨了先生的双眼和心灵。他重新思考,重塑世界观,走出了彷徨,发出了呐喊。

七斤嫂怕得要命,恨得要死,只怪自己男人不争气,多余的气撒不完,骂劝架的邻居,骂自己不懂事的闺女。赵七爷那个嘚瑟呀,睚眦必报,还报得光明正大,报得耀武扬威,报得欺人太甚。最糟糕是七斤,作为村子里的灵通人士,剪辫子快,怕杀头也快,一场虚惊让他的地位遭受了考验。

所有人合力出演一场戏,一场中国农村与农民的悲情戏,守旧,破败,愚昧,麻木。导演是鲁迅,他自然是要表现当时社会革命的教训的。但我从先生的作品中,时时看到悲悯与无奈,又时时得到希望的光。闰土,杨二嫂,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阿Q,……活生生的文字就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性格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每个人都让人爱不起来,又恨不下去。那些看似残忍的揭露背面,是深深的爱与期待。

如果你热爱中国,你不应该绕过鲁迅。先生的深刻,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也不是三天两年就能理解。少年不懂鲁迅文,读懂已是中年人。果真如此,没有十年社会生活的阅历,是不太容易体会鲁迅骨子里的冷的。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认知,对头上的天空和脚下的大地有了更切身的体验。

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字,更不应该绕开鲁迅。他是文学大师,他的语言纯净,简洁,生动,极富表现力,让人过目不忘,牢记一辈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在语言艺术上天才性质的创造,让我们有福欣赏,时时玩味,会心一笑,或长久叹息。

看了一会,我把书放下,就放在身边的草丛里。灰色牛皮纸包裹的薄书躺在草叶上,文字在感染草香。杨树的叶子更喜欢合唱,而且边唱边舞。阳光还在枝叶间跳动,我的眼睛和金色阳光的碎片碰撞,又抚摩过绿色的树叶,随着它们的歌声一起问候泥土。

这本书有些时日了,定价七块二,2000年买的,是“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之一。当时买了,还认真地包了书皮,用碳素钢笔学习隶书写了书名,楷书写了作者,行书写了出版社,弄得很庄重。书里偶有错别字,但我还是很珍视,陪伴多年,值得信赖。

偶尔有车路过,我不理会。估计开车的也没注意路边坐了一个看书的人。

时间很短,到了要走的时候了,我站起来,树叶唱得更欢了。它们摆手,我也摆手,拍拍裤子上的灰,把浸了草香的书拿起来,轻轻卷一卷,再看一眼四周的静谧与安稳,我轻轻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

李刚,山西省泽州县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根不深挚爱大地,叶不茂迷恋春风,信奉“死磕就能靠近,硬抗终会抵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