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吴琦,单读主编
主持人们|A. 牟彤,单向空间多媒体编辑,电影研究人员
B. 刘婧,单读编辑,偶尔写点东西,如果咱俩关系不赖,你也可以叫我籽今
C. 野鸭,单读搞活动的,螺丝在拧紧制作人
D. 殷佳琦,单读实习生,历史系研究生,即兴发挥学习者
很多听众留言说,“螺丝在拧紧”这档播客信息量巨大,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前两期吴琦对话戴锦华老师(点击收听)和项飙老师(点击收听)的节目,主题和内容格外扎实。甚至原本轻松的子栏目「楼底下」,也被他越拧越紧......为了主播和听众的身心健康,“松螺丝”势在必行!
这一期,我们按下暂停键。
从 2020 年开始,整个单读编辑部都陷入了自转陀螺一般的忙碌周期,“螺丝在拧紧”的声音也通过多种媒介抵达了更多地方。可是,当一个人进行越来越多的表达,表达本身会发生什么变化?当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面向大众,会感到恐惧吗?当社会身份和工作角色越来越复杂,又有怎样的反思和警惕?
这次我们将解锁第二个子栏目「猛回头」,反问吴琦。
本期节目,四位单读编辑部的新老同事将联合客串主持人。其中包括:刚刚加入我们不久(还没完全习惯)的专业播客制作者 A,不关心吴琦只关心《单读》的编辑 B、比起“狗屁工作”更关心个人生活的编辑 C、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知道的实习生D。她们将轮番发起“轰炸”。
如果说“螺丝在拧紧”的主要节目是参与文化事件和公共议题的讨论,子栏目「楼底下」是呼朋唤友、彼此激励(抬杠)的过程,那么「猛回头」则是一个更为私人的角度,撺掇大家反主为客,一起“剖析”主播,快来一起加入吧。
|搞气氛|
03:14 快问快答:最有成就感的事、最尴尬的事、给多少钱愿意离开单读......
|搞事业|
04:40 问:为什么离开记者行业
——在行业危机中不自觉地换了“跑道”
05:50 问:编辑、主编、作者、译者、主播……最喜欢哪一个身份
——被编辑身份的矛盾吸引:在文化生产的前线“隐身”
08:06 问:做主编以来,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11:26 问:对单读编辑部的吐槽&期待
——吐槽无用,不如有话直说
——期待单读可以流动、随时重组
15:40 作为领导:面对年轻同事,会主动回避友谊的产生
17:58 作为主编: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也是书本之外的营养
20:24 身兼多职:如何抵制油滑——说真话,不说大话
25:12 问:国企、公务员、互联网大厂……刚毕业的你会如何选择
——“做好一切工作的准备”
31:42 问:如何警惕文化媒体的精英化
——没有好的答案,去思考、去实践
35:16 问:分众化的圈层如何沟通
——意识并行使自己的文化身份
|继续搞气氛|
39:11 你也许可能想知道生活中的他
46:05 对创作者的态度是近年来最大的改变
——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是后置的,实践和忍耐率先发生
——将个人的偏爱放在公共的理性之后
|57 请回答|
50:42 薇拉:57 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听戴老师的电影课,那么对戴老师讲的电影最深的是哪一部,为什么呢?可以分享一下两个人之间有趣的事吗?
53:36 庄与鱼:戴老师认为电影要能够展现出对社会的关注,直面社会中大多数人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一部电影的制作往往又带有很强的滞后性,也很少有像《熔炉》那样能直接助推社会某条具体法律的改变。那么电影的公共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只在于唤醒人们对某个议题虚无缥缈的“关注”吗?
|本期音乐|
苏维埃计算机 -THE BOOTLEGS 靴腿
不确定的自由落体-虎啸春
塞车恰恰(伴奏版)-旺福
|和主播说说小话|
想问主播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微博 @五七 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任何想法或问题,请他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出品人:于威、许知远、张帆
制作人:胡亚萍
后期制作:牟彤
商务统筹:张煜
视觉设计:李政坷
嘿嘿,戴锦华,我也选戴锦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
以为自己有思想并乐于表达出来的,其实,往往是因为书读的太少!
现在的进步是不是我想要的进步,这个问题我也时常问自己,通常得到的结论是,虽然不完全是我要的进步,但有进步有收获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了,也算是满足的,同时也尽量往自己想进步的方向靠近吧。 后半段吴琦说到喜欢在公共交通上的时刻,我也是,从小喜欢坐公交 地铁 火车 飞机,感觉目的地都不重要,在交通工具上的过程中更愉悦,戴耳机 看书 发呆 观察周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听吴琦老师说话、表达观点时,很经常能找到共鸣,有共鸣就会更想听,形成这样的循环。
特别喜欢刘靖
挺有意思的
想去买全套单读了😂😂😂
喜欢!
👍
吓人,人类高质量男性。